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会计损失可分为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而目前的会计行业只对直接损失进行计算处理,未记入间接损失,这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定义的损失值有很大的区别.对损失的理解不同,其计算值也不同.难点就在于对损失的确认,通常对直接损失很容易确认,但对间接损失的确认就比较困难了,因为间接损失都是潜在的,具有后发性的.笔者通过一个实例计算,发现目前用到的损失处理得到的损失值与记入间接损失得到的值有非常大的出入.我国学术界对损失会计也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会计损失理论在我国会计行业中还有待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因会计目标与税法目标的不同,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在确认收入、利得、费用和损失时,在确认口径和确认时间上都存在差异.会计亏损是按照会计准则确认的收入、利得、费用和损失计算确定的,应税亏损则是按照所得税法确认的收入、利得、费用和损失计算确定的.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差异,导致了会计亏损与应税亏损弥补的会计处理不同.  相似文献   

3.
2006年,我国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单独设立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明确了相关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方法.但在其他具体会计准则中,也明确了相关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方法.因此,本文分类归纳了所有情况下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旧准则下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十七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当减记资产价值的目素消失以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得以恢复时,应否转回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本文就此问题比较了新旧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分析了新准则作出上述规定的原因,同时指出了该规定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商品交换的日益频繁 ,市场上的商品、服务竞争日趋激烈 ,不可避免造成了单位之间的往来欠款日趋增加 ,造成坏账损失日益增多。而现行会计制度对坏账损失的确认、处理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文章从发生坏账损失销售收入的确认入手 ,提出了坏账损失的确认 ,确定为坏账损失销售收入的课税及确定为坏账损失销售收入的会计处理、报表列示等一系列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新近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广泛采用国际通用概念、原则和方法,与国际准则真正接轨并达到趋同目标。本文将谈谈新准则下“资产减值准备”的变革及影响。一、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关于已经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我国现行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都允许对已经确认  相似文献   

7.
标准形式的一般责任险和商业财产险等保单要求保险标的是有形财产,保险损失是有形损失,而电子记录或电子储存的信息如资料、程序、软件以及其他存储资料是否是有形财产,其损失是否是有形损失在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成了争论不休、模糊不清的问题.众多的法庭虽然对有关问题的保险纠纷作出了判决,但仍然没有对此问题作出明确回答.在此情况下,被保险人在投保或续保时应该以明确的语言确认"有形财产";并以明确的保险语言确认资料、软件或程序的中断、讹误、删除、偷盗、复印等损失属于有形损失.  相似文献   

8.
因会计目标与税法目标的不同,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在确认收入、利得、费用和损失时,在确认口径和确认时间上都存在差异。会计亏损是按照会计准则确认的收入、利得、费用和损失计算确定的,应税亏损则是按照所得税法确认的收入、利得、费用和损失计算确定的。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差异,导致了会计亏损与应税亏损弥补的会计处理不同。  相似文献   

9.
一、利得和损失概述 (一)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及关系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人.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可见,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来自非日常经营活动,与收入和费用有本质区别;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化;与所有者投资和分配无关.  相似文献   

10.
过度自信是指过度高估有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过度低估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管理者过度自信通常表现为过高估计项目未来收益及成功的可能性,过低估计未来损失及失败的可能性(Heaton,2002)[1]。由此,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积极确认收益,延迟确认损失。而会计稳健性原则要求谨慎确认收益,积极确认损失。因此,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采用不稳健的会计政策。以2007~2011年深沪两市主板非金融非ST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管理层相对薪酬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代理变量,采用KhanandWatts(2009)[2]C指数模型度量会计稳健性,实证结果显示:管理者过度自信指数与会计稳健性指数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税前扣除政策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前年度未扣除资产损失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772号)规定,企业以前年度未能扣除的资产损失按以下方法处理:企业以前年度,(包括2008年度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以前年度)发生,按当时企业所得税有关规定符合资产损失确认条件的损失,在当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扣除而未能结转到以后年度扣除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追补确认在该项资产损失发生的年度扣除.  相似文献   

12.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于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进行确认的理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财政拨款资金的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将政府补助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并规定,除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外,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的会计信息,企业应当于资产负债表日对发生减值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为了保持应有的谨慎.企业还应当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作相应的会计处理.就资产减值确认计量及其财务处理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资产减值会计与利润操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朝晖 《商业会计》2001,(11):25-26
一、某些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途径新的会计制度将四项资产减值准备扩大到八项准备 ,这有利于进一步挤去企业资产的“水分” ,能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但是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要求会计实务工作者较多地运用专业判断 ,使得公司在对外报告中 ,可以通过操纵一些可自由控制的损益确认项目 ,使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转移。如把以前年度未确认的损失及有可能在以后发生的损失在本期一并确认 ,以提高以后年度的业绩 ,或将本应作为损失确认在本期的项目不作处理 ,长期挂账 ,以提升本年的利润。这为上市…  相似文献   

16.
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是由其初始确认金额,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再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所确定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因此,摊余成本的确定成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账务处理的关键所在.在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提前赎回等因素的前提下,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个现值计算公式.本文对此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的会计信息,企业应当于资产负债表日对发生减值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为了保持应有的谨慎,企业还应当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作相应的会计处理.就资产减值确认计量及其财务处理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自创商誉不能加以确认,因此,可以确认入账的只能是企业合并活动产生的商誉,即购买商誉.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合并活动产生的商誉很难永久保持.极有可能发生减值.商誉的减值损失核算是一个难点,本文对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了解坏账的重要性,理清坏账损失的确认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及自身的社会实践,思考坏账产生的根源,针对坏账损失对企业未来的生存、发展产生的危害,从企业的日常管理、财务管理、信用管理和收账政策等四个方面探讨企业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规避企业应收款的坏账损失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由于经营环境变化或者是经营不善等原因,往往会给企业固定资产带来影响,直接的危害是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下降,使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按《固定资产》准则规定,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确认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如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转回,都将导致固定资产重新计算各年折旧额,各会计期间折旧额的变化也影响到企业所得税会计的核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