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城镇劳动就业所有制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到1998年已形成多元就业所有制结构.广西城镇劳动就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显著的就业效果,在1986年-1998年13年间,广西城镇劳动就业所有制结构调整产生的吸纳城镇就业总人数增量达64.83万人.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广西城镇劳动就业增长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2.
张宝强 《全国商情》2010,(11):77-78,88
我国高校就业政策经历了“政府包办一双向选择一市场主导”的历史变迁。面对金融危机下的严峻形势,作为人才交易规则的制定者,政府必须承担制度创新的重要责任。通过创新劳动就业政策,优化就业资源配置,完善劳动就业服务,构建劳动就业体系,优化劳动就业环境,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3.
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当前就业再就业的严峻形势决定的。党中央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全面开展扩大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即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劳动就业体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反就业歧视问题已成为劳动就业方面最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就业歧视是对劳动者劳动权利的侵害,从法律方面解决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利问题,反思公民劳动权利的宪法根源,是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中国就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每年城乡新增就业人数,大致维持在700万左右,就业人口增长率保持在1%左右。从1999年到2004年,就业岗位缺口有逐步增加之势。城镇正规就业人员的比重下降,非正规就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加强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管理至关重要。城镇登记失业率逐年增加,超过了4%的自然失业率,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总体就业弹性系数呈下降趋势。国家应采取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以缓解当前的就业矛盾。  相似文献   

6.
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城镇女性的就业模式是"去性别化"的,该模式导致女性对社会性别角色的偏识;市场机制迫切呼唤更加灵活、弹性和多样化的女性就业模式与之适应。"性别化"的就业模式满足机会均等原则,对促进我国女性就业具有积极作用。我国政府应建立一系列与新的就业模式配套的,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继续教育等引导性而非约束性的公平与效率统一的社会政策,积极帮助女性转换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模式,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将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与城市年鉴宏观数据相匹配,构建不同技能劳动力面板数据,探讨老龄化与数字经济叠加作用下劳动力就业技能结构的变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了就业结构升级,而非就业极化;在不同老龄化水平下,数字经济发展对不同技能劳动者的影响不同,且这种影响存在地区发展水平和区域位置的异质性;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数字经济最先冲击低技能劳动就业,中技能劳动就业次之,高技能劳动就业最晚;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提升和产业升级是老龄化背景下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城镇失业率已超过7%的警戒线,并有继续加大的趋势,其根源在于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失衡。我们应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方面增加劳动力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减缓劳动力供给,发展多层次教育,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建立劳动力流动的市场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偏离-份额模型,以长三角为参照区,以就业人员为变量,对2004-2011年江苏省服务业14个部门就业增长原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单位与私营单位就业增长偏离结果对比强烈,私营单位成为拉动江苏省服务业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竞争优势对私营单位就业的贡献大于结构优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其最有增长潜力的服务类别;城镇单位的竞争优势和结构优势都不显著。相比而言,社会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就业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1986-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对外贸易、FDI对城镇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出口仍然是促进我国特别是东部地区城镇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进口对就业的影响因各区域进口结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东中部地区呈负面作用,对西部则有微小的带动作用;FDI对东部地区的就业具有挤出作用,对中西部则具有挤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经济增长能带动就业增长,就业增长反过来也能促进经济增长,而我国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两者存在着明显的非一致性。通过对不同指标进行比较和实证研究,在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不一致性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镇就业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城镇就业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城镇就业问题是在工业化进程和体制转轨阶段,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迭加的结果。政府应将宏观劳动力的供求平衡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来考虑,加大对城镇失业人员就业援助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劳动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率的高低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我国当前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财政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山东人口的就业态势,认为城乡就业问题集中在城镇地区,城镇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城镇就业人口呈现二元化特征,即城镇户籍就业人口和乡城迁移就业人口大致为1:1,两种类型的失业人口比例也大致如此,并预测出2008~2020年城镇劳动力供求趋势。结果表明,在"十三五"中后期山东省劳动力供求矛盾有望缓解,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就业属地化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生育政策等解决城镇劳动力供求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3年~2014年20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环境规制对单位就业与私营个体就业的作用方向和力度。结果表明:兼具就业创造与就业破坏的环境规制会抑制城镇总体就业,而依据就业类型的进一步检验显示,环境规制会抑制单位就业而促进私营个体就业。因此,考虑就业性质差异,针对不同经济成分制定差异性的环境保护政策,是实现环境规制与就业双赢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从就业弹性和就业矛盾来看,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滑坡的原因在于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素质问题、劳动力转移成本高、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畅等方面。其相应的战略对策有: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从源头上解决劳动力总量过剩,节制劳动力供给,减轻就业压力;通过城镇就业制度建设,建立劳动力流动的市场调节机制和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劳动力市场存在供求缺口,人民内部矛盾在就业岗位上有着更为复杂的表现.城镇新增劳动力、进城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成为当前就业领域较为突出的三重压力,且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走向,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正确认识与处理就业失业矛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劳动力市场存在供求缺口,人民内部矛盾在就业岗位上有着更为复杂的表现。城镇新增劳动力、进城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成为当前就业领域较为突出的三重压力,且呈现出新的特点与走向,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正确认识与处理就业失业矛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是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逐步改变传统的计划型劳动就业体制,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型劳动就业体制.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改革发展和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紧密结合、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作为市场框架下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劳动就业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和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实行以人为本的就业普惠制原则,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利用广西1978~2008年的统计数据资料,对广西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的增长进行了协整研究。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第三产业GDP每增长1%,长期来看将带动广西第三产业就业增加1.5042%。文章还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广西第三产业发展与其就业量之间的短期波动及其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