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商民主和协商治理:建构一个理性且成熟的公民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中国民主发展的战略选择应注重发展和完善协商民主,注重协商治理机制、过程、形式和程序。本文通过实验研究来讨论协商民主能否有利于解决“出嫁女”上访问题,是否有助于建设一种协商治理制度。实验表明,一年前,大多数村民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否定“出嫁女”的任何分配权利,现在大多数人已认可一次性补偿方案。协商民主确实有助于减少或解决上访问题,是一种有效的协商治理制度。公民通过社会协商和审议来对公共事务作出决策,使社会管理向民主化方向发展,这是中国民主发展的战略基础。一旦公民具备了政治妥协、理性对话、自我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能力,那么在这种条件下,大规模的直选就会减少社会振荡和成本,就会发展出一种良性的政治竞争。通过协商民主来发展协商治理,来建构一个理性、成熟的公民社会是中国民主发展的基础和途径。  相似文献   

2.
诉愿权是宪法基本权利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防止国家侵犯公民合法权益,许多国家明确规定了诉愿权.本文试就公民诉愿权在我国宪法文本中的相关规定展开论述,初探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救济权利理论研究和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3.
信访制度的存在不仅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着现实的宪法依据,是将公民的宪法性权利予以落实的一种制度安排。信访权利属于救济权的范畴,信访制度作为一项中国特有的制度,具有政治参与、权力监督以及权利救济的功能。正确的功能定位,是信访制度得以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好重要作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征税权是国家重要的一项公权力,在利维坦政府的假设下,政府具有强烈的动机来滥用征税权.我国目前处在有宪法而无宪政的状态,征税权被滥用的可能性更大,从宪政经济学的视角必须对我国的征税权给与限制,以防止其滥用.  相似文献   

5.
黄凯  张思 《时代经贸》2010,(4):207-207
征税权是国家重要的一项公权力,在利维坦政府的假设下,政府具有强烈的动机来滥用征税权。我国目前处在有宪法而无宪政的状态,征税权被滥用的可能性更大,从宪政经济学的视角必须对我国的征税权给与限制,以防止其滥用。  相似文献   

6.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工会或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调整机制、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制度化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现代西方国家规范与调整劳动关系十分奏效的基本手段和主要方法,被认为是使劳资冲突规范化的一项伟大的“社会发明”,是现代民主社会中每一位劳动者都拥有或应当拥有的特定权利。  相似文献   

7.
私有财产权是纳税人的基本权利,这是宪政精神的法理表现。税收体现的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一种隐形契约,公民通过对税权的控制,实现对政府权力的约束。从宪政的角度,税是权利和权力博弈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自古希腊政治文化形成以来,公民身份概念就一直是西方政治思想的一个关键领域.而当代有关公民身份和民主的理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及以后.从政治哲学和宪法的角度来看,公民身份通常被看作是个体与作为政治共同体的成员联系在一起的权利和义务的组合.公民身份是自由与民主在国家的框架内的巧妙的结合.在公民社会中,自由与民主转化为自由权利和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9.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利,从本质上讲,基本权利是人权在宪法中的表现。近代以来,人权理论逐渐生成,但其道德性,使之具有内容模糊、保障乏力的缺陷。对人权缺陷进行补救的成果就是将人权载入宪法,使其具有内容的确定性和效力的最高性。近现代宪政实践充分证明,基本权利就是宪法化的人权。  相似文献   

10.
高军 《经济视角》2004,(2):32-33
迁徙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且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存权利,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迁徙自由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宪法实践的经历,例如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但在建国后不久,由于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原因,在该项权利还未被真正实现时即  相似文献   

11.
公民权利和国家权力是宪法的灵魂所在,公民权利一旦产生,它就需要宪法来予以回应,并竭力地走向现实.由此,权利的宪法化和权利的实现也就成了宪政道路上永恒的话题.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详尽规制,不应是原则性的条款表述,而应以规则性条款加以明确规定,便于公民权利的宪法规制在宪政实践中可具体援引以及作为司法判案的依据.确认宪法对公民的直接效力和确认宪法对公民权利受侵犯而予以直接救济,已成为法治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完善法律制度促进和谐社会,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前提和基础。宪法上规定了公民参政议政权、身心自由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以及特定主体的权利,对这些基本权利的切实保障将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宪法基本权利实现的状况越好,我们离和谐社会就越近。  相似文献   

13.
普特南在《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中将社会资本概念正式应用到政治学,这是两者发生日益紧密联系的本源.关于社会资本和协商民主之间的研究也相继产生且不断发展,社会资本和协商民主两者可以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而在当前复杂多元的农村社会中,农村社会的秩序也离不开培育农村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中所包含的信任、互惠和关系网络是构建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的内生性力量,是维持农村秩序的内在根源.本综述主要概括了国内外有关社会资本理论与协商民主理论的相关内容,力求理清社会资本与农村社区协商民主的内在关联,为构建合理有效的农村社区协商治理机制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关于美国代议制民主困境,有宏观社会视角、中观宪政视角和微观组织视角三个方面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从制度过程的角度看,美国代议制民主中代议机构与选民之间的内在矛盾及其六个方面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代议制民主中普遍存在的,考察这些矛盾可以为代议制制度设计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人权是宪法最重要的一个价值追求,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的人权事业和宪政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而今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该条款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人权入宪开创了中国用宪法保障人权的新时代,它向世人宣示了我国对待人权的庄严态度和法治精神,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我国宪政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和发展在中西方有其各自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诉求。西方学者对协商民主的阐述极大地推动了民主理论的发展,为改善和提升政治与政策过程的品质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中国语境下,协商民主的价值和定位还存在不少争论。但可以肯定,协商民主在中国的发展有其现实的实践需求和理论需要。面对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背景,协商民主的发展特别需要开掘其"治理"层面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白轲 《开放时代》2014,(2):37-56
宪政原本是一种建立国家的方法,但这个概念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大众民主和民意的表达形式,之后又以跨国宪政主义的形式迈向全球化。在诸多现代宪政体制中,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一党制度一直颇具争议性。这篇文章将关注强世功对中国一党宪政制度合理性及合法性的论述。本文同时还将探讨强世功针对中国制度所提出的一种结合基本民主机制与中国共产党代表性的一党宪政体系。强世功的研究并没有停留在有关合法性问题讨论的阶段上,他更关注的是中国宪政如何根据自身的逻辑实现长远发展。中国宪政发展取决于如何处理公民教育以及党与政府分权这两个关键问题。中国宪政秩序的核心为其独有的分权模式,即政府机构的行政权力(包括依法行政)与共产党的政治权力(包括国家宪法规范)之间的区分。  相似文献   

18.
论以民主宪政为基础的公共财政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宪政发展史表明,财政立宪是国家以征税权为核心的财政权由封建君主向民主政府转移的结果;私有财产权与国家财政权的对立统一关系,决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划清财产权与财政权之间的界限,为宪政国家中财政权的活动设定底线,以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导向,决定了我国有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构建以民主宪政为基础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9.
(一)权利作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根据一定法律规范享有满足自己利益要求的条件和机会,具有丰富的内容,如人身权、劳动权、休息权、权益保障权,等等。政治权利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权利。政治权利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公民所享有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各项权利。政治权利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是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参与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  相似文献   

20.
"宪政"是民主与法制的完美结合。"82宪法"突出了"政治模式归依生活秩序"与"制度理性软化阶级专政"两项特征。前者强调权利实现,后者意味权力限制。它们分别在"公民权利的具体化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党政分开与依法执政行政"方面得以落实。这些在当时蕴含着新意而于当下成为了中国宪政的趋势和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