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丽蓉  杜辉 《现代商业》2007,(7X):177-178
本文研究了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在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重点就规避在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负面影响的法规制定和政策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作为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的主体不断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作出巨大贡献。在完成了在中国的初始发展阶段之后,特别是中国入世以来,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趋势有了新变化。文章在对跨国公司在我国发展历程简单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入世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呈现出规模化和系统化、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推进、投资地域中西部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在华增加研发机构和设立公司总部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所呈现的“独资化”趋势有其逻辑上的必然性,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出现独资化趋势,引起了国内学术界及有关部门的关注。本文拟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战略的演变即独资化倾向的动因,最后对其对策加以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4.
胡婧 《中国市场》2011,(26):20-22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变化,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模式逐步由合资模式向独资模式转变。面对独资化对我国企业产生的双重影响,企业应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并通过与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等策略将独资化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本文将从跨国公司在华独资的趋势及原因出发,通过其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双重影响的分析,提出我国企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相关理论的参考,分析了当前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特征及其动机,并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及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的相关对策作了一般性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在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重点就规避在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负面影响的法规制定和政策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在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后重点就规避在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负面影响的法规制定和政策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所产生的技术外溢,对我国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和示范作用。但由;目前国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投资政策具有局限性,制约了对跨国公司“外溢”技术的吸收。应制定和完善鼓励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相关政策体系,建立市场竞争机制,增强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使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投资的技术扩散,以消除技术溢出中的制约因素,最大限度地发挥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中所带来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对我国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技术水平,但也对我国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技术升级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对此,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制定相关政策,进行正确引导,同时要积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效率、尝试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来提升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跨国公司全球竞争。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所呈现的“独资化”趋势有其逻辑上的必然性,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出现独资化趋势,引起了国内学术界及有关部门的关注。本文拟从交易费用理论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战略的演变即独资化倾向的动因,最后对其对策加以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外商独资企业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的一种主导形式,那么跨国公司为什么采取这种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如何、我国企业和政府应如何应对?针对这些问题,文章首先运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从新建外商独资企业、并购国内企业以及原有合资企业的增资扩股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独资化现状,然后从交易成本理论和国际市场进入选择折衷理论两个角度探讨出现这种趋势的动因。接着分析这种独资化趋势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数据的收集和相关理论的参考,分析了当前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特征及其动机,并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及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采取的相关时策作了一般性探讨.  相似文献   

13.
自1992年以来,美、日、欧大型跨国公司纷纷调整其对华投资战略,开始大规模地投资中国市场.目前,美国最大的20家大工业公司中的19家,日本最大20家工业公司中的19家,德国最大10家工业公司中的9家均已在华投资.勿庸置疑这种投资方式的新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一些积极作用,但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只有深入分析这些负面影响,并采取相应对策,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我国利用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基于跨国公司在我国R&D投资的增长趋势,对主要的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美国、欧洲、亚洲三个来源地的角度分别汇总描述,对引导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从上世纪80年代的小规模、少量投资到今天的大规模,系统化投资。特别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有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提高了其在中国投资的信心。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过去、  相似文献   

16.
尹丹丹 《中国市场》2003,(11):62-62
<正> 随着中国市场日益开放,投资环境不断改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也开始显露新的趋势:大量并购本土企业,增加独资和控股企业,迁来地区总部,使投资系统化……。 服务市场、资本市场、西部大市场、农业市场、教育市场等中国各类市场的扩大开放,将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  相似文献   

17.
李茜 《商场现代化》2005,(11):107-108
一.全球跨国公司在华现状 进入21世纪.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它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在华投资一直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增长态势.根据国家发改委最近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全球500强企业已有近400家在中国进行了投资.中国正被许多跨国公司纳入其价值增值链的重要环节,跨国公司在华单个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达到3300万美元.是全国外商投资项目平均规模190万美元的17倍。与20世纪90年代国外跨国公司的在华经营战略不同,进入21世纪国外跨国公司不仅单纯的进行投资和技术引进,  相似文献   

18.
许烜 《北方经贸》2010,(3):27-28
随着跨国公司生产和研发的全球化趋势显著增强,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增长迅速,其在华研发活动日趋活跃,进而对我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应对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让,我国应加强技术引进的宏观调控;增强自主创新;建立良好的人才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徐娜 《商业研究》2005,(22):32-35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跨国公司为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对其在华投资战略迅速做出调整,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现状及其战略调整的内容和特点,期望能够把握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调整的契机,利用跨国公司的优势资源,加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为中国经济WTO后时代持续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方刚 《商业科技》2014,(31):262-263
基于跨国公司在我国R&D投资的增长趋势,对主要的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美国、欧洲、亚洲三个来源地的角度分别汇总描述,对引导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