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方碳交易体系中面临的法律、政策、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全国范围碳交易制度的顶层设计来解决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10月底,批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并提出2013-2015年为试点阶段,2015年将建立起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时间表。碳交易试点(两省五市)地域跨度从华北、中西部直到南方沿海地  相似文献   

2.
钱芸莱 《中国外资》2013,(13):51-51
发改委要求.我国要在20t3年启动碳交易试点,2015年基本形成碳交易市场雏形,“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全面开展交易。 深圳环境交易所日前明确,碳交易市场将于6月18日正式启动,首批确定的重点碳排放交易企业包括635家工业企业和200多栋大型公共建筑。而记者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中心(下称“环交所”)了解到,上海针对碳金融市场建设的实施方案也已经进入最后阶段。“首批试点企业约197家,涉及16个行业,包括石化、钢铁、有色和电力等10个工业产业,以及航空、港口、机场、宾馆等6个非工业行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海环交所官员表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当前我国各碳交易试点中碳排放权价格的发展现状,然后对当前碳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定价的理论基础及价格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各碳交易试点是我国碳市场建设的先行者,并且已经为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同时也存在定价效率不高、市场机制发展不完善的问题。因此,依据各先行试点的碳市场建设取得的经验及教训,本文采用内在价值为基础的碳交易定价模型,以山东省电力行业为例对碳价进行一个合理的预测,并为完善当前我国碳定价策略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际融资》2011,(4):39-39
汪建熙委员建议,尽快出台设定强制碳排放与节能量指标的法律法规.培育碳排放与节能量交易市场:建立规范的中国国内碳排放与节能量交易统一市场:将上海、北京、深圳作为首批碳交易试点城市。依托这些地区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优势.带动周边区域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升级  相似文献   

5.
李卓 《投资北京》2016,(4):39-41
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前,中国明确提出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届时将覆盖1万家企业,覆盖31个省市区的6个工业部门(电力、钢铁、水泥、化工、有色、石化),并将覆盖每年约40-45亿吨的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量的近50%,中国的碳市场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市场。2011年10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7个省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及深圳)开展碳排放  相似文献   

6.
6月13日是全国低碳日。近年来,建设美丽中国、共享碧水蓝天的理念已越发深入人心,而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碳排放权交易是给企业排放设定上限,通过配额交易降低减排成本的重要制度。其实早在2011年,我国就已经确定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自2013年6月以来,深圳、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湖北、重庆等7个碳交易市场相继鸣锣开市,拉开了我国碳交易从无到有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是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内容。选取2010—2021年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当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更高时,碳交易政策对先进制造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有所降低;企业无形资产越多,碳交易政策对其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相较于小型企业、低竞争度市场中企业,碳交易政策对大型企业、高竞争度市场中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夏凡  王之扬  王欢 《海南金融》2022,(7):24-30+37
建立良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对碳排放权进行合理定价,已成为全球各经济体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举措。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已建立24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本文着重比较国际上运行时间较长且相对成熟的五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欧盟碳交易市场(EU ETS)、韩国碳交易市场(K ETS)、新西兰碳交易市场(NZ ETS)、加州总量控制与交易计划(CCTP)、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分析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制度框架和实践进展,为我国碳市场运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日益增大的减排压力,中国作为发展中减排大国,建立碳交易市场势在必行。目前,中国发展碳交易市场存在金融参与不足,减排区域分割特性明显,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缺乏定价权,中介服务能力欠缺和制度不规范等制约因素。借鉴发达国家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经验,本文提出了如下发展中国碳交易市场的路径:首先,设定碳排放权限额,确保碳排放权的非公共物品化;其次,依托现有排污权交易市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建立碳排权现货与期货市场;第三,明确政府定位,完善碳交易市场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深交所》2008,(7)
当前,我国应加强对气候的研究,包括气候对政治经济影响的研究,以把握未来在气候谈判中的主动权,否则,可能受制于人。其次,探索建立碳交易制度也是必要的。当然,建立强制性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可能超越了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但是,建立自愿性碳排放权的"实验"交易平台,以培养碳排放权交易与管理的方面的人才,并进行相关制度探索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国际社会推动全球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建设国内的碳排放市场.这些都为地方政府建设“低碳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要通过创建区域内的碳交易试验平台、构建完善的碳交易信息平台、建立碳交易的法律保障机制等措施,利用经济手段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以市场手段来推动“低碳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数字     
《现代商业银行》2011,(5):11-11
2013年前我国将在6省市试点碳交易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侯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表示,2013年前我国将在6省市展开碳交易试点,并在2015年前成立全国范围的碳交易平台。我国承诺在2020年前将每单位GDP排放的二氧化碳较2005年减少40%-45%。  相似文献   

13.
碳排放权交易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30·60”目标的重要着力点,而煤电行业由于下游产业庞杂且依赖度较高,其高碳排放特征所带来的经济负外部性逐渐扩大,引入市场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本文采用双倍差分法评估了碳交易市场运行对煤电行业产生的碳减排效应,并引入中介变量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碳排放交易市场运行对煤电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路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14年以来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显著降低了煤电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且碳交易市场运行可以通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降低能源消费水平、提高清洁能源发电量比例来降低煤电行业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14.
碳排放权交易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30·60”目标的重要着力点,而煤电行业由于下游产业庞杂且依赖度较高,其高碳排放特征所带来的经济负外部性逐渐扩大,引入市场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碳交易市场运行对煤电行业产生的碳减排效应,并引入中介变量建立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碳排放交易市场运行对煤电行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路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2014年以来碳交易市场的运行显著降低了煤电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且碳交易市场运行可以通过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降低能源消费水平、提高清洁能源发电量比例来降低煤电行业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15.
低碳背景下,金融中介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2007-2016年碳排放强度与金融中介发展等数据,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分析金融中介对碳排放强度的作用程度,并进一步考察碳交易相关政策对其的影响。这对完善我国碳交易体系、明确低碳经济发展着力点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第一,我国碳排放强度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外溢性;第二,金融中介动员社会资金功能、投资转化功能以及资金配置功能对抑制碳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但动员居民储蓄功能对其存在不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考虑碳交易政策作用时,地方政策加深了动员社会资金功能和投资转化功能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程度。因此,中央政府要审时度势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地执行和完善碳交易政策,并建立跨区域碳减排合作关系,合理分配金融资源,以促进低碳发展社会共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刘华  李亚 《银行家》2007,(9):106-107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上比较认可的碳交易机制—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及运作方式,这对于我国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有一定的启示。最近,周小川行长撰文指出要利用金融市场来支持节能减排工作,其中在提及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上的调节作用时,更是明确指出要"认真研究、借鉴国际上的碳交易机制,探索在国内试行排放配额制、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的核心问题和根本措施是减少碳排放.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排放权日渐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碳交易市场也随之快速发展,并逐渐衍生出相关的金融需求.从国际经验看,发展碳排放权交易是减少碳排放、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作为碳排放大国,通过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可以发挥市场机制在碳减排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推动相关领域的金融创新.目前各地试点工作正在逐步推进,但由于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市场割裂情况明显、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原因,碳交易市场发展面临较大制约.本文从我国碳交易和金融服务实践的现状出发,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对天津排放权交易所、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的走访调研,分析了我国碳交易市场和碳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降低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碳税和碳交易作为两种不同的减排机制,其设计原理、运作方式和运行效率各有不同。我国目前标准意义上的碳税尚未开证,碳交易也刚刚开始试点,两种减排机制如何选择或如何联合应用成为当前政府决策的难点。目前碳税、碳交易分别研究的文献不少,但对于二者联合应用的方案却不多,本文希望通过对两种减排机制的比较,着重设计二者联合应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对碳交易定价权的争夺也越来越激烈.中国自2005年碳排放权交易开展以来,一直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参与其中进行清洁发展机制交易.尽管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但是国内市场价格远低于国际价格,缺少价格的决定权.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碳交易市场价格现状,从国际、国内、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我国碳交易定价权弱势的原因.最后给出了改善碳交易定价地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市场经济推动了行业层面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总结梳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在碳立法、碳分配、碳核查以及碳处罚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分析其现存问题与可取之处,并基于甘肃视角,从碳法律、碳价值、碳体系、碳金融、碳市场和碳人才等六个角度,提出对甘肃省未来完善自有碳交易体系、接轨全国碳交易市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