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造公民健全人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不仅是党、政府、各级组织,同时,每一个公民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也承担着重要责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推进公民健全人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和目标。和谐社会是社会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合、协调运作的状态,其最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安定有序。“和谐”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控制是公共管理组织特别是政府利用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是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的机制。社会控制的实质,就是政府发挥其权威性、强制性的公共管理能力,以协调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利益,维持社会的良性运行。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要进行有效的社会管理,特别是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加强和优化社会控制,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是要把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方略逐步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清理我们头脑中陈旧的法律意识,更新法律理念,以全新的法律理念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刘俊  崔旺来 《发展》2007,(9):28-29
当前,我国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实际上就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的现代化形态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它“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构想,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所产生的价值双向性使得两者的存在价值互为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5.
百色水利枢纽库区和谐社会应该体现社会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水利枢纽库区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来处理库区移民矛盾,构建民主法制的社会;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移民合法权益,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号召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移民工作,构建诚信友爱的社会;激发广大移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全力维护移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安定有序的社会以及大力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最终达到构建库区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传统中国和谐观中"和"的理念与西方和谐思想中契约精神的全方位比较,指出社会和谐的内在灵魂就是契约精神。契约精神也是中国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所以,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培养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与公共政策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增辉 《改革与战略》2008,24(3):142-144
在一个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社会的和谐有赖于保证社会利益协调的制度安排,政府的公共政策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需要通过培养发展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健全多层次的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公共政策制订的民主协商机制以及建立公共政策的损益补偿机制等途径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张斌 《理论观察》2010,(2):102-103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谐社会的组成的基石。社会责任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实现全面小康,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主旋律。遵从这一伟大的时代需要,中国的发展要求所有企业都应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健康“细胞”,都要承担起新时代所要求的新使命——社会责任建设。  相似文献   

10.
赵国提 《魅力中国》2009,(18):103-10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树立绿色GDP,社会可持续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环保审计监督工作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审计部门要加大环保  相似文献   

11.
安翔 《发展》2006,(10):92-93
一、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从各个方面来努力,最为基础性和前提性的是要找到可能妨碍社会和谐的各种因素.妨碍社会和谐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利益因素.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进入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发展状态.对于一个告别了贫困的国家来讲,以公平分享社会发展带来的利益,建立和谐的社会发展机制,是关乎国家发展的紧要问题.假如公平分利机制建立不起来,导致社会阶层、集团间在分利上的直接对立和冲突,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民众的利益首先是通过社会的分配制度来实施和保障的,因此和谐社会的建构首先需要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社会分配体系,协调社会的复杂利益关系,构建起合理的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相似文献   

13.
陈同举 《魅力中国》2010,(33):234-23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消除不和谐因素、增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利益协调机制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用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的关系和有效发挥其功能与作用的方式、方法。因此,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应当通过法律途径保障其建立健全,以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5.
石虹  齐彤 《发展》2008,(10)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目标,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来讲,其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和健全和谐决策机制。决策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很难处理的工作。这是因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重大的决策要进行,会遇到许多重大的项目建设要开展,会遇到许多重大的发展战略要落实,这些都需要通过科学的决策来制定有序的思路、战略和对策,也都将涉及到许多权力、利益、资源、能源、资本、  相似文献   

16.
邓洁华  杜放 《特区经济》2005,(12):48-49
目前,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最终体现为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就是在平等的原则下,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以达到最终资源配置上的公平。从社会角度看,就是执政党要调节各社会成员间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缩小社会收入贫富差距;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就是要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生态,体现人与人和谐发展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协调好三大矛盾的关系,实现三方面的和谐,这就是:人与自然间的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民和政府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人与自然间的矛盾也即生态环境问题,是形成和谐的社会基础。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已成为政府决策者、经济学家及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而生态税收制度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国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充沛的物质基础,而且还需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和谐社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生态伦理建设。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从人类和政府行为的后果及政府的职能来看,政府作为公共权力主体有承担生态伦理建设的责任。为此,政府应当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立法,制定生态政策;加强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环境素养等几个路径来承担生态伦理建设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