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山运动中晚期,华北东部地区进入了以伸展构造为主的地幔热柱演化阶段,小秦岭矿集区形成了典型的幔枝构造体系。深源含矿流体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柱—幔枝构造,迁移到幔枝构造有利构造部位集聚成矿。北矿带是小秦岭幔枝构造主要成矿区之一,进入燕山运动晚期,幔枝构造中断裂活动相当强烈,同时沿断裂形成了一系列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以及多金属矿床。在众多成矿控矿因素中,区域性断裂构造应是重要的主导性因素,它们不仅是成矿流体的运移通道,而且往往成为重要的成矿储矿有利空间。特别是近年来深部地质勘查发现,地表沿区域性主干断裂展布的若干个大中型金矿,在一定深度上其成矿蚀变构造带却是串连在一起的,整个沿断裂展布的若干个大—中型金矿统称为某某某超大型金矿。每个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着一个超大型金矿带。其形成超大型金矿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强烈的岩浆—变质杂岩上涌(隆)→上部盖层向外拆离滑脱→幔枝构造逐渐形成→断裂构造体系由压扭性转变为张扭性→含矿流体沿断裂贯入→成矿物质冷却结晶→形成超大型金矿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华北地台北缘中段的构造演化为主线,论述了地质构造的成矿控矿作周。研究认为前燕山期古亚洲域构造演化阶段,华北地台北缘作为华北板块陆缘活动带形成了多条东西向的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带。燕山期濒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改造使华北板块成为中、新生代强烈活动区。地慢热柱演化的三级单元—幔枝构造控制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共同控制着冀北地区的金、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3.
幔枝构造是近年地学领域的一项创新理论,在指导新一轮地质找矿过程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基于"科教融合,培育高端创新人才"这一思路,论文主要阐述了幔枝构造理论的发展历程、幔枝构造理论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以及幔枝构造理论在《板块构造与幔枝构造》课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表明幔枝构造是目前中国指引地质找矿"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创新理论,该理论融入课程这一措施不仅使得课程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具有"新、精、深"特点,而且在实践教学中提高了研究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地矿部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太行山构造岩浆带对金属矿的控制研究》于1993年6月通过了部级评审鉴定,获得好评。该项目是河北省地矿局于1990年提出立项,并通过论证,列为河北省地矿局1990年科技发展计划并进行实施。上报地矿部后,又被地矿部列入部科技司重点基础地质研究项目,项目由河北省地矿局负责组织协调,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系、河北省地矿局综合研究队、石家庄综合队、地质六队、十一队、十三队共同承担,白寅周高工、许传诗教授任项目负责,  相似文献   

5.
地矿部“六五”重点科技项目“中国北方板块构造与成矿规律研究”的二级课题“华北地台北侧(内蒙古中部地区)早古生代地质构造发展史和成矿规律的研究”,经过研究者们多年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果。在1987年3月河北地质学院对该成果评审的基础上,5月又通过了由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长春地质学院、地科院岩石圈中心、黑龙江地矿局、北京大学等专家教授组成评委会的部级鉴定。反映这一成果  相似文献   

6.
广西龙围矿区铅锌矿位于广西上林县明亮镇西北方向,区内探明铅锌矿资源储量目前已达到中型规模,区内含矿地层为泥盆系下统郁江莲花山组,大明山复背斜及F 1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共圈定2个铅锌矿体。区内地层岩性为铅锌矿体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燕山期花岗岩为铅锌矿体成矿母岩,提供了重要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热液活动;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及次级裂隙发育,为铅锌矿体导岩、导矿及容矿构造,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赋矿空间。区内赋矿地层单一、断裂构造控矿、成矿物质来源广泛、成矿作用复杂,矿床属中温热液断裂充填型脉状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构造、岩浆岩及地层围岩,成矿阶段分为沉积阶段和含矿热液叠加改造阶段,矿床成因为中温热液断裂充填型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7.
冀东金矿矿集区位于河北省东部的承德、唐山、青龙县境内,为燕辽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北部为丰宁—隆化断裂横穿,南部为巨厚的燕辽沉降带,区内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为主要的控矿岩浆,太古代和中元古代地层为容矿层。通过收集前人硫同位素、铅同位素数据,整理、分析得知,硫同位素具有幔源特征,推测受燕山期岩浆活动影响所致;铅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混源特征,来源较复杂,结合峪耳崖、金厂峪、下金宝等金矿,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与太古代变质表壳岩关系密切,故认为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年代学数据显示,冀东金矿形成于太古代、元古代以及中生代三个时期,晚三叠世—侏罗纪为成矿集中期。  相似文献   

8.
根据部项目办公室安排,于1988年8月5日在院召开了《祁雨沟地区爆发角砾岩型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评审会。评审会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学院、陕西地矿局(秦巴金矿科研办公室)和河北地质学院的8名高、中级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该项目系地矿部“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秦巴地区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主要矿产成矿规律研究》的ⅥA—4课题,由我院负责,河南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大队参加。我院先后参加  相似文献   

9.
为组织实施“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计划”,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和中国高校校办产业协会特主办了“高科技产业发展院士报告会暨首届中国高校科技投资项目推介会”。会议中,众多院士、专家对各个学科领域高新科技及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作了报告,并对高校一些重点科技项目进行了点评。本文为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在此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5):F0003-F0003
《河北省矿产资源经济潜力及竞争力评价》是由我校栾文楼教授、闰军印教授等多名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完成。项目旨在以彻底摸清河北省矿产资源“家底”,掌握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是将传统的储量管理模式转变为价值管理模式,为今后的矿业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NW向、NE向两组断裂形成的格子型构造总格局,严格控制了冀北地区金矿、铅锌银矿的空间展布规律,控制了该区地球化学场和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NW向、NE向断裂构造,是本区主要成矿控矿断裂构造,特别是NW向断裂构造,它横贯全区,控制着整个铅锌银矿、金矿的地质成矿规律,成为该区的一大特点,也是解决该区预测找矿问题的焦点。NW向、NE向断裂构造交汇处,多为金矿、铅锌银矿矿化密集区。本文从地质、物探、化探等不同的角度对该区断裂构造成矿控矿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下一步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中部狼山—渣尔泰山地区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典型的多金属成矿系列。本文运用综合信息成矿控矿构造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建立了该成矿系列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引进了适合多矿种成矿系列找矿靶区定量预测的数学模型—多维加权特征分析,指出了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石湖金矿区控矿构造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总结出背斜褶皱叠加成矿断裂的多次活动和石英闪长玢岩脉外接触带与断裂带复合控制部位是矿化富集的有利地段。构造地球化学方法是进行深部找矿预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中南段是河北省重要的铜矿成矿远景区,但长期以来铜矿勘查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论文以区内已发现的桃园铜矿为例,从火山-岩浆活动、研究区岩性、构造及围岩蚀变等方面进行了控矿因素分析,初步确定太行山南段铜矿化的含矿层和岩性,以期指导该区域铜矿找矿勘查工作。通过分析显示,太行山南段铜矿化受元古代火山活动旋回控制作用明显,区内铜矿化主要与南寺掌旋回关系密切,矿体主要赋存于近SN向或NNE向构造强变形带中的变玄武岩、辉长辉绿岩及片岩中。矿体与叠加蚀变中的铁矿化、黄铁矿化、孔雀石化、黄铜矿化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由南京经济学院和韩国经济经营学会联合举办的“中韩产业与贸易理论研讨会”今天正式召开了。我谨代表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对应邀到会的各位代表、各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7月28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主持召开的广西科技攻关项目鉴定会上,由我校王栅教授主持的“桂林导游多媒体开发及应用”和李肇荣教授主持的“广西著名景区金属、陶瓷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等2项广西科技攻关项目通过省级鉴定。桂林市副市长潘建民、自治区科技厅政策法规与社会发展处处长杜伟、桂林市科技局副局长廖旺明出席了鉴定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层控理论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认为层控理论的提出实际上是矿床学领域中以思维方式的变革为前导的一场革命,是对传统“一元”成矿理论的摒弃;层控概念的含义正处在由主观到客观的转化之中;对其含义的理解应从本质上、发展上去把握。同时笔者指出了这一概念由最初的“层控”向“区控”及“时控”转化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层控矿床不应归入传统的成因分类体系;如果不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就很难产生合理的分类方案。最后提出了矿床分类原则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8.
<正>由我校苗泽华教授等学者完成的学术著作《发展循环经济背景下工业企业与生态工程良性发展研究》获第十四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该成果以苗泽华教授2010年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规划办鉴定等级:良好)为基础,出版专著1部,石家庄经济学院原党委书记郝东恒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院长王兆华教授、中国地质大学人文经管学院院长安海忠教授为该著作撰写了书评,对该成果  相似文献   

19.
张家营银金矿位于张北县东北部,地处华北陆块北缘中段,康保—围场深断裂与尚义—隆化深断裂所夹持的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配置齐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与张北蔡家营铅锌银典型矿床具有相似性。论文以张北县张家营银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物化探特征、矿体赋存及品位变化情况的分析,研究其成矿、控矿地质条件;通过与蔡家营铅锌银矿典型矿床进行对比,进一步总结成矿规律,确定找矿标志,探讨矿床成因、成矿时代等问题,进而对其找矿前景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彭庄铍矿位于冀东幔枝构造核部,其围岩主要为太古宇迁西群,区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以金(铜)、BIF型铁矿为主,尚未发现品位良好、具有开采价值的铍矿床。为研究彭庄铍矿的成岩、成矿时代,重点对含绿柱石角砾岩内的锆石进行了形态学特征及U-Pb同位素测年分析。结果表明,锆石形态主要为它形浑圆状或次浑圆状,少数为短柱状。多数锆石震荡环带清晰,少数具有明显的核边结构,推测为继承锆石。Th/U比值大多大于0.1,判断锆石主要为岩浆成因锆石。U-Pb数据显示,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 502±9~2 512±19)Ma之间,年龄数据在年龄谐和图中基本位于谐和曲线的下方,显示存在有明显的放射性铅丢失。其年龄数据所构成的不一致线与谐和曲线的上交点年龄为(2 515.5±9)Ma,代表了本区迁西群的成岩年龄,从而反映出成矿年龄小于(2 515.5±9)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