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台湾媒体上已经少见“繁荣”,“稳定”的字眼,经常出现的却是“混乱”,“危机”的报道。什么“财政危机”、“金融危机”、“社会危机”、“教育危机”、“诚信危机”等等;目前又出现了一个“人口危机”,而且这个危机是“史无前例”的,也就是说,它在台湾历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SARS向我国政府危机管理机制提出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ARS全称“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stems”,翻译成中文是“严重的急性呼吸症候群”,我国医学界简称其为“非典”。今年上半年,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给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经过全民动员、整顿吏治、科学依法防治等过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这场危机的爆发,暴露了我国危机管理机制的脆弱性,使各级政府在抗击SARS的战役中,充分领教了危机管理能力和危机管理系统健全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政府危机管理成为了舆论界和学术界热烈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各方的危机管理与危机公关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2014年4月16日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为例分析其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4.
张玉波 《开放潮》2001,(9):58-59
2000年底,一场影响美史克公司的PPA引发的危机在公司上下步调一致的运作下顺利化解了,成为近年来国内少见的危机公关成功案例。由此可见,“居安思危”,重视,百完善日常危机管理小组的建设和工作当成为国内企业努力加强的方面,否则吃亏的只能是企业自己。  相似文献   

5.
王薇  陈宵 《中国高新区》2008,(11):94-95
危机管理与危机公关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差距。危机管理是立足于消费者、公众角度对事件本身进行有效管理,使企业在危机事件中损失降到最低。进行危机管理的主体是企业,但“公共关系危机”,顾名思义,面对的当然是大众,然而“危机公关”思路领衔后,企业出发点将精力用在摆平媒体、摆平事件当事人、甚至摆平政府上,这种传统的兵未将挡、水来土掩的思维将企业自身置于大众的对立面上,除了加剧企业与受伤害的民众间的矛盾外对事件的解决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尤其是消费者,  相似文献   

6.
现代企业危机和危机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工商企业活动中.危机就像普通的感冒病毒一样.种类繁多.防不胜防。每一次危机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植、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而错误地估计形势.使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管理的典型特征。本文首先以“水煮青蛙”的实验说明现代企业缺乏危机意识严重性,进而引入现代企业危机和危机管理主题.接着简要阐述了现代企业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实质,以及危机管理的概念、本质和实际意义,并对现代企业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全面探讨,形成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危机总结三要点环环相扣、一条线管理的操作流程,再从战略管理、问题管理、信息管理、危机成本四方面,拓展了现代企业危机管理的外延关系,并建议危机管理应该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7.
企业危机状况日益严重.已经到了需要系统治理的时候 根据零点调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危机管理课题组和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于2003年8月共同合用完成的“企业危机管理现状”调查结果,被访认为:45.2%的企业处于一般危机状态,40.4%的企业处于中度危机状态,14.4%的企业处于高度危机状态,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企业处于中度以上的危机之中。  相似文献   

8.
《东方经济》2005,(4):64-6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发展受到来自社会公众评价,同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相应地企业面临的来自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危机事件也逐渐增加,企业危机管理渐渐引起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注意,但能否在企业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这对于国内绝大部分企业来说还只是一个管理名词,一个概念而已。“吃一堑,长一智”是我们企业“摸看石头过河”的思维方式,但一次企业危机爆发足以导致该企业已经没有“长一智”的机会了,因为一次的危机可能已经让企业不存在了,因此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危机,防范危机,解决危机,利用危机是企业长治久安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孟晓敏 《改革与开放》2013,(8):55-56,58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模式已具雏形,但仍处于“粗放”状态,传统的以政府为中心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弊端日益显现。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混沌理论视角,探讨了混沌理论及其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应用背景,分析了基于混沌理论视角下的公共危机管理模式以及二者的内在契合性,尝试性提出了公共危机模式的创新路径,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模式的完善和创新提供了全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李志俭 《发展》2002,(8):31-31
一直以来,“信用”问题既是国人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着企业的难点。我们就“信用”采访中国市场信用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信用管理专家蒲小雷先生的文章,明确了“信用”的经济概念,企业存在的信用危机,以及企业如何加强信用管理问题。记者:最近“信用”这个词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很高,您能讲一讲什么是信用?蒲小雷:西方“信用”(CREDIT)这个词是纯经济学概念。它表示价值交换的滞后产生的活动,信用主要体现为商业领域和个人流通领域的赊销行为。我国对信用的理解要广泛得多,除了经济概念,更多地加入了社会学概念,表示道德…  相似文献   

11.
岑耀 《魅力中国》2011,(2):120-120
21世纪初,在“9·11”事件和“SARS”危机之后,公共危机管理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和学界研究的热点。学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研究起步于这一时期。从5.12汶川大地震到2010年玉树地震的爆发,我国已进入各类危机事件的高发期,为了有效的应对各类危机事件的发生,降低危机造成的巨大损失和人员伤亡,必须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措施,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12.
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培养自身的危机意识,探究危机可能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规避、应对和化解。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公关界向大家推荐了一个公式:(3W+4R)SF=V1或V2,该公式被称为危机管理成功的“黄金法则”。  相似文献   

13.
危机是“一时爆发”的,但了是“长期积聚”的。所以说,平时没有危机意识、不懂危机管理的企业,就像建在沙滩上的大厦一样,是不稳固,没有竞争力的,一个小浪过来,就有可能在倾刻间倒塌。因此企业要防患于未然,经常进行制度性的定期检查薄弱环节,铲除隐患,以便在问题发展成为危机之前得以发现和解决。同时,在企业的危机管理中,也是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的。  相似文献   

14.
中美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与变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中美安全危机管理研究,须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对两国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危机的定义、危机的种类和危机管理的作用)、危机管理的原则及危机管理的关键变量进行深入探讨。其中,对关键变量的研究尤为重要,它涉及两国精英的认识与信念、国内政治与公众舆论、决策机制与程序、信息情报接受与处理、国际环境以及决策者个人性格等诸多方面。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增进中美相互理解和加强两国间的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企业的内外环境中不确定性因素剧增,企业领导人对这种不确定性的认识存在局限,环境突变和管理失误很容易使企业陷入危机之中,全球一体化又使某些局部危机迅速蔓延到全球,产生连锁反应。因此近年来大型危机的发生频率和损害程度有上升趋势,危机似乎从“例外”转化为“常态”了。在当今危机事件高频率发生的时期,对于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传播网络的日益健全和企业经营领域,市场的扩大化,任何企业无法避免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因而正确地认识危机,进行危机公关是企业面对危机的必然反应。要想使危机公关发挥其最大效应,势必要加强危机公关的协调指挥工作,其中发挥作用最大的是危机公关的核心领导机构-危机管理小组,其决策水平和预见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危机处理进程和结果,事实上这也是危机能否得以圆满解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出现危机是常态 应对危机是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经历了非典危机,但中国2003年的GDP增长仍达到9.1%。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在回顾和评价2003年中国经济走势时说:“出现危机是一种常态,应对危机是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月15日发生的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从舆情应对角度看,此次危机处理中多处不到位、应对不及时、信息不透明,极大影响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基于“广西镉污染”事件分析政府信息公开的理论依据,阐述公共危机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应对目前我国公共危机中政府信息公开存在政府人员危机意识薄弱、信息发布效率低下、沟通渠道不顺畅等问题。提出通过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和健全法律等对策完善危机管理中的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9.
彭志红 《浙江经济》2003,(12):54-55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在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企业对危机管理的重新思考。其实,危机无处不在,它既可能是失败的根子,也可能是成功的种子。发现、拯救、培育,以便收获这个潜在的成功机会,便是危机管理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企业的危机管理不再仅仅局限于处理突发性事件,而应该注重挖掘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原因,形成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和机制,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它主要包括危机预防、危机的控制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