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紫金县城镇化水平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运用双非农平方根修正法,得到1996~2005年紫金县的城镇化水平依次为19.95%、19.80%、24.38%、24.49%、25.28%、25.48%、28.48%、29.69%、30.21%和30.39%;然后分别应用线性回归分析、GM(1,1)灰色预测方法和趋势外推法预测紫金县2010年和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并确定其对应的综合城镇化水平分别为38.54%和57.92%。  相似文献   

2.
人口城镇化水平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王学山 《经济地理》2001,21(3):315-318
本文针对通常采用的计算人口城镇化水平公式的不足,采用类似经济学中计算物价指数的方法予以改进,并初步探讨了流动人口在人口城镇化水平测定中相应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大规模流动人口的非同步流动,我国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两面性特征.文章围绕当前关于我国城镇化水平偏高和偏低两种观点进行评价,并对城镇化水平两面性带来的不利影响展开分析,最后针对城镇化水平两面性给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规划建设带来主要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南疆铁路沿线五地州的近18年以来的城镇化进程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从城市化水平这个侧面来分析了五地州的城镇发展状况;同时,根据五地州1990—2007年的统计数据,选取综合城市化水平测量指标后,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非农业人口及总人口随年份变化的回归方程,陈述了该地区城镇化发展特征,分析了该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限制因素;在对总人口及非农业人口的变化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南疆铁路沿线地区将来20年的城镇化发展进行拟预测及分析,最后拟提出加快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促进城镇化快速、持续、全面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短缺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探究城镇化水平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便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为此选取太原市2003~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城镇化水平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太原市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资源消耗水平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由此提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资源集约型转变、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等建议以缓解二者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着密切关系,即城镇化水平越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小;城镇化水平越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因此,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必须提高城镇化水平,特别是提高中西部省份的城镇化水平。本文主要运用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方法来阐述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熵值法的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丽  孙之淳 《经济问题》2015,(3):115-119
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核心和关键,就是使转户农民真正市民化,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水平。传统评价城镇化发展水平一般采用主要指标法,通过城镇人口比重或非农业人口比重对城镇化发展进行评价。由于指标单一,该类评价存在一定片面性,已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评价需要。应用多个指标构建适合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测评体系,采用熵值法对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水平进行测评,就测评中反映的西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程选  康慧 《经济问题》2012,(8):90-92
城镇化水平对农民收入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山西省农村人均年纯收入与城镇化率之间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城镇化率与山西省农民增收的函数关系。实证分析表明,城镇化率是山西省农民增收的重要推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推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左巧梅 《当代经济》2016,(11):75-77
本文通过数据及相关指标体系,对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的实证分析,旨在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具体影响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均衡发展关系.分析发现当前河南省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有限,第三产业动力不足,且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起着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为加快推进河南省城镇化建设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6,(10)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文章通过运用灰色预测、相关性分析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研究方法,采用SPSS和GIS等研究手段,对"十三五"时期山西省人口城镇化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预测分析,进而提出对山西省未来一段时间城镇化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为山西省加速城镇化进程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耕地被占用、污染和破坏,对耕地可持续利用构成重大挑战。文章先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三个维度阐述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机理,再运用2003~2012年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分析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均对耕地可持续利用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中,土地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负面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耕地可持续利用存在交互影响,人口城镇化水平越高,土地城镇化的提高对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生产率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78-2008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化对产业增长的影响有着类似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作用;城市化对产业生产率增长的技术效应和要素重置效应都有贡献。这表明,城市发展对产业增长形成了要素的集聚效应和重置效应,促进了产业生产率的提高;但工资成本的上升不利于产业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黄伟麟 《经济问题》2012,(3):26-28,32
从影响中国碳排放量的因素分析入手,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得出不合理的产业耗能结构和过快的城市化进程是造成中国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原因。运用Eviews软件构建出产业耗能结构与城市化水平对中国碳排放量的影响模型,并根据模型拟合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DGM(1,1)模型对中国2010~2020年碳排放量进行预测,最后对如何优化产业耗能结构和合理控制城市化进程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界定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甘肃省及其各州市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5类包含14个具体指标的综合测度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甘肃省及其各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实证测度。研究发现,甘肃省新型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各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很不均衡,河西地区普遍高于河东地区,重要城市发展水平滞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甘肃省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新疆城镇化地域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模式的不同,新疆城镇化地域差异明显。本文利用城镇化不平衡指数,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基本单元,在时间断面上,探讨了2007年城镇化与土地面积、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GDP、第二产&GDP和第三产业GDP等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不平衡性,在时间序列上,分析了2003~2007年相对于这些指标的城镇化不平衡指教变动趋势,并得出新疆各地、州、市城镇化发展中土地利用两极化、人口基数大、传统农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大、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等结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河南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峰 《经济地理》2012,32(9):61-66
在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河南省2001—2010年各地市单元为数据样本,引入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将多维评价指标投影为一维投影数据,采用加速遗传算法优化投影指标函数寻求最佳投影方向,根据投影值的大小对河南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近10年来河南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尽管地区间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有所减缓,但两极分化趋势依然显著,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地区是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核心区,豫西北部地市高于豫东南部地市,加快推进豫东、豫东南部传统农区的城市化进程是实现河南地区间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福建省上杭县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现状,计算出其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偏离系数,并分析了上杭城镇化水平相对滞后的影响与原因,提出了促进县域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保持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农业投入的三大主体——政府、银行、农户对农业投入的资金绝对量虽有所增加,但相对量却在下降,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对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的需要。因此,应通过重新构建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机制、建立信贷农业投入机制以拓宽农业融资渠道、重构微观农业投入机制激励农户的农业投入行为等措施来保障新疆县域农业投入。  相似文献   

19.
新疆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外农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农业产业化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强县富民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