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存的基本条件,其保护与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所以生态环境保护被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已载入宪法.199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这个纲领性文件要求我们在努力加强环境保护的同时,切实加强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和生态社会等方面建设.阿尔山市作为大兴安岭的重点林区,是我国北部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建设对东北平原乃至我国北方生态防线建设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构建生态综合治理网络体系对于京津冀环境治理至关重要。当前京津冀出现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水体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当前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京津冀生态环境的治理需构建一个有效的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3.
海洋文化生态包括实现海洋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洋文化生态具有整体性、动态性、主体性;海洋文化主体的生态意识、海洋文化生态的平稳度、海洋文化生态环境的作用是影响海洋文化生态的因素。文章认为,提高海洋文化主体的生态意识、合理开发与配置海洋文化资源、完善海洋文化生态的管理与立法、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文化生态的不良影响、构建和谐海洋文化生态圈应成为维护海洋文化生态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区域的城市化进程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依托,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生态环境同时也会通过影响经济的增长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作用。考虑到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这种耦合作用,应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域的实际情况,从增强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规划合理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进程、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和鼓励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来协调统筹该区域经济增长、城市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人类的生存产生了巨大威胁。人类必须清醒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和谐,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现在起,尤其应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论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均衡关系何诚颖一、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是相对于人类这一主体的环境,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总和,包括自然形成的生物圈、大气圈、水、土、岩石,以及人类劳动形成的城市、居民点、风景区等。生态环境的演进和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质构成一个综合体 ,即生命系统 ,而无生命的物质包括光、热、空气、水、土及各种有机和无机元素 ,构成了生命运动的环境系统 ,生态环境系统就是这两个系统的有机组合。任何生物有机体都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而生存 ,人类的生存同样也离不开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既提供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场所 ,又提供了人类从事活动的物质资源。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扩大 ,一方面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加强了 ,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加剧了。因此 ,生态环境能否维持正常的运行 ,能否继续成为人类生存的良好基础 ,首先取决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本文通过对生命与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资源因素、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社会发展与生态破坏、水资源发生危机等几方面论述了生态环境资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即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 ,又是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8.
《世界森林状况》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每两年出版一次的重头报告。最新一期《世界森林状况》重点关注在向可持续的全球经济过渡过程中,森林、林业和林产品作出的重要贡献,体现了生态环境资源对人类的巨大意义。事实上,不仅森林的贡献作用如此之巨,生态环境的整体性保护也即建设生态文明对人类发展和经济增长均具有更为重大的意义,也是最合乎经济之道的人类自爱且理性之行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过程中,深刻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思想,其内容可以从自然对人的制约、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自然对人类行为的报复和惩罚等诸多方面进行分析。建设美丽中国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指导,多策并举,治理和破解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
正自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大会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为人类环境的改善作出了努力,但总体来说,全球生态环境改善不大,危机依然如故。因此弘扬和坚持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义务。生态城市、绿色建筑、绿色制造等对人类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全球环境恶化到今天的地步,主要是人类没有正确对待大自然、非理性掠夺式开发和粗放式生产造成的。生态文明、绿色创新是拯救地球生态圈、实现人  相似文献   

11.
生态城市是人类要寻找的"诺亚方舟",城市生态规划理论是建设生态城市的理论依据,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三赢",其中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是前提,发展生态经济是核心,培育生态文化是保障.  相似文献   

12.
以人类活动为风险源的生态风险评价对于合理调整流域景观结构、维护流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为角度构建景观格局指数,以四期遥感数据为基础,构建生态风险指数,划分生态风险等级,对石羊河流域的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石羊河流域中部区域的生态风险较高,南部区域的生态风险位于中等,北部地区的生态风险较低。今后应加强土地利用合理调控和人类活动的管理,提高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和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重危机之一。1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经历的3种模式基于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3种模式。1.1传统经济模式它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处理模式是人类从自然中获取资源.又不加任何处理地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相似文献   

14.
秦娴 《魅力中国》2011,(5):370-370
构建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补偿机制,要按照“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要求在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或不良影响的生产者、开发者和经营者应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进行补偿.对生态环境由于现有的使用而放弃未来价值进行补偿,用于修复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坏,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雪 《魅力中国》2014,(15):278-278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为人类开辟了广阔的活动范围,大大增强了人类影响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但科学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人类未来发展的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马克思的生态自然观正确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对于解决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经济处于稳步发展阶段,但生态环境问题依然比较突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次重大进步,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关注度不断提高,如何降低环境破坏,协调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成为各界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入手,深度剖析生态文明的内涵;结合人类文明史的演化过程,解析目前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困境,分析经济、技术、环境的关系,论述科技创新与进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以生态文明为背景,探索现阶段环境工程与科技发展协同共进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绿色发展理念是一种社会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与生态社会主义的绿色发展观相契合.生态社会主义的绿色发展观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是和谐相处的关系;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健康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步进行;坚持"人类尺度"的生态原则.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所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与生态社会主义的绿色发展相契合.其契合点表现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层面上、可持续发展层面上、生态文化层面上和生态政治层面上.通过分析两者的契合之处,可以有利于我们树立生态保护价值观念,更好地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更好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生态移民喜与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涛 《发展》2008,(3):8-9
近年来,生态移民正以浩荡之势在我国西部许多地区加紧进行,有人说,移民是减少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破坏的最好办法,通过移民措施,杜绝人类在生态脆弱区的开发性活动,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使其先绿起来,这是从整体上保护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最便捷、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然而,生态移民究竟应该怎么移,移出去后又怎么安置,这不仅仅是生态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及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仍很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完全遏制,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认真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建立生态文明保障机制,构建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低碳社会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是迄今人类对文明模式的最新追求。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扩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生存危机。生态文明观作为针对生态危机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文明观,具有成为普世价值的基本特征。因而生态文明观是当代世界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