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四行诗是英语诗歌中,形式最严谨的抒情诗;而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中最严谨的一种形式。一首好诗,要有主题思想和所表达的意境。但完美的文学形式和深刻的思想蕴涵应是互为召唤、相互生成的,并在形式与意义的辩证关系中彰显出其个性魅力。英语的十四行诗和汉语的律诗虽然属于不同的语言表现形式,但其表现形式都体现了结构、韵律和诗意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叶霞 《魅力中国》2009,(7):46-47
口译就是通过语言,把一种语言形式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并通过此,使拥有不同文化和不同的民族群体之间进行交流的一种途径。日语和汉语虽然都是用汉字从语系上来讲其实是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的语言。从文化上来看日本和中国同属亚洲文化圈,但是中国和日本文化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在这里,从中日语言的特征、文化的积累、认知系统、表达等带来的文化冲突等来探寻形成口译主要因素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廖格 《魅力中国》2009,(22):134-136
卡明斯对诗歌的语言与形式进行了革命。笔者认为,"玩弄‘语言谜语’"是对卡明斯诗歌浅尝辄止的解读结论,在卡明斯诗歌中,所谓"古怪的"、不成规范、偏离传统的语言符号运用,恰恰是其伟大之处,体现出卡明斯诗歌强烈的狂欢精神。  相似文献   

4.
蒲雯丽 《魅力中国》2010,(29):259-259,174
歌剧和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有来自内容、情感、体裁、音色、音量、表演形式等方面的不同,歌剧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音乐与戏剧的最高综合形式,而艺术歌曲是产生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产物,是由诗歌与音乐结合而制造出来的艺术形式,当我们演唱这两种不同的声乐体裁时,就要弄清楚它们的内容与形式上的区别,才能较准确到位地演泽出它们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诗歌翻译是将原诗的内容与形式通过另一种语言呈现出来,使读者感受到与原诗同样的深远意境。异化翻译策略的主旨是将原著的面貌重现,保留原文的异国特色。将异化策略应用于诗歌翻译,传达诗歌原诗的文化内涵和意象,使诗歌译文具有与原诗同样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6.
翻译作为人类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是人类沟通和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项活动。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确定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文化的相似或相同,词义确定需要更多地考虑语境和搭配;文化的差异,则应更多地分析两者之间的不同思维。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中西语言表达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出入,语句与成篇方式的构成各具特色。汉语句中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来表达;英语句中的词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表达意义和逻辑关系。明确二者间的差异,把握两种思维方式的转化是翻译两种语言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一种系统的多层面,多交通的语言,通过不同的层面分析,以虚构形式进行物象,以词进行现实的形象分析,实实在在的表现语言的组合形式结构。文学的词汇往往具有两个层面的内容,词语首先是秒回形态物体的载体。作为描绘的对象,词语总是表现刻画出人的性格特点。研究文学的基本形式,从描绘的语言中,分析实际被描绘的相互关系。在文学中,语言的存在,是实现形象思路特点的具体化。按照词语的实际规律形式,合理的分析实际对象之间的关系。按照文学语言的艺术性特点,对文学语言的审美进行分析,感受实际语言的科学性、抽象性、逻辑性,重视文学语言的形象、情感表现过程,以客观的角度进行语言思路的分析,充分阐述事物实际的本质特点,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按照实际的思维规律形式,分析文学语言的表现价值,充分的感受语言实际的个性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而翻译过程始自语言,又终以语言。翻译活动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更是一种思维活动,翻译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思维的共性是翻译的基础。人类共同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规律使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人群对相同的事物可取得共同的认识。但是人类思维必然也具有个性,即民族性。正是这种思维个性所形成的语言形式上的差异,构成了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障碍。  相似文献   

10.
新批评派重视文本,关注诗歌语言,其多方面的探讨对解读诗歌有如下启示:文字的本意、比喻义及其在新的语境下获取的独特意义,三者之间存在动态的关联,诗歌语言的魅力来源于这些复杂多样的意义的矛盾统一。对诗歌语言多个层面含义的考察有益于对诗歌的深入解读。先锋诗的"反懂性"特点,给阅读与欣赏带来难度,如果用新批评的"反讽"、"张力"等理论去分析先锋诗《剧情》,就为其意义的理解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陈红敏 《魅力中国》2014,(18):242-242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因此必然涉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内涵。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历史状况的不同,导致其文化也千姿百态.表现出各种形式的差异。归化法和异化法是处理翻译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两种策略。本文论述了归化法和异化法在翻译中的科学运用。  相似文献   

12.
杨冬梅 《魅力中国》2013,(11):312-312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谚语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英语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一般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谚语,它们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不仅言简意赅,而且形象生动,妙趣横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试图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对英汉习语的翻译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
《我们和他们》(We and They)是英国诗人吉普林的一首诗作。作者通过细节的描写展示了英国和印度两种文化的不同。对诗歌的语言予以解释,对其文化意义进行解读,有利于我们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4.
张勤 《魅力中国》2010,(19):250-250
古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要求考生全面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审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这里我们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对策作一介绍,希望能给考生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魏宏泽 《魅力中国》2011,(14):279-279
《The Road Not Taken》(未曾选择的路)是20世纪美国诗人Robert Frost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朴实无华的语言,朗朗上口的语音使这首诗歌不仅吸引了美国读者,也深受世界各地诗歌爱好者的喜爱。无论何时阅读总会有不同的感受。这首诗歌究竟魅力何在?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青睐者?本文试图从象征和押韵两种修辞手段探析它的文体特征,有助于读者能够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诠释这首诗歌,从而更好地去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16.
赵璞 《黑河学刊》2011,(8):38-39
于庚虞的诗歌创作是从对西方诗歌的模仿开始的,他对以波德莱尔为代表的颓废派诗歌用功最深,在他的诗篇中,处处都可以看到颓废诗风的影子,而尤以托马斯.格雷和波德莱尔的痕迹为甚。于赓虞将诗歌的源泉和动力归结于诗人自身的生活和生命力,即诗应是生命的表现,诗歌应该表现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诗歌只注重内容而忽略形式,于庚虞采取了折衷的论调,即所谓的"文质彬彬",形式与内质的相和谐,才是诗最完美的形态。于赓虞的诗歌理论是对当时把诗歌作为语言游戏的格律诗歌和视诗歌为战斗工具的左翼诗歌的反拨,但在当时的社会思潮中,这种努力显得势单力薄。  相似文献   

17.
丁闯 《黑河学刊》2010,(10):60-61
翻译是在一定文化背景条件下进行的语言形式的转换,它涉及的不仅是两种语言,也是两种文化。处理好文化差异在形式和功能上的对等是文化翻译的关键所在。从文化差异的角度阐述翻译过程中词汇的不对应性,并就此提出了一些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诗耿是通过形象思维,用凝练、形象和有韵律节奏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优秀的诗歌,形象鲜明具体,意境深邃阔大,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阅读鉴赏诗歌不仅能让学生丰富文学知识,提高艺术修养,而且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因为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领悟诗的意境,培养对诗歌的审美感悟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倞 《黑河学刊》2014,(11):41-42
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是两种即相通又不同的,各具其独立美学品格的表演艺术形式,它们的异同突出表现在艺术真实、剧情节奏和人物语言等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仅具有现实的实践价值,而且也是使这两种表演理论具备真正的科学形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邓广荣 《魅力中国》2014,(21):91-91
绘画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绘画语言不同的运用,就会创作出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绘画作品。绘画能够唤起人类的审美情感,作用于人们的是一种绘画所独有的语言形式。绘画艺术的语言是通过色彩、线条、光色或组成一件作品所有的其他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