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水能资源情况和开发程度,研究了我国在"GMS"电力合作中参与水能开发面临的一些外部性问题,并对中国与"GMS"国家电力合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的水能资源情况和开发程度,研究了我国在“GMS”电力合作中参与水能开发面临的一些外部性问题,并对中国与“GMS”国家电力合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自1992年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次区域合作以来,已经历了五个阶段、两个1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在参与国际次区域合作的20年中,不论是经济方面,还是对外关系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也存在诸多问题。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次区域合作要遵循"睦邻友好,协作共赢;加强内联,拓展范围;极化辐射,发展边疆;深化合作,软硬结合;上下协同,生态共保"的基本发展思路,在新的10年,中国推进澜湄合作要突出GMS合作的主导地位,妥善协调好各种合作机制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促进次区域国家经济发展;推进跨境经济区建设,加快边疆地区发展;积极开展社会文化领域方面的合作,提升中国的区域影响力;加强生态环境方面的合作,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加强次区域合作的协调与管理,形成次区域合作的合力。  相似文献   

4.
《企业与市场》2005,(8):16-17
《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国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向人们诠释了我国与GMS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及合作新进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展示了我国与GMS各国在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农业、环保、旅游卫生和人力资源开发、贸易与投资、禁毒等8方面的合作设想。  相似文献   

5.
李云龙 《新远见》2011,(7):61-66
人权问题涉及一个国家的价值选择和自我认同,多年来一直是中国与西方国家争执不断的场域。西方国家利用人权问题对中国施加政治压力,突出了国际人权中的对立因素。事实上,在人权问题上,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合作是主流。从1970年开始,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从消极旁观到积极参与和从边缘到核心的过程。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人权事业的重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6.
在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过程中,新兴湄公河国家即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四国与中国面临着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艰巨挑战。通过构建贸易便利化评价指标体系并测度后发现,中国与新兴湄公河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差异巨大,制约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当前中国与柬、老、缅、越在海关通关效率、政府规制环境以及物流基础设施等领域还存在着诸多制约。为此,中国与新兴湄公河国家应通过加强关际合作与政策协调,营造透明、公开、稳定的贸易政策环境,协调推进物流标准体系、完善物流通道等措施,消除深层次影响贸易自由化的瓶颈,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7,(7):12-14
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合作发展打开篇章,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中国与湄公河--澜沧江次区域组成成员越南之间的合作也从一般的边境贸易合作扩展到包括旅游、交通等服务领域,并逐渐成为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服务领域贸易合作的深化也必将出现更令人期待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分析 尽管中国是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国,但由于起步较晚,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程度并不高.就目前来看,中国主要进行了以下三种类型的区域经济合作.一是具有一定机制的区域经济合作.主要表现在"10+3"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图们江地区次区域合作组织、澜沧江--湄公河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云南省在形势的促进和国家的支持下,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五国(缅甸、泰国、束埔寨、老挝、越南)以工程项目为主的经济技术合作不断发展,涌现出一大批好的和比较好的合作项目,对努力完成“以项目为主导,加强与东盟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全省重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未来的共同发展战略,它将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是当前最新的一种发展理念。然而,要在国际贸易和环境问题中找到正确连接点来促进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件易事。本文认为,市场机制的国际经济体制有望产生财富,但不受拘束的市场动力使环境损害更趋恶化,所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失灵要通过政策干预和全球合作来得到矫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日绿色能源第三方合作的基础与优势,研究"一带一路"倡议给中日绿色能源第三方合作带来的机遇与前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日绿色能源进行第三方合作的原则和策略。在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方面,中日两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应充分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机会,构建造福各方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实现中日及第三方的多边共赢,推动绿色能源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2.
省际交界区域的发展不容忽视,推进省际交界区域高质量合作发展,有利于加快省际交界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省际区域高质量合作发展,应遵循夯实区域发展“主引擎”、推动区域交通内畅外联、培育壮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强区域次区域合作和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着力于规划协调衔接、完善提升龙头城市功能、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13.
With growing global concern for mainstream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the promotion of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olicies,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represented b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world-wide businesses, has focused on green finance. Existing research on green finance in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trends has been reviewed in terms of the products and determinants of green finance.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green finance on the decarbonization of economies in the context of a review of current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prospects. Based on the exampl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oday green finance has not yet demonstrated a tangible effect in these countri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t can be argued that in the three countries, the main tool of green finance in the field of decarbonization is green bonds; other types of green finance are used to a limited extent. The progres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is not so obvious, but based on the overall involvement of relevant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businesses in the green bond market, it can be assumed that the results will be observed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背景下税收征管体系的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中国的税收征管制度亟需改革,而其他国家在数字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中已取得一些经验,可为中国的改革提供重要参考。本文就数字经济对全球税收征管体系的影响进行利弊分析,并结合当前国际税收征管体系中间接税和直接税层面存在的税收征管制度漏洞而导致的税收流失问题,总结其他国家的税收征管制度改革经验,分析我国在数字交易税收三要素确定、税收归属权划分及传统代扣代缴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税收征管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对策建议:完善相关税收制度,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时代税制改革的研究,正确评估税收征管新技术的可行性,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提升我国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环境规制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茜  陈璇 《价值工程》2009,28(1):30-33
随着贸易和投资的发展,贸易与环境的冲突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采用环境标准、措施,作为治理、改善环境的手段,会对一国的产业竞争力造成影响。运用环境-竞争力矩阵,分析了环境规制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并对我国的环境规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李丽萍  肖艳玲 《价值工程》2011,30(14):126-127
本文对环境问题对石油企业发展进行限制分析,得出国家法规及政策限制、大企业社会责任的制约、资源浪费严重、国际环境保护标准限制是主要问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石油企业环境保护的现状,探讨中国石油企业环境保护机制的构建,以期为中国石油企业的环境保护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西部生态环境问题愈发显得重要。通过加大政府宣传干预力度,加大教育发展,引导群众生态环境树立意识措施,开展国际合作,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等途径能有效解决西部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低碳经济模式的龙净环保发展战略及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低能耗、低污染的增长。龙净环保作为国内环保行业的龙头企业,在近40年的经营过程中,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研发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并紧随国家政策变化,创造出了一系列先进、高效的环保产品,满足社会的需要,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为其他环保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借鉴经验。于此同时中国的环保企业之间也要加强合作,增强自身紧迫感和忧患意识,为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杜瑞霞 《价值工程》2012,31(10):147-148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各国的对外贸易政策都会对国际贸易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环境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本文就从国际贸易市场中的环境保护现状入手,分析我国在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而提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水战争     
从政府到企业,都必须正视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这两大现实,并制订出相应的区域、产业与企业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