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外资并购法律体系中立法制度、行政法规制度、司法制度、反垄断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与探讨,同时比较美国的外资并购法律成果,提出我国外资并购法律体系的建设性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2.
李志旺  周汐 《市场论坛》2006,(3):143-144
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可能导致外资垄断,威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当对跨国并购行为进行严格的法律规制。文章提出了我国当前应尽快完善反垄断法规体系,规范跨国公司并购行为。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外资并购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市场为取向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我国企业并购的蓬勃发展。为了建立健康、有序的并购市场,规范并购行为,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然而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仍滞后于外资并购的迫切需求,并存在立法体系及模式方面的问题;国内外资并购的蓬勃发展,促使我国加快外资并购的立法步伐。本将以此入手浅论外资并购法律方面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何茂春 《大经贸》2004,(1):72-74
从1999年8月到2003年9月,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政策和法规,但利用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发展依旧迟缓。2001、2002两年,中国跨国并购资金不超过50亿美元,占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低于6%。中国的外资并购进程如此步履蹒跚,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中国社科院世政经济博士后、中国法学会 WTO 研究会副会长何茂春为中国外资并购把脉诊断,并提出改革完善的若干建议。鉴于文章篇幅较长,本刊分上下两期发表。  相似文献   

5.
普则 《大经贸》2003,(6):77-79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外资并购境内企业逐步成为我国引进外资的新兴方式。鉴此,为了促进和规范外国投资者投资并购境内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利用外贸的水平,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和国家经济安全,依据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2003年3月原外经贸部(现为商务部,以下称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以下简称《并购规定》)。《并购规定》明确了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法律结果是导致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为将外资并购纳入外商投资管理的法律体系制定了相应的规则和程序。鉴于篇幅,本刊将《并购规定》有关问题的说明分两期刊发,敬请留意。  相似文献   

6.
美国有关外资并购的法规及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外的企业并购日益活跃,尤其是外国资本对国内企业的并购,但甸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却很不完整。如何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关管理外资并购的成功经验,尽早构筑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资并购法律体系。本文介绍了美国有关企业并购的法律体系,同时探讨了我国现行并购法律体系的缺陷,最后提出了构建我国并购法律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或买卖国有资产规定的评价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胜利 《商业研究》2006,(20):205-207
近年来,并购国有企业或买卖国有资产日益成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方式。实践中大量外国投资者颇感困惑的问题之一便是中国缺乏完善的、可操作性的外资并购法律规范。虽然,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些外资并购方面的法律、法规,然而与发达国家立法相比,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对这些立法弊端进行分析,制定出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立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外资并购监管制度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完善的外资并购监管制度是使外资并购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本文分析了完善我国外资并购监管立法的必要性,探讨了我国外资并购监管立法在外资并购立法体系中的地位,建构了我国外资并购监管制度的基本框架,提出了对外资并购实施监管的实体标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外资在中国的并购向关键性产业迅速渗透,如何有效地进行产业的安全防范受到国内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外典型国家产业安全防范体系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发展中国家侧重于用外资法和产业政策,而发达国家侧重于用反垄断法来控制外资并购带来的产业风险,两者各有优劣.本文建议中国应加快完善反垄断法规的立法和执行体系,调整和细化产业政策导向,尽快建立并完善起自己的产业安全防范制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外资并购已经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种主要方式.近年来我国外资并购呈逐年上升态势,在给我国带来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如外资并购容易形成垄断和控制,大幅度裁员影响社会稳定,相关法规建设严重滞后且缺乏可操作性,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对外资进入具体行业的程度规定还不够明确,在反垄断审查中缺乏权威的数据支持等.文章提出,我国政府应重新架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外资并购可以进入行业或领域的具体程度,完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并购经济信息网络、分析体系及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监管协调机制,注意运用我国市场潜在的优势,尽量在并购中获得较高比例的控股权,进一步明确政策导向,吸引外资并购西部国有企业,同时,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到国外进行投资和并购.  相似文献   

11.
王卉 《商场现代化》2007,(33):290-292
近年来外资并购越来越成为外资进入中国的重要方式。然而,外资通过规避法律的行为来追求超额收益,给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诸多负面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规定》的出台为切入口,针对外国投资者在并购我国企业过程中规避法律行为的问题,通过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促使外资在并购中减少规避行为的因素,并在文章最后给出了我国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外资并购的规范化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以提高我国外资引进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2.
过去十几年的中外合作是“捆绑夫妻”,合作的内容中方基本先定好,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法规的逐渐完善,外资企业也有了选择权,出现了外资在我国重新洗牌的现象。本文深入分析了新时期外资并购的动因,根据我国目前经济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应该警惕外资并购产生的经济、社会问题,保护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3.
葛慧妍 《北方经贸》2003,(12):60-62
作者分析了外资并购的动机和历史背景,预测了未来外资并购的六大趋势,阐明了建立和完善外资并购监管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以政府监管为核心,其他社会监督力量为补充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4.
论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企业间的并购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兴起,而中国经济的腾飞也一直与外国资本的注入息息相关。外国资本通过并购国内企业,一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另一方面也造成国内市场外资垄断的危险。为了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必要对外资并购利用相关反垄断法律进行干预,2008年正式实行的《反垄断法》无疑成了被人们寄予重任的焦点。本文试图结合《反垄断法》和其他配套的政策、法规浅析我国对于外资并购的反垄断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正在经历全球第五次并购大潮,饮品行业一直是我国外资并购的热点领域。国外企业要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收益,扩大在中国饮品市场中的份额,更快地获得资本溢价;国内饮品企业由于发展中资金需求和资金短缺的矛盾以及企业家害怕竞争没有充分的自信,主动寻求并购。两方面共同促使我国饮品行业外资并购发展迅速。外资并购形成对国内饮品行业的垄断,挤压民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造成国有资产价值低估,资产流失等问题。我国要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快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资产评估制度,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体系,采取综合措施避免饮品行业外资并购形成垄断,引导饮品行业在外资并购中提升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商业》2008,(1):8-8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在11月24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产业安全论坛上透露:在明年9月1日《反垄断法》实施之前,我国将有20多个针对外资并购的配套法规陆续出台,这些法规的目的是使外资在我国的并购活动有法可依,“既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又促进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并购。”  相似文献   

17.
外资并购的潜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以来,并购逐渐成为外商对华投资的一种新的趋势。外资并购在给我国带来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如国有资产的流失、并购性失业、对外资的过分依赖等。对此,应该在提高外资并购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发挥并购中介机构和并购人才的作用、加强并购过程的监管、完善劳动及社会保障法规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8.
袁笑瑞 《商》2012,(7):141-141
建立完善的外资并购立法体系以防御外资并购所带来的垄断风险,保障我国的经济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作者分析了外资并购的动机和历史背景 ,预测了未来外资并购的六大趋势 ,阐明了建立和完善外资并购监管体系的必要性 ,提出了以政府监管为核心 ,其他社会监督力量为补充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20.
《商》2013,(23)
本文主要论述了外资并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并指出外资并购在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对这些问题,我国必须持续提高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外资并购的法律法规体系,并积极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最终减少外资并购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外资并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