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茂华 《金融博览》2021,(22):20-21
2021年10月1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重磅出炉《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和首批19家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这标志着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落地. 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稳健程度关系到我国经济金融安全,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核心部分.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的发布和差异化监管政策的施行,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和整个金融体系带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和外汇监管模式的转变,现行银行结售汇业务监管模式在新形势下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加强对银行结售汇监管,提高监管效能,已成为当前国家外汇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当前银行结售汇市场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从健全银行结售汇相关法规、整合银行结售汇业务系统、构建银行结售汇监管体系三方...  相似文献   

3.
窦魁 《北方金融》2023,(3):10-13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其经营和风险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体系整体稳健性。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制度,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政策发展,分析了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面临的监管约束和资本补充情况,从加强内源性资本补充、合理推进外源性资本补充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鲁玉祥 《金融纵横》2012,(12):20-23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逐步开放,保险业发展呈现出集团化趋势。保险集团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保险机构间或保险机构与其他类型金融机构间的组织融合和业务交叉,同时也对集团风险管理和保险监管制度带来较大冲击。国际保险监督协会提出的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评估方法和特别政策措施,对于完善我国保险监管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以来,BCBS(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FSB(金融稳定理事会)以及各国监管当局对金融监管制度和监管工具进行了系统的反思,特别是对系统重要性银行(SIFI)监管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变革。为体现新形势下我国大型银行的改革发展和风险特征,提高大型银行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银监会研究了相应的监管技术和方法,明确将工、  相似文献   

6.
使用Shapley值分解法评估平安集团五家控股子公司系统重要性,分析平安集团内部金融风险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平安集团风险集中度较高;规模对控股子公司重要性有较大影响;平安集团风险主要来自于银行业务、寿险业务和信托业务.保险集团强化风险管理应注重系统重要性控股子公司识别与风险管控,注意保险集团内部各类业务间交叉金融风险识别与防范,健全完善集团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系统.监管部门应构建综合金融监管部门,加强保险集团监管.  相似文献   

7.
资本监管的本质是对风险进行监管,它实质上是以资本为定量和定性的衡量手段,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为完善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建立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评估与识别机制,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制定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并于2021年10月15日评估认定了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  相似文献   

8.
2021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正式发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和首批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D-SIBs)名单,标志着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框架基本确立和落地,有助于促进与国际金融监管接轨,增强我国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朱永利  王婧 《新金融》2012,(6):49-54
随着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增长,理财产品关联交易问题日益突出,而监管规定相当薄弱,没有对关联交易进行范围界定,更不用说提出系统有效的监管措施.虽然关联交易有时有积极作用,但不当关联交易存在巨大风险,实施监管很有必要.借鉴国内外针对基金以及信托等资产管理产品关联交易的相关规定,对于理财产品关联交易,建议建立投资者同意制度、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制度、不当关联交易的投资者救济机制等监管措施,以切实保护投资者和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保障银行理财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及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发展迅速,而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管刚刚建立,监管法规、制度和模式都处于摸索阶段。因此,为增强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管效力,防范非银行支付业务风险,借鉴国际经验和监管模式,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非银行支付业务监管体系,是尽快完善我国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Extensive regulatory changes and technological advances have transformed banking systems to a great extent. Banks have reacted to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new operating environment by creating new products and expanding their activities to some uncharted business area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how modern banking which gave birth to the off-balance-sheet leverage activities affected the risk profile of U.S. banks as well as the level of systemic risk before and after the onset of the late 2000s financial crisis. Towards this, we separate on- from off-balance-sheet leverage and capture the latter with different, yet complementary, measures which do not exist in the current literature.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on the deleveraging process that occurred in the banking market after the crisis erupted, which is an additional innovative feature of this study. Our findings reveal that leverage, both explicit and hidden off-the-balance-sheet, increases the individual risk of banking firms making them vulnerable to financial shocks. Reverse leverage, on the other hand, is beneficial for individual banks’ health, but is found to be harmful for financial stability.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banks which concentrate on traditional lines of business typically carry less risk compared to those involved with modern financial instruments.  相似文献   

12.
戈建国 《金融论坛》2007,12(11):36-43
外资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于1994年、2001年和2006年先后颁布的三个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其相应的实施细则,集中体现了中国对WTO承诺的履行和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发展,也标志着中国银行业(中国加入WTO过渡期最长的一个行业)从此进入完全开放的时代.2006年12月,中国在入世过渡期结束时采用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在市场开放、履行WTO承诺等各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不过中国仍然需要在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法人银行导向、国民待遇落实和统一监管等问题上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金融市场横向风险分担机制侵蚀了银行中介跨期风险分担机制;一部分资金从银行中介转移到金融市场,致使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遭受冲击。银行必须从传统的存贷款经营模式转变为参与金融市场和衍生工具交易的、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现代经营模式。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如果转型过快或者银行不能适应变化,银行体系则可能积累大量风险,并导致银行危机。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风险分担机制变迁显著增加了银行危机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在多角度界定影子银行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特征,即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杠杆率相对较低、主体独立性低、金融创新活跃地带。从欧美国家影子银行发展实践来看,中国影子银行是金融体制过渡性的产物,代表了未来金融创新的方向,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业务发展:由银行表外业务向资产证券化业务转变;运作模式:由"一对一"对接向"多对多"对接转变;融资结构:由非标债权融资向标准化债权融资转变;体系构成:由商业银行为主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转变;监管动向:由机构监管向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转变。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专利制度,通过专利权来瓜分和占领一国金融市场,是目前外资银行全球竞争的一个利器。国外在中国申请银行业专利的总数在不断增长,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较高,而国内申请专利的热点多为实用新型。国外申请的专利在未来银行技术发展趋势的重点和热点的商业方法专利中占比较高,如电子货币、管理系统以及金融安全技术方面。国外银行商业方法专利的技术重点首先是在银行基础设施方面,其次是在银行业务方面。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后,我国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资本监管。统一的资本监管标准.有利于银行业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本文通过对资本监管与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相关性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探讨了资本监管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资本监管与银行业市场竞争度存在相关性,但相关系数较低,且他们之间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金融稳定理事会2013年末圈定了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其进行测算评估。定量指标从全球活跃程度、规模、关联度、可替代性、复杂性等五大类别评估一家银行对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性。在国内,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要求13家主要银行参与系统重要性银行指标评估测算和信息披露。本文选取13家银行披露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指标,对我国主要银行的系统重要性以及资本充足率压力做了分析和对比。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结果是对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高低程度的评价,不是对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水平或风险高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We document significant risk changes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following the passage of the Gramm‐Leach‐Bliley Act of 1999. Banks experience an increase in risk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y have taken steps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in the investment banking business. Insurance companies also experience an increase in risk, whereas securities firms experience a decrease in risk. We attribute the increase in risk for bank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to the fact that the securities business is relatively more risky, and the decline in risk for securities firms to the fact that they can now diversify into relatively less risky banking and insurance businesses.  相似文献   

19.
英国四大银行经营战略的变革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世纪90年代以前,英国银行在“大的是好的”的观念引导下,采取了不计代价追求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的经营战略,这与我国目前多元化银行组织体系下各类银行普遍追求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并导致整个银行业经营战略趋同的状况颇为相似。20世纪90年代以后,英国银行业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下,逐渐认识到大的并不总是美好的,必须将战略重点集中于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领域,实施各具特色的经营战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分业经营限制的逐步松动,以四大银行为首的我国商业银行在向综合化和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应根据自身情况确立市场与业务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发挥自身长处,实施更加体现核心竞争力的差异化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20.
The recent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has induced a series of failure of many conventional banks and led to an increased interest in the Islamic banking business model.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swer empirically the following question: What was the effect of the 20072008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soundness of Islamic banks and their conventional peers? Using the Z-score as an indicator of bank stability, our regression analysis (covering a matched sample of 34 Islamic Banks (IBs) and 34 conventional banks (CBs) from 16 countries) shows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the effe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soundness of IBs and CBs. This finding reveals that IBs are diverging from their theoretical business model which would have allowed them to keep the same level of soundness even during the cri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