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已逐步实行劳动合同制。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发生劳动关系时,通过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续订、终止、解除等各环节的工作,来规范企业与职工双方的劳动关系,从法律上打破了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身份界限,既充分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是促进劳动关系良好运行的必要条件。一、劳动关系的确定劳动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包括劳动力的使用、管理、服务等。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所具有的在…  相似文献   

2.
劳动关系,一种是广义的社会劳动关系,即人们在社会过程中发生的一切关系,包括劳动力的使用关系,劳动管理关系,劳动服务关系等;另一种是狭义的社会关系,即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以实现劳动为实质而发生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简单地说,劳动关系就是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丽 《广西电业》2004,(5):33-34
劳动条件分级是贯彻执行《劳动法》所必需展开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实现按劳动条件对职工危害程度高低实行分级管理、重点监察的一种重要手段。广东省在2001年到2003年用了3年的时间首次对部分供电企业进行了体力劳动强度和室外高温作业的分级工作,此次劳动条件分级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分级结果不仅为广东省供电企业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提供量化的科学依据,而且为电力行业劳动保护提供了科学化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资产重组企业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新型企业。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员工观念更新,竞争意识较强、岗位职责明确并建立新的用人机制。职工与企业之间依照《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本着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具有以下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称《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黄日华 《广西电业》2007,(12):60-62
两年起草、四次审议,新《劳动合同法》于2007年6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与《劳动法》相比,新法在劳动合同管理规范上作出了一系列调整。面对新法的调整,企业在管理上应做哪些改变?应采取哪些措施以减少新法带来的各种风险及纠纷?笔者认为目前企业最主要要做好的三件事:一是劳动关系的整理;  相似文献   

7.
《劳动法》规定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法》实施以来 ,我国劳动用工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实施 5年情况看 ,用人单位在调整劳动关系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劳动合同内容不完善 ,管理不规范 ,相关的劳动合同配套制度不健全 ,人为制造各种劳动关系复杂问题 ,从而引发的人员流动、社会保障等劳动关系纠纷越来越多 ,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 ,许多用人单位对处理劳动关系问题感到棘手 ,不但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且还不得不面对败诉的尴尬局面。如何解决好日益突出的劳动关系问题 ,已成为用人单位劳动管理工…  相似文献   

8.
随着《劳动法》的深入贯彻实施 ,近年来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法律意识普遍增强。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 ,由于《劳动法》的贯彻实施 ,这几年劳动争议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且原来占被告多数的用人单位 ,有明显上升为原告的迹象。由此可以看出 ,劳动争议案件向好的方向发展。一方面 ,反映出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逐渐完善 ,劳资双方整体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 ,勇于面对现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一方面 ,也反映出在执行新的劳动用工制度过程中仍有偏差 ,敲响警钟 ,提醒社会引起重视。过去在计划经济年代 ,权力与法律相互交融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  相似文献   

9.
浅谈当前我国企业的劳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已经逐步建立,我国逐步进入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在改革的过程中,企业的劳动关  相似文献   

10.
自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是调整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与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对于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巩固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用工机制,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有效积累人力资本、增进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劳动定额作为一种企业的管理职能,它代表着国家、企业行使的管理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劳动定额贯穿于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中,它对劳动力消耗方面起着“指导、控制和监督”的作用,是协调劳动关系的基础。劳动定额管理开展得好,便能产生两个激励过程。一个是从劳动者来说,经过对生产劳动成果的考核,获得相应的工资和奖金,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工人会主动找活干,甚至加班完成任务。为了能够按时或超额完成定额,工人们会努力钻研技术,不断改进加工方法,提高操作水平,以提高生产效率。另一个是从企业来说,通过劳动者的努力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劳动关系的调整,由裁员、跳槽、社保、劳保、补偿金引发劳动关系的摩擦也日益增多,劳动争议总量持续攀升。由于当前劳动关系出现的新特点,使得在劳动关系中产生不稳定因素突出,劳动关系主体力量平衡难以维系,劳动关系协调乏术,企业对劳动关系的粗放管理的诸多问题。推行集体协商制度,完善争议预警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劳动规章,发挥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作用,加大探索三方协调机制的力度,对防范和控制劳动争议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企业劳动关系,是企业劳动力使用者与企业劳动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企业劳动关系的双方都有各自的现实目标,企业劳动力使用者以使用劳动者的劳动力为手段来实现组织目标,劳动者则以出让劳动力的使用权为条件来换取所需的由企业管理者掌握的物质生活资料,并在劳动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和更丰富的物质需要,从而达到实现自己个人目标的目的。需要,是企业劳动关系得以建立的根本动因,不断地满足需要也就是企业劳动关系能够得以维持、稳固、改善的唯一途径。企业劳动者的需要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一旦没有被满足,就会缺少满意感,而如果物质利益被企业劳动力使用者侵犯,就会产生不满,轻则抱怨,重则“跳槽”,甚至诉诸法律。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对实施多年的各地劳动合同条例确定的劳动关系立法模式进行重大调整,对企业人力资源现有管理方式、企业用工成本与用工模式等带来全方位的影响。如何根据《劳动合同法》对现行的用工机制进行调整,是供电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海南电网公司通过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努力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机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逐渐呈现多维性。特别是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能否把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是对工会工作能力的考验。面对当前因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劳动纠纷和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的局势,工会组织应当坚持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维权思路,按照《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从构建和谐企业的目标出发,把调整劳动关系引入和谐企业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摩配》2007,(10):110-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该法在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前提下.重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为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唐雷 《中国石化》2002,(12):54-55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将进一步涉及到企业性质的改变、企业运作方式的改变、职工身份的改变、用工性质的改变等,这对于改革、改制单位以及职工无疑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整个改革、改制过程中涉及到观念的转变、思想的碰撞、利益的调整,企业突发性事件很可能再次发生,处理不好就可能激化矛盾,因此,处理好突发性劳资事件在解决劳资纠纷、协调劳动关系、确保改革顺利进行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判断要准确及时劳资事件的起因多是涉及到某一方面职工切身利益的调整。因改革和多种综合因素,导致一部分职工的利益受到影响,再加上多年来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1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本条例。〔释义〕本条是关于立法宗旨的规定。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也给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力企业更应该直面《劳动合同法》并认真贯彻落实。本刊特约一组相关文章,对《劳动合同法》各个角度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贯彻落实该项法律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仅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