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7月18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防汛会商会,研判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汛情形势,以流域为单元研究部署近期防范应对工作。7月18日,李国英组织会商会,传达贯彻李克强总理和胡春华副总理、王勇国务委员重要批示,启动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对内蒙古呼伦贝尔永安水库、新发水库垮坝险情处置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由刘伟平副部长任组长的水利部指导调查组立即前往现场指导抢险和调查处理;调度尼尔基水库关闭全部泄洪设施,与垮坝水库洪水错峰,最大限度减轻了嫩江干流压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1954、1958、1982年三次黄河下游大水的情况,说明伊洛河夹滩自然滞洪区影响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洪水的峰、量和花园口以下河段10000m~3/s以上的洪量。从分析不同的决溢分滞情况来看,决口分、滞的削峰作用要大于决口滞洪的削峰作用,这一点黑石关断面反映的更为明显,而花园口断面则与洪水的地区组成和遭遇有关。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河道平滩流量在1994-2002年发展为最为明显的“驼峰”现象,此后“驼峰”现象逐渐减弱,“驼峰”的“顶峰”位置主要发生在高村-孙口河段.在此基础上对“驼峰”河段的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驼峰”河段的形成是河道冲淤变化的反映,1994年10月-1999年10月,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量也呈现出夹河滩-孙口河段淤积较多,而夹河滩以上河段及孙口以下河段淤积较少,并且“驼峰”河段具有易淤难冲的特点.文中还指出“驼峰”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于水沙条件的变化,并给出了形成和改善“驼峰”河段的水沙条件.  相似文献   

4.
齐璞等同志的《1977年黄河下游高含沙洪水的输移和演变分析》一文(以下简称齐文)刊于《人民黄河》1984年第4期。该文主要研究黄河下游会不会发生浆河,实质上是要回答黄河下游有没有高含沙洪水危胁幼问题,而发生浆河必然发生溃坝流量,即Q溃=KQ上。不论在形  相似文献   

5.
正7月19日,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防汛视频调度会,河北省防指指挥长、副省长时清霜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要求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预警,科学调度,全力应对,确保安全度汛。时清霜指出,河北省进入"七下八上"大汛期,各地要进一步落实防汛责任,强化监测预警,科学精准调度。要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做到思想、责任、组织、预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了水流塑造横剖面的机理,指出冲积河道洪水期间的冲刷是塑造横剖面的关键因素,并用长江荆江段观音寺水文站与监利水文站洪水期横断面变化资料予以说明,进而提出了第二造床流量的概念,即塑造河道横剖面的代表流量.利用两种挟沙能力公式,分别计算了黄河下游4个水文站历年的第二造床流量,两者结果差别很小.平滩流量是第二造床流量的滞后表现,在径流量处于减少的趋势下,平滩流量滞后于第二造床流量,故后者要小于前者.资料分析表明:最大5 d平均流量与第二造床流量关系密切,后者主要取决于洪峰,5~10 d调水调沙期间的平均流量就是第二造床流量.平滩流量与第二造床流量的差别,往往通过冲淤来表现;由第二造床流量和冲淤量推算的平滩流量与实际平滩流量也很相近.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输沙能力的表达,即不同河型的输沙能力公式.从公式可以看出,输沙能力的大小,除与泥沙粗细有关外,主要决定于坡降和河相系数.挟沙能力沿程调整的方式是:黄河下游上段游荡型河段坡降大,主要靠河相系数大来抵消;而下段弯曲型河段坡降小,主要由河相系数减少来补偿.  相似文献   

8.
<正>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部署当前和下一阶段防汛抢险救灾。7月20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鄂竟平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对"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眼下,防汛正处在关键阶段和重要关口。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201 9年"七下八上"期间我国将  相似文献   

9.
正7月18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主持召开防汛会商会,研判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汛情形势,以流域为单元研究部署近期防范应对工作。李国英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防灾减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进一步强化落实责任、细化实化防御措施、超前做足做好应对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0.
冲积河流的弯曲系数是随流量变化的,通常所说的“大水趋直、小水走弯”形象地描绘出这种关系。在挟沙能力大的游荡型河段,由于沙洲的冲淤变化更加频繁剧烈,上述现象更加明显。黄河下游游荡型河段的主流弯曲系数与流量的关系表明,当流量小于2000m~3/s时,  相似文献   

11.
“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河道过水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2年至今,黄河下游已连续7年进行了调水调沙,主槽河道逐年冲刷,过流能力大大增强,本文通过对调水调沙实测水文资料的分析,论证了调水调沙在该河段所发挥的作用,非饱和状态下的下泄洪水对黄河下游河段产生了有力的冲淤效果,增大了测验河段同水位的过水能力,降低了黄河下游过水断面河床的河底高程,缓解了黄河下游逐年淤积抬高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1983年9月7日白天,中牟县沿黄地区普降小到中雨,19时至24时,又降暴雨和特大暴雨。暴雨中心在中牟县万滩公社附近。五个小时降雨量达387毫米,最大降雨强度为100毫米/时。此次暴雨(称“九、七”暴雨)的强度大、历时长,降雨强度为该地区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中牟黄河的各项防洪工程在此次暴雨中遭受了较大破坏。它说明,防洪工程不但要能防  相似文献   

13.
据国家防总办公室消息,自2009年4月1日入汛以来,我国大陆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水过程多、强度大,西江干流等120余条河流发生了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一些中小河流发生了超过历史记录的大洪水,西南、华南部分地区遭受较为严重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洪涝灾害,东北、西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旱情。全国汛情、旱情、灾情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尽管黄河下游河道以堆积性著称,河底、水面不断抬高,但在长期水沙作用下,特别是河流的自动调整和反馈迅速,其平衡的趋向性也很明显。从上、下河段挟沙能力及典型资料看,当流量为1000~4000 m3/s时,上段(河南河段)挟沙能力与下段(山东河段)之比为1.049~0.915,即流量小于2000 m3/s时,上段挟沙能力大于下段;而当流量大于2500 m3/s时,下段挟沙能力则大于上段;流量为2300 m3/s时,上、下河段基本平衡。从多年平均过程看,如果不考虑高含沙洪水,不漫滩,流量沿程不变,下段输沙量为上段输沙量的1.01倍,也说明多年输沙量是平衡的。特别是从1960年9月至1996年10月的资料看,三门峡至利津河段淤积36.32亿t,其中20次高含沙量洪水淤积37.22亿t,若不计高含沙洪水,则全河冲刷0.90亿t,占来沙348亿t的0.26%。  相似文献   

15.
每年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是陕西防汛的关键时期。今年的“七下、八上”时期情况如何呢?带着这个问题,本刊记者到省防汛指挥部办公室采访。省防汛办常务副主任刘志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雨情、水情、灾情,连着千万家 问:今年大汛期间,我省各地的降水情况如何? 答:今年从七月上旬开始进入降雨阶段。七月份以来,我省出现了5次大的汛雨过程。 7月 7日~10日,全省出现中到大雨降水过程,3个县区降雨超过100毫米;7月 12日~14日,陕北、渭北和商洛地区遭受了大风暴雨冰雹灾害;7月 26日~28日,8个县区降雨量在50~100毫米,3个县降雨量超100毫米,陇县降雨量高达129毫米,7月 31日~8月 1日,15个县降雨量50~100毫米,3个县降雨量超过100毫米;8月 2日~4日,4个县降雨量在50~100毫米,华县罗夫堡站降雨量高达157毫米。 由于五次降雨过程范围广、强度大,使各主要江河先后涨水,洛河支流葫芦河等10多条河流出现了超警戒流量和保证流量以上洪水。  相似文献   

16.
在水工设计中常将导流隧洞改建成为泄洪隧洞,由于导流隧洞的高程较低,需在导流洞的上方另设进口,布置成“龙抬头”形式。在高水头、高流速条件下,溢流而往往会由于溢流表面上残存的几毫米的突体,而引起混凝土表面的空蚀破坏。为此,除在施工中严格控制不平整度外,在设计方而要精确计算出该溢流面反弧曲线以及与其上、下游直线连接点坐标值。本文介绍这种连接点的数解法。(一)“龙抬头”曲线及下游直线见图1。各点坐标为 A(x.,y.)、B(x_b,y_b)、C(x_c,y_c)、O′(a,b)。  相似文献   

17.
1992年8月上旬黄河中游连续出现降水过程,受这次降水影响,黄河下游连续出现4个  相似文献   

18.
<正>7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防汛抗旱工作会议,部署当前和下一阶段防汛抢险救灾。7月20日,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鄂竟平主持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对"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鄂竟平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防御重点,突出抓好北方河流洪水防御措施的落实,突出抓好水库安全度汛  相似文献   

19.
1992年第7期《人民黄河》登载了“80年代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情况”一文(作者是黄委会总工程师办公室),读后使人了解了80年代十年中黄河下游河道来水来沙和冲淤演变情况,有大量资料,很有价值。研究分析过去资料,是为了预测将来,但文中对此论述得不够多,然而这正是大家所关心的。文中提到“中游主要产沙地区大雨、暴雨日次和累积雨量显著偏少,是造成河龙间枯水少沙的主要原因”,“多沙地区一旦出现暴雨,来沙  相似文献   

20.
继续巩固和完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已经明确被列为今后十年治淮目标的首项任务。如何巩固?也就成为当前治淮战略决策中应首先论证的课题。本文试就江苏淮北去年汛期暴雨所暴露的问题,谈谈个人的刍见。江苏位于淮河流域下游,淮、沂、沭、泗均由此而入江出海。1990年7、8月间,淮、沂、沭、泗中下游先后遭暴雨袭击,使几条主要泄洪河道经历了一次中等洪水的考验。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