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在建设用地审批上存在不少漏洞,违规圈地事件屡见不鲜.现行征用体制补偿标准过低,一次性的货币补偿安置方案对农民的出路缺乏长远考虑,土地使用违规操作,造成失地农民今后的生活缺乏保障.失地农民保障方案的基本思路尽可能扩大基本生活保障的覆盖面,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关键是落实保障资金.加强对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营,是确保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基金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的关键所在.提高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积极为他们拓展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岛开发区的入户调查,探讨了补偿标准低、补偿安置方式单一,特别是对动态补偿考虑不够及缺乏有效的就业保障措施等给失地农民家庭生计和养老保障带来的影响,进而从重视培训与就业保障及对土地进行分类和动态评估来提高补偿标准,制定适合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及完善社区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即,在补偿安置中将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放在首位;通过对征用土地的分类和动态评估来提高征地补偿的科学合理性;制定适合失地农民群体特征的养老保险政策和办法;加强对失地农民的人文关怀,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失地农民是现代社会一种必然的现象。失地农民出现所伴随的问题给社会稳定带来一定的隐患,他们是最缺乏保障的弱势全体,应从多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征地补偿问题,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社保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是老百姓的保命钱.随着中国社保体制的改革,中国的社保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凸现.本文提出维护社保基金安全,就必须加强各个方面的监管,实现基金的可持续运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南省濮阳县、杞县、固始县、汝阳县失地农民的深入调查,基于564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失地农民被征用土地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满意程度及对征地后生活改善预期、征用地在养老保障中的作用、农户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受教育年限、是否有非农劳动技能等因素对失地农民土地征收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为此建议:应当建立多元化征地补偿方式,提高补偿标准;加速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使失地农民无后顾之忧;完善失地农民的再就业与创业帮扶机制,使失地农民失地不失业等.  相似文献   

6.
失地农民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失地农民就业、失地农民补偿安置研究失地农民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这些研究达成了以下共识: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为核心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从就业安置、培训、自主创业出发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以“区别对待”方式构建多层次、多种类的失地农民补偿安置模式。以后的有关研究,还应从宏观层面系统性地研究失地农民问题,加强统计方法的应用,并多借鉴国外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对失地农民进行补偿和安置过程中,政府应成为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角色.目前政府单方面主导着失地农民的治理机制,失地农民和政府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和参与关系.我国现行征地法律依据相互矛盾,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安置方式不合理.应该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实行征地听证会制度和仲裁制度,设立土地增值分成制度和征地申诉制度,建立土地基金制度,完善社区治理,重塑失地农民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农村耕地被大量征用,很多农民失去了土地,失地农民的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不断凸显,其原因在于:土地征用补偿的标准不够科学合理,价格偏低;基层管理不规范,补偿资金分配和使用暗箱操作,缺乏透明度;现有政策、法律的缺位导致了失地农民应得的权益补偿受到侵害。对此,应加强管理,严格控制征地;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合理补偿失地农民,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法律援助和保障,以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失地农民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大多失地农民的正当利益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虽然我国建立了相应的土地补偿机制,但目前这一机制还缺乏合理性和说服力。尽快建构并完善合理的征地补偿利益分享新机制、教育保障和再就业创新机制、医疗养老保障机制和法律援助机制等失地农民利益补偿与保障新机制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0.
社保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是老百姓的保命钱。随着中国社保体制的改革,中国的社保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凸现。本文提出维护社保基金安全,就必须加强各个方面的监管,实现基金的可持续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