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配套的公共财政体系,其根本出发点是弥补"市场失灵"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我们正在建立的公共财政体系是市场经济类型下的财政,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决定了公共财政的基础是法制,它的一切收支活动必须有法可依、依法而为。对预算法改革原则的确定,应遵循公共财政原则并体现公共财政所倡导的理念,只有如此修订后的预算法才能与我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改革目标相匹配。  相似文献   

2.
我国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决定了公共性财政改革的取向。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从根本上看,它取决于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依法治国的进程;从现实看,它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事业单位的改革等紧密相关。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一是构建完整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二是构建优化的公共财政收支体系;三是构建规范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改革30多年来,农村公共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但现实中农村公共财政运行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公共财政"缺位"与"越位"现象严重、收支矛盾突出、乡村负债累累等,农村公共财政仍处于困境之中。这种局面的形成有改革开放的负积淀,也有体制机制的不合理,还有基层农村政府的自身原因。当前实事求是地分析困境的成因所在,找准问题,制定对策,利用农村公共财政优势,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公共财政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它的不完善也导致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区域和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扩大等问题.因此必须尽快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论公共财政支持农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其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起着重大作用。近年来,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发展滞后,与农业的基础地位极不相称。因此,要大力发挥公共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公共财政是基于正当性原因对纳税人私有财产权的“剥夺”,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力“让渡”,公共财政收支要符合“公共利益”的需求。公共财政监督的宪政保障体现为宪政价值的内化,以及宪法对纳税人监督权的确认和对政府权力的约束。我国宪政保障是公共财政监督制度的核心内容,现行宪法已经从法治环境、权力约束与监督、纳税人权利保护等方面为公共财政监督制度提供了充实的保障,但囿于理念与运行机制的脱节,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的完政保障还有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应巩固公共财政宪政价值,分层次完善宪法保障公共财政监督的内容,多元化公共财政监督宪法保障的方式,不断强化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的宪政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7.
政府预算改革:我国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就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西方国家几百年的公共财政实践已经表明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对于"公共财政"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也应从改革现行的政府预算制度入手.当前进行的以部门预算改革为切入点、多项改革措施配套推行的预算管理改革就是我国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公共财政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得到普遍尊崇和推行,成为弥补市场机制失灵的重要法宝,讨论公共财政的社会制度属性,探索公共财政的本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从财政收支的起源、私有制社会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市场失灵以及国际背景几方面探讨了公共财政的制度属性,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公共财政才确立了社会制度基础,具有完整的本质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我国公共财政的现状及公共财政面临的挑战,具体分析和阐述了建立健全我国公共财政框架的基本问题与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公共财政制度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1993年中国政府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随着经济的转轨,中国财政管理模式也逐渐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建设型财政,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转变。特别是2000年以后,通过实行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公共财政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公共财政的有效监督是公民行使自身权利的关键所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对公共财政的监督是政府对于人民的交代,也是人民对于政府的信任,没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的公共财政是不科学和不可信的。笔者常年致力于我国的法制建设的研究,对加强公共财政经济的监督有着一番深刻的见解,本文就此展开相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自1998年我国提出公共财政以来,对公共财政的理论探讨颇多,但很多研究立足于经济增长,带有明显的生产性和投资性。政府的财政收支集中在哪些方面,更应是一个伦理问题,应从公共财政的民主化、公共产品化和市场化三个基本特征出发,深入分析公共财政的伦理性质,并通过法律规范、预算建设、收支调整等措施对公共财政的伦理性进行构建,以期在市场经济下,真正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从而实现个体和集群的美好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治财政,本质上属于民意财政、民主财政和民生财政,具有防范、控制和化解公共危机的应急功能。但是,我国不仅缺乏统一的公共财政立法,更缺乏公共财政应急机制的专门立法。为此,要树立民生至上、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公共财政应急观念,加强公共财政基本法律框架建设;通过修改《预算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细化各级各类公共权力主体的财政应急权责,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共财政应急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财政支出范围上,主要是财政供给“越位”和“缺位”并存,供给范围过大,包揽过多,特别是向竞争性生产建设领域延伸过多,而应当政府承担的一些社会公共需要,由于财力紧张,收支矛盾尖锐而无法满足,本文就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财政及处理好公共财政同国有资产财政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财政的基本选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财政应理性地退出私人商品生产领域,而转向为公众提供公共商品和公共服务.我国的财政机制必须相应地从原有的"国家财政"转变为以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财政"类型.文章在界定公共财政体制的内涵、分析构建公共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财税体制改革从主要着眼于为整体改革“铺路搭桥”、以“放权让利”为主调的改革,到走上制度创新之路、旨在建立新型财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1994年的财税改革;从主要覆盖体制内的政府收支和以税制为代表的财政收入一翼,到体制内外政府收支并举、财政收支两翼联动;从以规范政府收支行为及其机制为主旨的“税费改革”以及财政支出管理制度的改革,到作为一个整体的财税改革与发展目标的确立;从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到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公共财政体系,经历了既彼此独立叉互为要联的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公共财政面临收支矛盾突出、县乡政府债务负担沉重的困境,难以履行其公共财政基本职责,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和财政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县乡公共财政作为暑乡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是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正视县乡公共财政困境,通过规范和完善财政体制、加大中央政府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强化预算管理等措施来寻求解决县乡公共财政困境的出路,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国围绕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目标,在财政管理方面进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并取得了显成效。政府收支分类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到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度以及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财政改革的不断深人,现行科目体系的弊端日益显现,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相对滞后问题已成为财政体制改革的瓶颈。为完整、清晰地反映政府行政活动,经国务院批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将于2007年全面实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必将对各部门预算执行产生深远的影响,本就其对卫生预算执行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政策举措。通过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两个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当前公共财政还存在许多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因素,而这些制约因素主要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政府与市场职能的界定不清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界定不明确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的缺陷和税制体系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的。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加强财政支农力度,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建立完整的分税制体制和地方税收体系是必然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0.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公共财政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将在支出、收入和收支关系等方面对公共财政带来极大冲击。因此,政府应在稳健财政政策下积极探索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政策手段,做大国民收入的蛋糕,构建民生供给型为主的公共财政,优化财政支出;在宏观税负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完善税制,开辟新的税源,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