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五”时期辽宁财政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对建设创新型辽宁,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政策工具和管理手段,在贯彻科教兴省战略、支持科技进步和创新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十五”期间,辽宁省各级财政部门围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主题,履行职责,增  相似文献   

2.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支持企业改革与发展,对发展经济、做大财政“蛋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下,既要坚持公共财政的支出原则,将支出的重点放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又要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通过政策调整,促进企业发展,从而为财政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十五”期间,辽宁省财政坚决贯彻国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我们既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又处在一个“矛盾凸现时期”。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 其改革与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基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综合分析、判断,对“十一五”时期若干财政问题思考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2016年召开的地方财政改革发展论坛上,不同层面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围绕东北振兴与地方财政改革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形成诸多共识.2014年以来,东北区域经济衰退明显,从衰退原因来看有很多重因素,既有历史性的,结构性的,资源性的,也有观念上的和人为影响的,更有深层体制机制上的.实现东北振兴,必须进行顶层设计和政策上的真正突破.在促进区域振兴过程中,地方财政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异常关键的作用和影响.必须明确地方财政改革思路,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合理调动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更有效地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税制改革的宏观经济与社会背景,这是把握“十一五”时期税收政策取向和税制改革趋势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6.
加快“三农”自身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财政支持则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外部动力。奥肯的“漏桶原理”启发我们:财政支持“三农”发展必须重视效率原则。当前的财政支持政策在目标、手段、对象等方面还存在种种问题,效果欠佳,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7.
8.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老百姓的心病,据卫生部第三次全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做出的“医改基本不成功”的结论,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全社会的激烈争论。医疗卫生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威胁国计民生的重大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时期,我国地方税制度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十二五"时期,改革任务依然繁重,需要继续推进。本文在对"十一五"时期改革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十二五"时期的地方税制度进行了初步展望,并对其中的房地产税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章通过本单位“三讲”教育活动的实践,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党内政治生活,党性自我教育及作风转变等方面介绍了“三讲”教育的主要收获,同时介绍了搞好“三讲”教育,必须自始至终抓好理论学习,贯彻整改精神,发扬优良传统,加强组织领导,紧紧依靠群众,坚持党的领导等方面的体会,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阐述了开展“三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乡财县管”改革中财政监管的缺位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月,财政部在结合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下发通知(财预[2006]402号),要求在全国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工作。通知明确要求,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政府的管理财政的法律主体地位、财政资金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享有的债权和承担的债务保持不变。属于乡镇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程序审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度立项课题中,我校3项课题入选重点课题立项,即:“名师博客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研究”(委托重点课题,王栴主持)、“基于广西-东盟旅游圈构建下的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B类自筹经费重点课题,周江林主持)、“旅游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研究”(B类自筹经费重点课题,卢玲主持)。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和民族的希望,“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群体性特征。高校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原则,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形成全员育人机制,构建全方位育人环境,突破“知行不一”的困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并落实到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