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劳动生产率区别为劳动的社会生产率和劳动的自然生产率。他写道:“在农业中(采矿业中也一样),问题不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率,而且还有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在同书的另外一些地方,劳动的社会生产率又叫作“历史地发展起来的社会生产力”,或“由社会条件决定的生产率”;劳动的自然生产率也叫作“受自然制约的劳动生产力”,或“自然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正> 社会主义级差地租规律,同社会主义社会的其它经济规律一样,对调节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促进农业集约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级差地租虽然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它“实质上终究只是投在土地上的等量资本所具有的不同生产率的结果。”因此,生产单位和劳动者从事某项农业生产,能否取得级差地租以及取得多少级差地租,关键在于对土地(经济学上的土地包括陆地、水域及与之相联系的一切自然条件)的等量投资能否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又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包括: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应用,生产过程的社会组合,生产资  相似文献   

3.
上海郊区农业生产率的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郊区为例,对其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农业生产率进行了定量测度;运用变异系数和General G指数对三项生产率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对农业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展开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在农业土地生产率的测度中,综合考虑了产量、产值、热量、播种强度等多项因素,拓展了农业生产率的内涵。(2)近郊区的土地生产率指数和劳动生产率指数大多低于远郊区,形成了典型的"逆杜能圈"。(3)上海郊区各区域的劳动生产率指数的空间差异最大,劳动生产率的不平衡是制约农业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因素。(4)农业科技化、农业合作化和农民老龄化是影响上海郊区农业生产率的三类主要因素;近郊区的农业科技水平、从业人员素质与农业联合经营情况均优于远郊区,但并未带来更高的农业生产率;远郊区的农民老龄化程度高于近郊区,其农业生产仍然处于以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阶段,尚未进入以效率提升为主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正>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以后,还要不要组织协作?搞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能不能组织协作?怎样组织好协作?弄清这些问题,对于巩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促进农业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协作能够产生新的生产力什么叫协作?马克思说:“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为什么协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呢?马克思对此做了详尽的分析;第一,协作会引起劳动者的竞争和精神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第二,协作不仅能提高个人生产力,而且能创造一种新的生产力,即许多人结合劳动的集体力;第三,协作使许多劳动者在一起进行流水作业或全面作业,能减少或缩短生产总产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第四,协作能在短时间内集中力量完成紧急任务;第五,协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资,是由农业的产业特点、财政的职能以及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共同决定的。一、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无法同其它产业部门进行“平等”竞争,需要政府从财政上给以投资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及环境的影响,这一点被马克思称为农业部门的“独特性质”。“在农业中,……问题不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率,而且还有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的自然生产率。可能有这种情况:在农业中,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仅仅补偿或甚  相似文献   

6.
土地级差收入是农业企业因所利用的土地自然生产率较高,位置较有利,或在同等条件下投入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而提高了生产率所获得的超额收入。它的实质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对于这部分利润的来源,传统的说法是:优等土地上的农产品,其个别价值低于这种农产品的社会价值,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中间存在的差额,就形成了经营优等地生产者的级差收入,并强调它的实体仍是农业劳动者的劳动。这种说法没有更进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生产率提高的优先序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率提高具有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两个指向,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不同的政策选择方式。当前我国农业土地生产率较高而劳动生产率较低,未来我国应将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农业发展的突出位置,这从日本农业发展从重视土地生产率转向重视劳动生产率的演变轨迹可以得到支持。针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目标,可以从提高土地生产率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两个线索引申出相应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正> 劳动生产率从货币价值形式看,表示平均每个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比如一年)内所形成的总产值或新创造的净产值,它反映该时期内平均每个劳动者的物质生产成果。平均工资,是指平均每个劳动者在同一时期内的劳动报酬,以及与劳动有关的其它收入。劳动生产率和平均工资的关系,就是劳动者的物质生产成果和劳动报酬的关系。它的实质是:在平均每个劳动者所形成的总产值或新创造的净产值中,按照什么样的比例在劳动者和企业、国家之间进行分配,也就是我们今天在酝酿工资改革过程中国家如何确定和控制产值工资含量问题。总产值工资系数直接受两个因素的制约:总产值中转移价值c所占的比重和净产值中必要产品价值和剩余产品价值的比例。但这两个因素又受劳动生产率水平及其增长速度的最  相似文献   

9.
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农业劳动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社会必要劳动的性质。如果农业不是提供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食物产品的唯一生产部门,农业就不可能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马克思之所以把植物性食物生产和动物性食物生产统称为"广义的农业",而把植物性食物生产称为"真正的农业",是因为在农业生产中,植物是第一性生产,动物是第二性生产。与非农业部门相比,农业的物质生产率高,价值生产率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质产业地位,需要政府给予特殊扶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正> 企业劳动用工效率是企业总体经济效率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也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小和经济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国有企业、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在劳动用工效率方面究竟谁高一些、谁低一些?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到一个比较方法和指标问题。 长期以来,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统计工作中,我国都直接用活劳动生产率,即按人均计算的产量或产值来作为衡量和测定企业劳动用工效率高低的主要方法和指标(这也是国际上惯用的方法和指标)。这种活劳动生产率既可以是以全员为基础来计算的,表现为全员劳动生产率,也可以是以一线生产工人为基础来计算的,表现为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既可以是实物形式的劳动生产率如人均产量等,也可以是价值形式的劳动生产率如人均产值等等。不管采用什么具体指标,它们都是以企业(或行业)活劳动投入量即劳动者人数为基础来计算的,都是直接用人均产出率来测定、衡量和表现企业的劳动用工效率。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计算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农产品产量,或生产单位农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正确地计算农业劳动生产率,无论就整个国家来说,或者就具体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就整个国家来看: 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测定,是正确安排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的先决条件。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究竟能够拿出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文化教育卫生等等,首先决定于该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     
《经济师》2000,(9)
是指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 ,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在生产力的构成中 ,包括着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人的因素 ,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 ,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的劳动者 ,它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 ,在生产资料中 ,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 ,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 ,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工业生产率的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方法及测定结果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测定方法采用常用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CD生产函数 )为基本工具 :Y=ALαKβ (1 )式中 ,Y为产出量 ,L 为劳动投入 ,K为资金投入 ,α、β分别为 L、K的产出弹性系数 ,A为结构参数。引入适当条件 ,对 CD生产函数经过一定的数学变换 [1 ] [2 ]后 ,可得综合要素生产率的测定模型 :P=Pα*L Pβ*Κ (2 )式中 ,P为综合要素生产率 ,PL=Y/ L为劳动生产率 ,PK=Y/ K为资金生产率 ,α* =αα β,β* =βα β。 (2 )式表明 ,综合要素生产率是劳动生产率和资金生产率的几何加权平均数。根据 1 998年…  相似文献   

14.
地区间农业生产率的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地区间农业综合生产率发展极不平衡,且差异有不断扩大之趋势。分析其原因,非常规因素-科技生产率方面差异的急剧扩大是其主导因素;而常规因素-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方面的差异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将有大部分剩余劳力向农外产业发生战略转移,这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农业劳动的这种自然生产率,是一切剩余劳动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713页),“社会为生产小麦、家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对于其它生产,不论是物质的生产或精神的生产所获得的时间越多。”(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太纲》(草案)第一分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劳动、生产与工作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劳动是指人从自然中获取使用价值的活动;生产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的存在形式,具有时代特征;工作主要指维持社会秩序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活动,社会分工愈细,工作也就愈加复杂。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就是使生产、工作逐渐统一于劳动,消除贫富差距,使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获得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增加价值是由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可分为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两部分。增加价值生产包括单纯依靠活劳动投入量增加而实现的绝对增加价值生产和依赖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相对增加价值生产两种形式。社会主义相对增加价值生产以劳动生产率提升和社会生产力进步为前提,追求的是在增加价值生产中必要价值和剩余价值所支配的物质财富长期中的同步增长,是社会的共同富裕。通过考察当代生产力条件下相对增加价值生产的种种特征,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相对增加价值生产的顺利实现既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推动生产力发展;还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同时通过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劳动者全面能力的提升。最终形成“创新—生产效率提升—增加价值增加—劳动者生活水平提高—劳动者能力发展—再创新”的社会主义再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这部重要的著作中,用了一百七十多页的篇幅加以论述。可见,马克思对于这个理论是多么重视并且赋予它以多么重要的地位。什么是生产劳动,应该按照什么标志来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对于这个问题,在国际学术界历来存在有不同的看法。多年来,在我国的经济学和统计学界一直流行着一个理论,那就是只有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不创造物质财富的一切劳动都是非生产劳动。坚持这种理论的最近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就是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年三月出版的《政治经济学辞典》。在这部辞典的第112页上写道:“生产劳动是劳动者为创造物质财富而付出的劳动,……与此相应的是非生产劳动,即不创造  相似文献   

19.
孙雅静 《经济论坛》2002,(13):68-68,49
建筑业内部的劳动专业化分工程度、管理制度化程度对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劳动的专业化分工 (一)劳动分工的定义、分工程度及建筑业内部分工现状 1.分工的定义。企业生产一个产品的过程,通常包含很多技术上可分的活动内容。如果在一个企业内部,每个人只对  相似文献   

20.
中美生产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1952—1979年中美生产率的比较从经济学意义讲,经济增长来源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目前尚缺乏更有效的方法来度量技术进步作用的情况下,一般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等价于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生产函数理论中被定义为产出增长率与各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加权和的差。我们采用美国哈佛大学乔根森(D.W.Jorgeusou)教授提供的方法论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1952—1990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变化进行了测算。我们对中国总量生产函数取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即产出是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时间的超越对数型函数。因此本文给出的有关增长率或指数均系超越对数型。美国方面的数据则来自于乔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