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撤并工作困难重重,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大多基于对有问题银行的处理.几乎不涉及正常银行间的购并等战略性重组,对有问题银行的处理又具有极强的行政色彩.这些问题都与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所决定的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息息相关.要建立有利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市场退出制度,就必须从产权制度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2.
风险投资赖以生存的根本就在于与高风险相对应的高度资本周期流动。退出决策最重要的是时间与方式。尽管任何形式的退出都可以完成以上功能,但退出方式的选择对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关系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美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实证分析,发现IPO这种退出方式对风险投资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风险投资家的激励上,而不是对企业家的激励。  相似文献   

3.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一项法律性和外部性很强的政策行为,但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尤其是被动性市场退出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缺乏市场退出时对存款的保障机制、金融风险的预警预报系统和危机机构处理的配套机制、以及市场退出运作中的相关人才等。为了保证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顺利进行,既要遵循审慎性、自愿性、适度性、适时性的原则,又要运用法律手段,制定和完善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各项法律制度,依法保证金融机构平稳地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缺乏有效的退市机制,市场上一些不尽人意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有效发挥证券市场资源化配置的功能,抑制股票市场的过度投机,降低市场盈率,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应在均衡市场各方利益的条件下,克服各种障碍,尽快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营造清洁的投资环境,保护投资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情原因,国有企业自产生之日起,就成为“福利保障”和“终身雇用”演变成“铁饭碗”劳动就业体制。由于“铁饭碗”割裂了“福利、保障”与“经济绩效”之间的联系,工人可以凭借“铁饭碗”吃社会主义的“大锅饭”。当企业有机会结成“利益共同体”时,个人的“非常福利”意识和行为就可能转化为群体意识的“福利主义”,使国有企业衍生出谋求“非常福利”的行为倾向。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日渐形成“分享格局”,致使“非常福利”的行为 倾向更趋严重,并构成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正反馈机制”,使“内部置换型”退出路径成为国有企业安全退出的较为切实可行的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7.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和人才汇集机制。”这一论述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对创业投资的强烈需求,也为我国创业投资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完善创业资本市场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实施就业与再就业工程的重要力量。2001年,中小企业工业总产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场退出壁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探讨了其市场退出壁垒问题。其中除了一般技术性的壁垒外,最主要的退出壁垒是体制方面的壁垒。  相似文献   

9.
国有资本市场退出的研究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国有资本市场退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进行总结。重宏观分析,轻微观操作;重实践经验的总结,轻理论层面的归纳——是国有资本市场退出研究存在的问题。研究者可以从资本本性和国际经济环境入手对国有资本市场退出进行更为具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非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制度创新,体现出良好的制度功能。但是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特别是入世所带来的挑战,非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相对滞后,粗放经营以及产权制度上的缺陷日益凸现。因此,非国有商业银行亟需提高内部整体素质,进一步改进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以确保非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已成为当前国有经济布局调整中的关键环节,然而,退出障碍的存在又制约了退出战略的实施。国有经济退出障碍主要由体制内和体制外两方面因素构成。强化退出障碍的政策选择包括:政府积极推动;妥善安排下岗职工;提高非国有投资者的进入能力;发展资本市场;发挥财政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有关上市公司市场退出的法律规定不成体系,不便操作,所以在构建该法律体系时要坚持三公原则、审慎原则,坚持维护市场的稳定发展,在退出的方式选择上,在完善破产法的同时,建立重整制度,在重整程度中设立重整监督人,着重于上市公司和投资等多方权益保护,立足于上市公司的再生。  相似文献   

13.
国外对有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理根据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模式,制定了实施了科学合理的工作程序,并遵循一定的原则,收到了很好效果,保证了社会金融秩序的稳定。我国的金融风险逐渐暴露,对有严重问题的金融 机构采取了接管、兼并等措施,具有较重的行政色彩,需要采取正确措施,建立符合国情的有关问题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4.
我国市场退出壁垒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市场退出机制壁桑较高,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必须重塑市场退出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一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二要完善产业组织政策;三要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问题仍处在探索实践阶段。虽然国内外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可选择的方式很多,但哪一种方式更适合我国现实,需要在把握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形势,选择有效的方式。目前应以合并、兼并和收购等方式为主。同时,为保证各种方式的有效实施,还需配套建立和完善诸如法律体系、组织体系、政策保障、风险基金补偿制度、存款保险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保障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银行业市场退出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业市场退出的监管是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下不可或缺的内容。针对问题银行的倒闭危机,监管当局若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不仅损害存款人与债权人的利益,还将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随着国内银行业竞争加剧,完善有关法律制度,综合运用救助措施,建立多层次紧急援助基金,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和相关配套制度等是现阶段应对银行业的市场退出机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18.
广义的公司治理是一个由主体、边界和范围、机制和功能、结构和形式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体系,包括内部治理和卟邵治理两个方面内部治理因其内在缺陷而面临“失灵”的危险,需引入外部治理。从中西方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中可以得出,控制权市场通过重新构造股东、董事会成员、经理层关系;对经理层形成潜在的压力使其及时改正经营中的失误;形成规模优势,提高公司效率等方面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强制性市场退出的一个普遍特征是大量被实施停业整顿机构迟迟无法退出市场1.为什么中国的强制性市场退出呈现这一特征,本文从中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强制性市场退出的法律安排、实施主体以及治理安排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并在分析构建基于监管部门行政执法的强制性市场退出制度可行性的基础上,就立法形式选择及立法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司控制权市场是基于应对现代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其丰富的蕴涵与复杂的运行机理引起了中外学界的普遍关注,理论体系得到不断扩展甚至发生重大变迁。中国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发展便处在这样一个理论背景之下,同时业已实施的旨在平等股权、促进流通的股权分置改革,形成的收购方与反收购方博弈的竞争态势,初步建立的一套制度系统,为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现实运行提供了社会的、经济的和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