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鲁班木经》制作算盘的规格 ,由于古文没有标点 ,造成后人点句错误 ,虽有人认为我国算盘经过了以“线”为梁的阶段 ,争论长达 1 6年之久。姜 (克华 )老并亲自改制成以“线”为梁的称作《鲁班算盘》 ,撰文《〈鲁班算盘〉制成了》在《齐鲁珠坛》2 0 0 0年 5期发表 ,借以证实我国算盘曾经过以“线”为梁的发展阶段。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曾以拙文《对〈算盘以“线”为梁的阶段〉之我见》(载《齐鲁珠坛》2 0 0 1年 3期 )进行争议。笔者早年曾响应号召下乡 ,用学得的木工技术制作门窗、写字台等 ,对“起碗底线”和“起一字线”都经常使用近十年之…  相似文献   

2.
姜克华老先生的大作《试论我国算盘发展的阶段》见本期。笔者拜读后 ,对算盘发展的阶段论这一论点深表赞同。早于 1 990年 1 1月 1 9~ 2 1日在临沂召开的全国珠算史研究会第三次年会上交流的拙文《对珠算史研究的几点思考》(载《齐鲁珠坛》1 991年 3期 )中就曾提出“珠算盘似应以有无横梁作为分期”的设想 ,并指出 :《珠算》一词 ,最早出自东汉徐岳《数术记遗》一书 ,已故珠算前辈华 (印椿 )老曾称作《游珠算板》。笔者曾在《山东出土文物为珠算的起源佐证》(载《齐鲁珠坛》1 983年 4期 )拙文中指出 ,这种游珠算盘既是现代有档串珠算盘的雏…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 ,算盘的研究者对制作模式各持己见 ,有人认为原始型算盘没有横梁 ,以算珠颜色区分上下算珠之值 ;姜 (克华 )老认为算盘以“线”为梁 ,并以制成的“鲁班算盘”作证。究竟何说为是 ?笔者认为周葵先生在《齐鲁珠坛》1 999年 6期所载《此“线”非那纟泉》一文对原文错别字加以纠正 ,尤其对“起碗底线”的考查 ,说明算盘并不存在有过以“线”为梁的阶段完全是可信的。1 《鲁班木经》原文虽无标点 ,但仔细推敲点句 ,文中“起碗底线”起着一语双关的作用。因为算盘构造之框梁 ,既有厚度而无棱角 (下底除外 ) ,须经“起碗底线”才能将棱角…  相似文献   

4.
喜看“珠心算”名称正式出台刘扬彦“头脑里打算盘”名目纷繁,莫衷一是,有的名称欠直截了当,苦了受启蒙数学教育的幼童和任课老师;珠算工作者、珠算教师为此也深感珠算算法学术交流不便。笔者曾撰文《从速给“头脑里打算盘”统一命名》,刊于《齐鲁珠坛》97年2期;...  相似文献   

5.
《齐鲁珠坛》1995年第二期刊登王为桐同志《筹、珠考说》(以下简称“考说”)提出了筹算、珠算的历史问题;涉及到我国算具历史长期争论的大问题。文末提到:“只有尊重历史,以确凿的史料为据,进行考证,才是研究历史的正确道路。”这,对极了!历史在  相似文献   

6.
读《关于珠算加减法教学的几点思考》有感──对珠算退位减法一种特殊情况之补充孟忠义读1994年第6期《齐鲁珠坛》载“关于珠算加减法教学的几点思考”(下简称《思考》)一文,作者将近年来在大专院校进行珠算加减法教学中的体会,毫无保留地公开介绍,敢于对传统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珠算起源于汉代”值得商榷周全中杜方锋、张子龙在《我国珠算起源于汉代的考证》文(刊《齐鲁珠坛))94第四期)中转引了西天目祖山志一些资料,说“我们已能认定珠算始于汉末,因为前汉书所载是筹算,珠算一词前所未见,不敢奢谈。”这,比“汉代说存疑”论者前...  相似文献   

8.
自陈甸文、任慧真提出“珠谱”之概念以来,珠算界为之一振,不少同仁及业余爱好者深入钻研,先后发表了一些见解。前不久《,齐鲁珠坛》2005年第2期又刊登了魏芳、王维宝两人的文章,文中给出了一个不含有指法因素的所谓“+、-符号珠谱”。那么如何看待珠谱、“陈氏珠谱”和“+、-符号珠谱”呢?笔者谈点管见。一、“珠谱”研究的必要性算盘与珠算是我国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经过千多年历史的演进与发展,其算理、算法、科技含量等不断得以丰富,在一定的范围内和程度上走向了普及,走向了世界。但是我们清楚地看到,珠算的这些普及、扩展…  相似文献   

9.
《齐鲁珠坛》1995年第四期刊登王为桐同志《隶首注术辨析》,(以下简称《辨析》),引起许多读者注意。该文强调珠算起源于汉末,距今约一千八百年;如谁超越此限,就说是“乱用史据和传证,混淆视听”;从而冠以“不合逻辑”,“想像悬源”的头衔。  相似文献   

10.
姜克华先生根据《鲁班木经》做了一把“以线为梁”的算盘 ,称为《鲁班算盘》 ,由此他得出“算盘经过了‘以线为梁’的阶段。”对于姜克华先生在古稀之年还亲自找人制作一把“以线为梁”的算盘的钻研精神十分钦佩 ,但是不是由此就能证明算盘经过了“以线为梁”的阶段 ,这种结论性的论断不敢苟同。为什么算盘的四边 (俗称木框 )都用木制面偏偏要用“线”去作梁 ?按古算书的叙述去制作算具这样的例子很多。几十年前日本著名学者三上义夫曾经按照我国古代著名的算书《数术记遗》作出了该书上所叙述的各种算法、算具提出了说明和想象图。 1 954年…  相似文献   

11.
赞《齐鲁珠坛》林春增齐鲁珠坛一支花,珠协会员人人夸。花香万里播友谊,珠坛信息传万家。齐鲁珠坛是良师,珠算技术广普及。算理算法讲实用,珠坛人物榜样立。齐鲁珠坛是益友,学习珠算不用愁。珠坛争鸣抒己见,读者作者乐悠悠。齐鲁珠坛办的活,珠算心算结硕果。优秀论...  相似文献   

12.
在去年的福建省珠算教学研讨会上,笔者提交了一份《论补数除法》的文章,经过同志们讨论之后,又作了一些修改,以后发表在《齐鲁珠坛》1997年第5、6期和1998年第1期上。文章发表之后笔者立即在教学中进行具体实验。现将实验结果向同志们汇报如下:在去年9月...  相似文献   

13.
珠算礼赞──为《齐鲁珠坛》刊出六十期而作迟荣瑜珠算科技吉祥,寻根源远流长,她能造福人类,早已远涉重洋。善于计算理财,开发人类智商,功能作用众多,健身使人不僵。能叫生活改善,会使五业兴旺,效益与日俱增,国家繁荣富强。算盘环宇推广,蝉娟情深谊长,学用珠算...  相似文献   

14.
与《数术记遗》“八卦算”辨真者商榷(一)王为桐王世玉周全中老先生在“汉徐岳《数术记遗》‘八卦算’辨真”(以下简称“辨真”,见《齐鲁珠坛》1997年3期)一文中谈道,蒙阴珠算协会《中国古代〈数术记遗〉十三种算具》对八卦算所作的算具图,最下层有表示方位的...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为了更好地有助于研究探讨我国算盘的历史及其发展过程和经过那些阶段 ,必须把“珠算”这个名词及有关的事物先予说明。1 1 什么是“珠算” ?什么是“珠算” ?各人的说法虽然不完全相同 ,但重要意义基本是一致的。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运算的一种计算技术 ,是一门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内的应用科学。由于算盘上面有算珠 ,运算时 ,根据珠算的口诀、原理和方法拨动算盘上的珠子来计算 ,珠停数出 ,所以叫“珠算”。这是现代对“珠算”的名词解释。“珠算”这个名词。在我国书笈中最早出现的 ,就是《数术记遗》(简称《记遗》)。《记遗》…  相似文献   

16.
珠算乘除法确无并进教学的可能──《关于珠算乘除法教学的几点思考》读后感孟忠义《关于珠算乘除法教学的几点思考》(以下简称《思考》,原载《齐鲁珠坛》95年第二、三期)文中提出,“珠算乘除定位可以并进教学,但乘除法似难做到并进”的观点.笔者理解,“并进”用...  相似文献   

17.
最近,应山东省珠算协会邀请在济南市给老师们讲解珠算心算教学课程,有幸拜读《齐鲁珠坛》,对95年第6期中华宇速算研究所刘欣同志撰写的“全国青少年珠算式心算宜兴邀请赛成绩评析”一文有所感想。 众所周知,珠心算是一项由知识转化而成的智  相似文献   

18.
刘清梅 《新理财》2005,(8):26-27
自陈甸文、任慧真提出“珠谱”之概念以来,珠算界为之一振,不少同仁及业余爱好者深入钻研,先后发表了一些见解。前不久,《齐鲁珠坛》2005年第2期又刊文(9),给出了一个不含有指法因素的所谓“ 、-符号珠谱”。那么如何看待珠谱“陈氏珠谱”和“ 、-符号珠谱”呢?笔者谈点管见。  相似文献   

19.
古风诗──读《浅谈珠算兴趣教学》有感蔬民京民云先与、工孟,克尽本职培杰英。异想天开为学子,引人入胜忘掉精。皆知珠算是国宝,惊叹神速兴倍增。算盘较之计算器,各有千秋各夸能。直观性和启发性,乘兴而上功无穷。推而广之效更宏!0文载<齐鲁珠坛*总第55期36...  相似文献   

20.
《齐鲁珠坛》98年1期所登黄冠斌的“珠算差数撞归法介绍”(以下简称黄文),文章很短,但价值却不小。据作者自评:“因为有了这一改动,撞归问题将简化到50%的计算量。”仅从这一比例来说,其价值就不可低估。据笔者理解:黄文中所说的“差数”,实际就是用除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