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李斌 《新财经》2009,(5):26-29
二十国集团(G20)成立十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救助措施,但悲观情绪仍向越来越大的范围蔓延。于是,G20峰会被当成了商讨解决危机的重要平台。与往届G20峰会不同,伦敦峰会召开之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了建立“超主权货币”的建议,引起了各方关注。尽管这一提案没在会上讨论,但这次G20峰会的成果应该也在预期之中。下届G20峰会已经决定9月在纽约举行,届时,“超主权货币”将成为下届峰会的议题。  相似文献   

2.
《环球财经》2009,(4):5-5
4月2日,G20峰会将在伦敦举行。去年11月15日,G20峰会首次在华盛顿举行,各国除了表达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之愿望和各自特殊之关切外,没有取得多少具体成果。峰会结束5个月来,全球金融危机丝毫没有缓解迹象,美国金融依然动荡,欧盟自顾不暇,东欧全面告急,日本衰退再创记录,研究机构频频调低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相似文献   

3.
《环球财经》2008,(12):26-27
5个月前,当北海道G8峰会大声呼吁“G8扩大版”时,谁也没想到,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提前帮G8实现了这个计划。2008年11月15日,当全球20个主要经济国家的首脑聚会华盛顿时,历史上首次G20峰会揭开了帷幕。几乎所有的经济观察家都不否认这样一点:G20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盛顿观察》11月19日]5个月前,当北海道G8峰会大声呼吁“G8扩大版”时,谁也没想到,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提前帮G8实现了这个计划。2008年11月15日,当全球20个主要经济国家的首脑聚会华盛顿时,历史上首次G20峰会揭开了帷幕。几乎所有的经济观察家都不否认这样一点:G20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相似文献   

5.
如今,中国等新兴国家开始对美国经济的源泉——美元基础货币体制提出了异议。新兴国家认为,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之所以在世界蔓延,原因在于“美元是基础货币”。在伦敦举行的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上,引入注目的是新的基础货币构想。现在,战后的货币体制开始出现了变化的征兆。阐明主张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国集团峰会召开前发表一篇文章,引起了议论。文章指出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元基础货币体制,提议“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他建议,应当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培育为基础货币。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有钱就有实力,那么目前中国的状况正可谓实力强劲,它能够在伦敦的二十国集团(G20)会议上发挥关键作用。实际上,正是由于中国力量强大,一些分析人士提到美国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在G20峰会会场之外进行会晤时,使用了G2峰会的说法。一些人说,G20峰会上最重要的,就是贝拉克-奥巴马与胡锦涛于会议开始前的会谈。中国问题分析人士高志凯说:“这是一场象征意义重大的峰会,因为会议召开本身就是个讯息。”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最密切的盟友是欧洲的英国和亚洲的日本。但随着中国经济军事影响力的增强,它现在已经成为G20峰会上的主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7.
国际新闻     
美国做东召开G20峰会各国共议金融危机美国白宫发言人10月22日宣布,20国集团(G20)峰会将于11月15日在美国举行,与会者将讨论金融危机问题。除西方七国集团成员,20国集团还包括欧盟、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  相似文献   

8.
“金砖四国”风向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砖四国"作为变革力量的出现,是一件好事情,它反映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潮流。今年6月16日,"金砖四国"首次峰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这座夏天凉爽的城市顿时"热"了起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会后四国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了在应对金融危机、落实G20金融峰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多伦多20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已经顺利落幕,各国领导人终于不负众望地达成一致:要将政府财政赤字在2013年之前削减一半,并且在2016年前稳定并减少政府债务占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意味世界主要经济体终于开始严肃地考虑逐渐“退出”财政刺激政策了,G20绝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成员在2013年前,  相似文献   

10.
张君 《中国经贸》2009,(19):44-45
9月11日.美国时间晚上8点.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曾经遭布什政府6次否决的“特保条款”。自此,奥巴马也向世界做出了一个错误的“榜样”。“奥巴马批准的对中国轮胎产品实行特保措施,颠覆了其以往普遍被视为非常务实的形象.是对其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屈服的表现”“奥巴马在全球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和经刘衰退的背景下对华提出特保案,不但违背了美国在G20峰会上所作出的不实施贸易保护的承诺.也将会对中美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造成障碍”。商务部研究院美洲与大洋州研究部主任李伟对本刊记者表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快讯》2010,(14):33-33
4月底,G20央行、财长会议即将召开,为6月份G20峰会做准备。 现在是时候了。中国有必要将此次会议的矛头指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号召G20各国联手抗击金融大鳄恶意操纵市场的行为,避免全球性“滞胀”导致世界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相似文献   

12.
2012年6月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的G20峰会上,根据成员国达成的协议,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G20成员国不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尽管各成员国再次做出承诺,避免为投资、货物和服务贸易增设新的壁垒,不实施新的出口限制措施,在各领域不实施包括刺激出口措施在内的、违反WTO规则的举措。阿根  相似文献   

13.
G20峰会作为全球治理的主要平台之一,不仅正在引领全球绿色治理进程,而且呈现出以绿色治理引领全球发展与治理的新趋势和新变局。通过分析2008—2021年G20峰会框架下全球绿色治理议题及其领导人宣言,探析G20峰会在应对全球绿色治理问题、推动绿色发展进程和统筹推进气候、环境、能源治理等方面的角色与作用,G20峰会通过战略性参与、制度化影响和实践性改造等深刻塑造全球绿色治理进程,在大国战略竞合、百年大变局等新形势下,中国需要深化G20峰会框架下全球绿色治理进程的大国作用,为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次二十国集团(G20)伦敦金融峰会举行之际,恰逢金融危机日益加剧,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分析和预测,其中关于中国的报道明显增多。我公司的一个同事和我开玩笑说:“现在China已经是大国俱乐部的成员了,大家都想打开13亿人的市场,你的感觉很不错吧。”  相似文献   

15.
董彦  孙玲 《中国报道》2009,(4):66-67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风暴中,4月2日召开的伦敦G20峰会注定会成为全世界翘首以盼的“灯塔”。但当前美国强调继续加强财政刺激,法德为首的欧洲国家却要求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而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体也在积极争取在国际金融领域更多的话语权。国际权力斗争“暗战”不断,谈判桌—口喇益纠葛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6.
叶檀 《上海国资》2010,(7):15-15
诞生在金融危机之时的G20峰会,在全球抗击金融危机时是有效的,但在刺激政策退出时,显现出低效。随着经济危机最极端的状况逐渐过去,各国形成共识、达成妥协的难度越来越大。除了已经实行的低息政策外,  相似文献   

17.
当曾经被称作“富国俱乐部派对”八国集团(G8)峰会,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沦为“负国俱乐部”时,新兴经济体为主角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成为全球规格最高的峰会。  相似文献   

18.
江庆红 《产权导刊》2009,(12):26-28
2009年9月22日,举世瞩目的G20峰会在美国匹兹堡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提纲挈领地总结了37年来从斯德哥尔摩到里约热内卢,从京都到巴厘岛,世界各国为保护全球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努力取得的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4日】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0国集团峰会即将登场。因为这20国的经济规模占了全球的80%,因此整个国际社会对峰会给予厚望。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各国政府一直努力应对各自的危机,但危机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20.
从“G7时代”到“G20时代”——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构成了严重威胁,也对始于1975年以七国集团(G7)为核心的国际金融治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由于传统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失灵,已经运转了十年的二十国集团(G20)从部长级会议正式提升为首脑级会议,并且在两年的时间里召开了五次首脑峰会,开创了既有国际机制的先例。在2009年的匹兹堡峰会上,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被正式制度化,并被提升为治理国际金融体系最主要的制度平台。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发生了从G7时代向G20时代的重大转变。此次国际金融治理机制变迁的原因在于国际经济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治理模式难以为继,而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加剧了传统机制的失灵。作为一种新的制度模式,二十国集团适应了国际经济权力结构的变迁,而且在节约制度建设成本上具有相当大的优势。正因如此,二十国集团取代了七国集团成为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最核心的机制,进而实现了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