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Klaus Brockhoff 《Journal für Betriebswirtschaft》2005,55(3):177-207
This article shows that empirical research supports the existence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This relationship can be split into two parts: a strategic choice relationship, where governance impacts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a technological imperative relationship, where the reverse can be observed. These relationships modify the direct influences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as well as corporate governance on economic success. Therefore, regulators should be aware that by shaping governance structures they also affec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rporations. However, since not enough knowledge is available to design optimum governance systems that would fit all sorts of corporate objectives, it is argued that corporation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from a pre-defined set of governance structures without having to change the location of their headquarters. The proof 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two relationships in question is marred by numerous problems of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Thus, substantial research into this field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公司治理概念为出发点,推导出公司治理费用的识别原则。在对这些原则深入分析后,给出公司治理费用的定义即:公司治理费用是指公司(企业)因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所派生的治理活动产生的费用,以及为协调外部利益相关者而发生的费用。其边界与会计中合并报表的边界相一致。同时,还简要提出了公司治理费用的分析方法及其披露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ruals earnings management using a corporate governance index consisting of 55 individual corporate governance measures. Prior literature has focused primarily on certain individual corporate governance measures, overlooking the multidimensional character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Based on a sample of firms listed on the Athens, Milan and Madrid Stock Exchanges, we find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visions seem to constrain the tendency of management to manage earnings leading to higher credibility for financial statements. Additional tests suggest that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holds for large and middle capitalization firms but not for the small capitalization sample. In addi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visions limit upwards but not downwards earnings management. This study emphasizes the multilevel character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suggests the usage of comprehensive measur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the academic research. This study also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introduc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process. Practitioners are expected to evaluat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provisions that each firm has put in place, whereas policy makers are expected to mandate the applic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公司管理与内部控制——对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COSO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这是继1992年其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后的又一个飞跃性的内部控制研究成果。本文从公司治理内涵入手,以广义公司治理所基于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分析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考察内部控制演变过程与公司管理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COSO的最新研究成果ERM这一广义的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ERM能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实施有效公司管理,实现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结构及其完善已成为我国企业经济与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本文概述了我国公司治理与审计关系的理论研究现状、基础分析理论和公司治理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缺陷;从强化监督经营者行为的角度分析了公司治理与审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理论基础;探讨了我国公司治理机制视角下可行的审计监督模式及其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制度的核心,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基本要素。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保证。公司治理能促使财务控制有效运行,是保证财务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财务控制的制度环境。财务控制在公司治理中担当的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的角色,加强和完善企业财务控制,应从完善公司治理出发完善企业财务控制环境,财务控制作为管理当局为履行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程序,与公司治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通过考查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中的657家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代理变量,与会计盈余及时性指标之间截面数据相关关系,探讨治理机制是否随会计盈余及时性而变化。结果发现:董事对高成本信息收集和整理的需求与会计系统信息的有用性是倒数关系,外部股东对高成本信息收集和整理的需求与会计系统信息的有用性成正比;会计系统信息有用性的重要决定因素是解释股权价值现时变化的程度;以高成本的监督活动为特点的特殊治理结构是股东和董事对高成本信息收集和整理需求的反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会计的其他经济影响和后果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上市公司经营者监督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总体样本,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股东监督、董事会监督、债权监督的各种监督机制对于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和增加公司绩效的有效性。实证结果发现:各种监督机制均有一定的效果,但从稳健的角度看,不存在对于所有类型公司均发挥作用的完全相同的监督方式。在中国现有经济和法制背景下,大股东的监督相对于其他监督机制来说具有更好的监督效果;独立董事的监督效果仅对国有公司存在一定的显著性,董事持股激励仅对非国有公司是显著的;债权监督效果对于直接代理成本显著存在,而对于间接代理成本和公司绩效不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实施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要保证审计委员会制度得以全面建立并同时真正发挥其作用,不仅要得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应彻底改变目前上市公司中普通存在的“一股独大”及“内部人控制”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认为,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有法律方面的,也有公司自身方面的,其中公司自身的资本结构是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因素。资产负债率、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内部结构以及公司规模、股权集中度会直接影响到股利分配。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13.
14.
本文分别从控股股东与非控股大股东的绩效函数出发,建立股权制衡的公司治理绩效模型,用以分析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和公司股权制衡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公司股权制衡受到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操纵,表现为控股股东侵占对股权制衡的正向作用;另一方面,股权制衡能够提升公司治理绩效,表现为股权制衡对控股股东侵占的负向影响。另外,非控股大股东具有与控股股东相互合谋的动机,以实现对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联合侵占。 相似文献
15.
16.
论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公司治理理论的内容,然后分析了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显著相关性,讨论了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最后从内、外部治理机制两方面分别提出了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认为企业内部需要建立有效履行各个职能的运行机制,同时还需要政府、银行、社会中介和媒体等对外部治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首次公开发行上市(IPO)是企业生命周期中的里程碑。企业IPO行为改变了公司资本结构,通过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发生积极作用(融资机制、价格机制和并购机制),使得公司治理在经营者激励、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等方面得到改善将提升企业价值,进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 相似文献
18.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分析:来自沪市A股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独立董事制度是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而从西方引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主要分两部分对独立董事展开讨论。其一 ,对独立董事的设立情况、薪酬现状、来源等问题进行分析 ;其二 ,对独立董事制度及其在董事会中所占的比例和公司业绩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发现 ,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前后 ,公司业绩有显著性差异 ,但是公司业绩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无关 ,而且引入独立董事后 ,公司业绩似乎变得更糟。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运作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础条件,而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干扰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降低了输出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完善公司治理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密切关联,相互影响,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企业股权结构,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配置,科学评价管理者的经营业绩是完善公司治理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