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是当今企业竞争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如何留住人才是许多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留住优秀人才应在建立新理念的基础上,靠事业留人、靠企业文化留人、靠职业生涯管理留人,从而给优秀人才创造适合其发展的优良环境和平台。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人才是当今企业竞争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如何留住人才是许多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留住优秀人才应在建立新理念的基础上,靠事业留人、靠企业文化留人、靠职业生涯管理留人、靠优厚待遇留人,从而给优秀人才创造适合其发展的优良环境和平台。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是科技竞争,而科技竞争的核心在人才。企业如何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企业的人才安全,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企业只有认真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认识人才流失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才能重视优化创业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用,构筑起安全可靠的人才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人才是当今企业竞争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如何留住人才对各企业来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给优秀人才创造适合其发展的优良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保障,大胆地改革一切不利于人才选用的制度,观念及工作方式,运用各种手段使各类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地积累和深化,最大限度地为国为民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王晴 《中国市场》2014,(13):53-54
21世纪企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便是人才,当今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主要推动力。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识别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笔者从分析人才对企业的重要性入手,对企业管理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探讨,并对企业如何管理人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薛兴根 《消费导刊》2009,(1):128-129
人力资源作为竞争力的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是企业管理中一个永恒的课题。本文就绩效考核的方法,以及如何使绩效考核真正地发挥作用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人才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环境的竞争,持续优化的人才环境是企业吸纳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内在潜能的根本途径。以温州民营企业员工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构建民营企业职业倦怠的结构维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克服职业倦怠的内部环境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和人才竞争国际化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不再主要依靠资本实力,更多的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企业如何赢得人才,如何留住人才,是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战略性问题。解决方法是合理运用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造力和潜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笔者简要分析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小铁 《现代商业》2011,(20):141-142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想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想做大、做优、做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最为关键的因素为:是否能留住关键人才。但如何吸引与留住公司的关键人才,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激励他们不断创新、奋斗,让他们与公司共成长,已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一项挑战。事实上,留住关键人才也绝非易事。本文将从关键人才的界定、流失的现状出发,分析其流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其中人才的竞争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而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又取决于民营企业能够建立一种什么样的薪酬体系.薪酬作为企业必须付出的人力成本,同时也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薪酬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从而起到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同时,薪酬也与组织中员工的利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竞争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人才的重要作用,对人才的激励机制也应提升一个高度.如何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有效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探完了丰田的激励机制,并针对中国企业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郭镇宇 《现代商业》2012,(11):91-92
企业经营目标是使自己获取超额利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间的竞争逐步转向企业间的管理竞争、技术竞争,只有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才能领导市场的潮流,在现代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属人"的特性,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如何留住人才是企业参与竞争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们处在一个人力资源决定企业成败的时代,人才竞争加剧,如何吸引和留住企业的人才,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激励他们不断创新、奋斗,与企业共同成长,已成为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只有那些对员工的忠诚和业绩给予高度关注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一种优势地位。事实上,留住了企业员工的人和心也就留住了企业的命根。本文针对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提出了稳定员工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活水养鱼”是人才合理流动的良好循环机制,留住人才和淘汰庸才是人力资源管理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员工的数量是相对的。只有淘汰庸才,才能真正留住人才。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如果一个企业缺乏淘汰机制,最后留下来的只能是劣等人才,企业的寿命也将随之终结。如何建立优化的企业淘汰机制呢?末位淘汰制度就是当前企业在推行人员淘汰机制的实践中效果较好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浅谈民营企业如何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竞争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在人才资源方面的劣势显得非常突出。企业虽用高薪和其他丰厚的条件来吸引人才,却不能在较长时间里留住人才。民营企业要留住优秀人才,应在树立新理念的基础上,靠优厚待遇留人,靠事业留人、靠企业文化留人、靠职业生涯管理留人,靠营造环境留人,靠感情激励留人,靠制度留人,从而给优秀人才创造适合其发展的优良环境和平台。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人才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不得不寻求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吸引和留住人才,确保企业快速、持久地发展。雇主品牌是人力资源战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和潜在员工对其的满意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并可以通过员工的口碑传播和公众新闻传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无限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的总体竞争优势与竞争能力。那究竟什么是雇主品牌?雇主品牌的研究有何价值?如何建设雇主品牌?这是本文写作的主线,希望能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南 《商业科技》2013,(26):122-122
21世纪,对于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人力资源,人才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不得不寻求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吸引和留住人才,确保企业快速、持久地发展。雇主品牌是人力资源战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和潜在员工对其的满意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并可以通过员工的口碑传播和公众新闻传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无限价值,从而增强企业的总体竞争优势与竞争能力。那究竞什么是雇主品牌?雇主品牌的研究有何价值?如何建设雇主品牌?这是本文写作的主线,希望能为企业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磊 《现代商业》2011,(26):74-75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速度迅猛,世界面临着信息化、全球化的两大趋势。我们处在一个人力资源决定企业成败的时代,人才竞争加剧,如何吸引和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激励他们不断创新、奋斗,与企业共同成长,已成为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只有那些对核心员工的忠诚和业绩给予高度关注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一种优势地位。事实上,留住了核心员工的人和心也就留住了企业的命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在跨国企业中的形成,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被普遍使用。企业社会责任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目标,同时帮助企业了解其代表哪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怎样留住客户。人才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企业之间的竞争,其核心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企业具备良好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和实践经历有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因此,就中国就业市场来说,求职者的意愿受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如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留住人才并且通过留住人才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个企业应该关注并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人才流失导致的人力资源贫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石化研究中心人才的流动情况,分析人才流失的因素,对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潜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