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但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和转喻的思维方式进行了研究,本文以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提出的隐喻认知理念为视角,分别探究了隐喻和转喻的思维认知机制,以及两个机制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旨在为语言学习者探究语义提供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隐喻的使用实现了人类认知由具体到抽象的跨越,极大地缩短了认知周期,减少了认知成本.不同的文化模式投射出不同的隐喻认知结构,外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从文化层面入手解决语言习得中的障碍,也要从认知层面入手区别不同的隐喻机制,从而揭示和克服语言学习中的真正困难.  相似文献   

4.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潜移默化地存在于认知世界中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共有的物质文化基础和人类的隐喻认知结构使不同语言间的隐喻呈现趋同性,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心理又必然会导致不同语言间隐喻的差异。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观为理论基础,对汉语和英语中的隐喻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中西方文化差异对隐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隐喻的研究已经有一段历史了,隐喻被定义为一种很常见的认知方式.本文阐述了认知到语言认知到隐喻认知的层次,并通过分析钱钟书《围城》中的经典隐喻深入研究了隐喻认知是如何更深入长久地影响读者的思维和记忆的.作为修辞手段的隐喻更是普遍的认知行为和认知手段,隐喻的研究对提高作品的欣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菲 《新西部(上)》2010,(4):125-125,131
随着网络及传媒成为具有当代语言特色的流行语的重要载体,流行语日益更新发展.本文基于隐喻认知的相关理论将流行语分为两类,分析了两类流行语的认知过程,并总结出当代中国人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7.
隐喻成立的条件有二:其一,本体喻体分属不同的范畴,其二以相似性为纽带。所以,隐喻、范畴、相似性三者联系紧密。相似是范畴化的基础,范畴相似性以外的差异中的相似是隐喻得以成立的条件。因此,隐喻的相似性是一种差异中的相似,相似中的差异。相似性具有普遍性、绝对性、相对性、多样性、相对的创造性以及个体差异性。就隐喻的相似性而言,它是语境下对两个范畴众多相似性的筛选和放大。它可以分为物理相似性、心理相似性、文化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翻译作为人类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是人类沟通和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项活动。由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确定方面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文化的相似或相同,词义确定需要更多地考虑语境和搭配;文化的差异,则应更多地分析两者之间的不同思维。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从隐喻的认知角度探讨隐喻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教师应重视基本词汇,帮助学生建构隐喻联想模式并加强目的语文化内涵导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化差异性是制约大学英语教学中隐喻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建议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培养隐喻能力,通过一词多义教学使学生了解隐喻的普遍性,突破学生记单词的瓶颈,在外语教学中融入西方文化,提示学生注意隐喻概念文化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多义词的认知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隐喻是词义扩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探讨概念隐喻理论与多义词认知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概念隐喻在多义词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现有的认知方式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2.
栗蔷薇  吕丽静 《魅力中国》2011,(2):240-240,251
This paper aims to demonstrate the pervasiveness of metaphor chunks in News English and introduce effective ways of understanding themcorrec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Considering the difficulty in making out the accurate meaning of metaphor chunks in News Eng-lish,som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have also been proposed in hopes that it will benefit readers in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News English.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模因的模仿、复制、传播可以通过语言得以有效的实现,而另一方面,隐喻是语言新的意义产生的根源,因此模因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隐喻。本文以认知隐喻为研究对象,运用模因理论,分析认知隐喻的模因现象、模因特征以及模因传播,认为模因借助于隐喻生成和发展,而隐喻又依附于模因发展和传播,两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祖利军 《理论观察》2005,(5):131-133
作为语言学认知理论的中心课题,隐喻研究日益受到语言学者的重视.隐喻理论经历了漫长、复杂的发展过程,由传统的修辞手段到现代的认知手段,无一不浸透着哲人的智慧.无论是替代论、比较论,还是互动论,都可作为认知手段.隐喻是语言和认知之间的重要桥梁,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隐喻已经从修辞学研究的范畴进入到了人类认知研究.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当中以隐喻思维去认知世界,从可及性较强的概念映射到可及性较弱的概念.揭示这一过程,我们能更加合理地系统地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系统结合,从而学习并保持知识,这样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深层的理解和记忆系统.  相似文献   

16.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其意义的理解离不开语境,因此,隐喻也是一种语用现象。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用语法化来分析语法化与隐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隐喻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桑麦兰 《重庆与世界》2013,(11):84-85,92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以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为研究内容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概念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与传统英语词汇教学相比。它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