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爱  付建华 《魅力中国》2011,(9):30-30,32
建党90年以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维护民族团结、争取国家富强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是几千年中形成的民族意志和民族传统,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广泛的凝聚力。新时期,我国不仅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就更需要充分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利益,建立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和谐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整个国家和全民族的知识和科技创新,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支持。这种动力来自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为其提供了核心动力,它所蕴涵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立自强的丰富内涵为知识和科技创新提供了精神动力,它所体现的与时俱进、自我扬弃、自强不息的思想为知识和科技创新提供了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贸》2004,(10):88-88
公元1405年,明成祖命三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船队下西洋,前后出使七次,到达30多个国家.大大发展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联系和经贸往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加强航海知识和海洋知识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同意,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摄影、绘画书法国际大赛”具体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贸》2004,(12):81-81
公元1405年,明朝官吏郑和作为和平友谊的使者率领庞大船队下西洋前后出使七次到达30多个国家,大大发展了中国与这些匡家的联系和经贸往来。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促进对外交流和发展经贸关系:经国家新闻主管单位同意举办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绘画书法摄影国际大赛。具体方案如下: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作为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情感,它在维护民族尊严,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意识,推动人类历史进程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它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死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团结几斗前仆后继,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所产生的强大凝集力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巨大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继续发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对于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行祖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意义,为此,党中央一再发出号召,要在全国人民中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着重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  相似文献   

6.
民族凝聚力是统摄人心、团结族类的精神纽带,起着思想整合、凝聚人心的作用.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正是这种民族凝聚力促成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并使中华民族始终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7.
<正>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深刻地感受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她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承受力、组织力、应变力和自信心,使我们的心灵和认识都深深地受到了洗礼和震撼。  相似文献   

8.
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有历史担当和大国责任最核心的是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新时代爱国主义是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的精神,新时代大学生要将此精神意识内化与行为深化相统一,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旋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孕育出新的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小到团结班级成员,增强班级凝聚力,大到关系国家、民族的发展和命运。因此,学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等多种方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一批批具有强烈民族精神的大学生,是时代的需求、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10.
李晓东 《魅力中国》2014,(5):367-368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br〉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也是调节公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政治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所以,尽管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但作为一种正义的力量始终一脉相承。从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趋避之”,都是古代知识分子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近年来,我国制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都把“爱国”放在首位。作为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能切断历史文化的血脉和传统,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予以创造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  相似文献   

12.
黎大祥 《发展》2008,(3):154-155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和发展的。13世纪中期,在西部重镇凉州(今甘肃武威),举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谈,即“凉州会谈”。会谈解决了吐蕃与当时蒙古汗国的和平统一问题。后来随着南宋的灭亡,形成了大统一的元朝中央政权。也正是由于这次会谈,使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这是一次继承民族传统友谊,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推进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伟大历史壮举。现存甘肃武威的凉州白塔寺遗址就是形成这一历史壮举的见证地,被国务院正式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我们了解和认识这段历史。对继承和弘扬民族历史文化、维护民族团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经过了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战胜了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中国人民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懂得了:国家富强,人民必须团结这一道理。落后就要受欺侮,不团结就没力量。抗日战争的核心民族价值就是历久弥新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这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我们中华儿女一定要万分珍视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60年前的胜利时刻的南京景象、追思当日胜利后在南京呈现的惨淡景象,旨在激励和平时代炎黄子孙复兴中华的信心,同时希望华夏儿女树立居安思危意识。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这说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无论什么时候,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因此,要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加强航海知识和海洋知识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中国经贸画报社与北京星际远航文化传播中心、美国钻石王国际集团有限公司隆重推出以下独特重大项目:  相似文献   

16.
在长达14年的抗H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顽强不屈的抗争,经受住血与火的考验,创造和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极大地唤起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促进了中国人民的团结抗争。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突出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陈雯 《黑河学刊》2013,(2):99-102
中华民族是一个伦理实体,民族精神的实质是伦理精神。民族精神的社会和伦理功能表现在:构筑民族精神家园;增进民族认同,推动民族凝聚;激励民族奋进。在讨论爱国主义的道德意蕴、中华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精神二者伦理关联的基础上,从中华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源头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两个方面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进行了解读。最后,就如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了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波 《理论观察》2003,(4):44-4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包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团结统一的优良品格,爱好和平的固有天性,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等内容。民族精神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必须把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系统工程,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19.
《发展》2006,(7):I0002-I0002
西安思源学院是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西安交通大学创办的,以理工科建设为特色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院具有独立颁发学历凭资格,面向全国招生.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民族区域自治与国家共治和谐统一的法理基础,分析了少数民族区域自治与国家共治的互动与融合过程。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共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延展。民族区域自治深刻地揭示了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治理的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体现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本质。各民族之间的共治过程,就是民族关系不断密切的过程,也是民族关系和谐的体现和实现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坚持并加快这一进化的过程,以加速民族地区国家统一的法治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