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上一篇,我们谈了内心的情绪。这一篇,我们来谈谈欢喜心。 最近,有弟子说起他近来的一件事:他住在郊外的联排别墅里。他的邻居举家出国了,没人管理的院子里,一两个月的时间就长满了荒草。不久前连着下了两场暴雨,邻居的院墙由于地基塌陷,一下子倒在了他这边的院子里,把他心爱的一棵石榴树砸得残枝断叶、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2.
蒋小馨  唐晔 《沪港经济》2013,(10):76-79
一次次碰壁让人崩溃 对于父亲的决定,唐翔千一点儿也不意外。那天晚饭时,他发现父亲有点心不在焉,筷子老是在一个菜里打转,母亲跟他说话也只是哼哼哈哈地敷衍一番。饭毕众人退出屋子时,唐君远示意翔干留下来。 “爸爸,您好像有心事?” “唔,也可以这么说吧……”唐君远欲言又止。  相似文献   

3.
孙启华 《走向世界》2014,(31):96-99
在所城里大街的东侧,一个挂着“烟台市盲人按摩诊所、国营推拿足疗”招牌的大宅院--所城里大街57号十分引人注目。透过灰蓝色的木质街门望进去,过道里斑驳的老墙上,年代久远的语录还赫然在目。院子里粗大的红色立柱撑起了雕花的外廊,高大的厅堂,精致的蓝色木制门窗,花池里遮天蔽日的笔直树木……这座老宅在老旧的所城里大街上,颇有点鹤立鸡群的味道。印象中的所城里,能与这所院落相媲美的建筑还是不多见的。 梧桐树开花的季节,阳光充沛的午后,笔者在向阳房管处魏师傅的引领下,来到了这个位于闹市中的大宅门。大门进去,三进院落,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三进正房,每进5间,每进院落有东西厢房各3间,全部为砖石结构,过道居东或居中,依次排列。第一进房的正厅有外廊,正堂三根红色的立柱撑起一个走廊,廊檐和房架上精致的木刻雕花,至今保留完整。院子里硕大的花池里,高大的水杉和丁香,蓬勃生机,碧绿的无花果树,枝繁叶茂。在正厅东侧,穿过一条长长的过道,进入二道院。过道两侧和所有房子窗户以下的墙体均是用打磨平整的大青石砌成,严丝合缝。二道院子里两边的厢房挂着锁,墙头上西南角的一树梧桐花盖着青砖小瓦的墙头。最北面三道院的正房和东西厢房也都锁着门。院子里落了一地绿色的“毛毛虫”,从二进门的过道望过去,颇有点庭院深深的感觉。三道院子东西厢房的前面各有一块巨大的元宝状的青石头,静静地躺在院子里,仿佛在品尝寒暑几度,花落花开。院子东南角有一棵杨树,在暖暖的夕阳里,伸展着嫩绿的叶子。  相似文献   

4.
尽管子女都在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大部分时间仍然在素有“中国机器人摇篮”之称的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度过:步行上班,食堂就餐,他说这是最自在的生活,“在沈阳自动化所工作了几十年,院子里都是老同事,还有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聊聊科研进展,话话家常,感觉熟悉而且温暖”。  相似文献   

5.
一位西域老人的故事,一段惨烈历史的见证,一个定格在时间里的生命── 我满心虔诚去拜望民丰县城最长寿的人──艾买尔·安江的时候,他正坐在院子里巨大的炕上啃干馕,身旁的柽柳筐里放满了干馕。一条陈旧的毛巾覆盖着馕们,并抵挡着满院子慌乱飞腾的苍蝇。 老人今年91岁。银须飘摆,相貌堂堂.高鼻梁.一对富贵大耳。眉宇间透射出一股巨大的坚毅和仁慈。 想探望骆驼客的人都得来见他,他是中亚腹地新疆的骆驼客之最,在汽车火车和飞机兴盛以前.他家的数百峰骆驼终日驰骋在古丝绸之路上,为古道之尊。 老人双手拄着拐杖坐在炕沿上。头…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可持续性发展”?请看澳大利亚居民Michael Mobbs的答案。 Michael Mobbs曾是澳大利亚地方议员和环境法规律师。8年前,他放弃工作回到家中,与妻子儿女一起把他家改造为可持续发展住宅。在Michael家的院子里,他建了太阳能装置、水处理装置和饮用水装置。全家使用的水都来自一个储存雨水的水罐,而使用过的水则通过下水道流入污水处理装置,经过处理用来浇灌花园。太阳能装置提供所有电器设备所需的电力。  相似文献   

7.
赵军 《中国高新区》2010,(11):59-59
“人性本善、内部创业、不留一手是我们企业发展的DNA”,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华南厂区总经理赵仲麟在谈到企业文化时有感而发。在他看来,“人”是作为企业竞争力及发展动力的核心。他是以“人生投资”的眼光来看待纬创资通里的每一位员工,尊重他们为企业所做的每一份贡献。期望纬创资通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个大舞台,  相似文献   

8.
清明这天     
这个季节,黎明来得早。我有足够的时间在院子里缄默沉思,让清凉的思绪随风飘拂。风是东风,间或有凄婉的哀乐声被它送过来。站在院子里,啾着靠墙的花卉盆景,庆幸它们又熬过了一个冬天,我终究没有负了它们,心里多少有些安慰。这个世界,每天都有生有灭,个生命降下未,一个灵魂归回去。这个苦世,人本是不愿意来的,啼哭着来,缘是身不由己。我很向往那个神秘的世界,读过很多书,知道一些难辨真假的描述,也不大信。“人死了会有灵魂吗?”“也许有吧”一个村妇的问题,连鲁迅也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今日重庆》2014,(17):75-75
林楷家院子面前的山坪塘是上世纪50年代开挖的,时间久了淤泥越积越多,基本丧失了山坪塘的功能。林楷说,人饮工程入户了,村民吃水倒没问题。但下游的十来亩田土没有固定的水源保障,只能是看天要收成。今年4月,整治山坪塘的挖掘机开进了院子面前的山坪塘,这让老林欣喜不已,他说“自己打心底里觉得政府办了件大好事”。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2004,(4):54-57
吴旗试验 韩占平有一张典型的陕北农民的脸,粗糙得像一幅未完成的速写。这位老人种了大半辈子地,现在成了陕西吴旗金佛坪庭院经济建设区的“示范户”。1999年,他一次性退耕36亩,全部还林还草,已兑现20亩。如今,他在自家的院子里圈养了39只羊、95只兔、3头猪,并种植了1亩经济作物,预计今年家里人均收入能到5500元,比上山种地时的1998年增加了3800元。  相似文献   

11.
柳依  刘建 《民营视界》2008,(2):62-66
一 四月初的一个上午,有着暖暖的阳光。好天气照亮了这个城市的天空,照亮了院子里开放的花儿,也照亮了走廊深处这间安静的办公室。李忠智坐在我的对面,慢慢地倾诉着这些年对纪晓岚的一份情怀,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的身上,他起身拉了一下窗帘,阳光一阵跳跃,然后零零碎碎地落在他花自的头发上。  相似文献   

12.
8月14日上午,福州市工商局灵响分局接到群众举报,在鼓楼区园街一公共厕所旁查获一家生产福州市民喜爱吃的糟菜特大窝点。没收糟菜等咸菜近3吨,设备被现场封存。据工商执法人员检查,生产者是福清人,姓陈,他办的这家糟菜窝点没有卫生、环保、工商颁发的“三证”。生产车间是一个废弃的破房屋,地上污水横流,天上蜘铁密布,墙上还破了一个大洞,糟菜随意堆放在地上,切好的糟菜就直接从地上装进脏呼呼的塑料桶内。生产者赚钱黑了心 厕所旁生产糟菜  相似文献   

13.
以地球的环保侠自居的查尔斯王子,在他的自制的一个名为《和谐》的纪录片里,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现代社会里“毫无节制的商业化”导致了农田和农村的毁灭。“如今,我们已经把大自然的运行转变成了一种简单的机械过程,全球化为全世界的小农户带来的,就是灾难。”  相似文献   

14.
梅田的变迁     
汪淑芬  何勇 《老区建设》2013,(23):44-45
“今年几个月都没下什么雨,其他乡镇好些村子都干了,我们村修了水渠,不缺水,稻子都有好收成呢!”说到干旱,婺源县镇头镇梅田村委会早木组村民方灶前一脸的庆幸。他正在刚收完稻子的田地里开沟,准备种植油菜。在他身后,去年刚修建的2500米水渠蜿蜒而过,正是这条水渠解决了早木300多亩农田的灌溉困难。梅田村是“十二五”期间婺源县26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也是全国扶贫整体推进的贫困村之一,全村645户2583人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00户350人。  相似文献   

15.
《启颜录》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汉地有一个人到吴地去,吴人给他准备了竹笋做的菜。他问这是什么东西,吴人回答说:“这是竹子。” 汉人回到家里,便拿了他床上的竹席子去煮,煮不熟。于是对他的妻子说:“吴人诡诈,竟这样欺骗我!”  相似文献   

16.
《新西部(上)》2004,(2):63-63
70年代初,我们村子里所有人家的婚丧嫁娶,我都知道。我们村子的人把婚丧嫁娶一律叫“事情”。不管谁家有“事情”,别人家都要出一份钱,并派人去吃一顿饭。我父亲从来都不参加这些活动,都由我代表去参加。每次去我都是拿着一块钱,交给“事情”的总管。交了钱就开始排队吃饭了,常常可以吃到一大碗有豆腐、粉条和肉的烩菜,当然肉很少。  相似文献   

17.
丁宁 《走向世界》2015,(17):86-87
出了商河汽车站,驱车经过几排气派的楼宇,便是大片的麦地。再前行不远,就是一处农庄,徐鸣浩在这里租了一个院子、几间大瓦房作为自己的工作室。初春的风吹得人神清气爽,院子里一株桃树开的正艳,于天朗气清时,在此静坐片刻倒不失悠然情趣。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春节前,Sean zhu,这个整洁利落的年轻人带着一个与互联网有关的梦想,准备在加利福尼亚到北京的班机头等舱里试试运气。他与同舱位的每个人都彬彬有礼地交换名片,他的运气并不坏,17个人里居然有6个投资者。“留着我们的名片,未来想卖掉你的公司时会想到它的。”一位热情的高盛合伙人对他说。  相似文献   

19.
薛冬 《魅力中国》2014,(6):323-323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是一句互联网上的常用语,由此可见,网络给我们构建了一个虚拟世界,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我们可以随意的给自己缝制一套外衣,行走在“毫无章法”的虚拟世界里。因为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即便是近在咫尺,也可以互不相识,也无从考究,那么这样一种匿名的、“绝对的”自由的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是一种怎样的改变呢?  相似文献   

20.
他说他最喜欢温总理说的那句话,“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流着道德的血液”,他说自己也是因为“道德的血液”才来汶川驻扎的。尽管多次流泪,但他不言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