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葵 《发展》2007,(7):39-41
品牌文化就是指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积和品牌活动中的一切文化现象。品牌属于高文化价值的范畴,是社会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统一体,是现代社会消费心理和文化价值取向的结合。企业品牌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营销文化等,而品牌文化则是营销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层次追求。一个企业有自身的企业文化,但并不意味着有品牌文化,品牌文化是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其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较大优势和影响力以后才出现的。  相似文献   

2.
夏敏 《魅力中国》2014,(22):18-18
档案是文化的源泉,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在社会文化传承中发挥着凭证作用、媒介作用和文化教育作用。本文从文化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档案文化的内涵、特点,探讨了档案文化的重要意义,论述了对档案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21世纪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胡锦涛继承了前代领导人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勇于进行文化创新,围绕着建设创新型国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建设创新文化、和谐文化、道德文化以及廉政文化,深化了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4.
吕红 《理论观察》2003,(1):44-45
城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城市群众文化建设的实际,应大力发展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城市广场文化;发展通俗文化事业,开发城市群众文化市场;创立特色文化,推进拳手产品,与国际大都市文化接轨。  相似文献   

5.
熊怡 《今日重庆》2010,(4):130-132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它起源于巴文化,是巴族和巴国随历史发展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渝文化在时间的长河中,彰显着厚重的历史之美、深邃的人文之美、灵动的民间之美,更包涵着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都市文化等多种文化交融共生的复合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6.
李昕睿 《黑河学刊》2012,(12):32-32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传媒化阶段”以及大众传媒的形成和发展,媒介文化逐渐成为文化研究领域中新的文化形态和研究热点。从表面上来看,媒介文化引起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使文化批判的焦点发生了转移,实际上,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而言,由于电子传媒所带来的媒介文化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境遇,同时,它也改变了内在于其中的人类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边缘文化     
老的文化地理学者,大多注意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而对于边缘文化、底层文化则不太注意,这是他们被批评的一个主要方面。新文化地理学家们注重边缘文化、底层文化的研究,给边缘人、底层人足够的地位。这是一个重要的焦点转移,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转移到边缘、非主流、底层文化。而恰恰在现实生活中,后现代社会、后现代文化的特点多表现在与社会边缘和底层的关联中。  相似文献   

8.
宋佶武  姜炜 《中国经贸》2012,(20):24-26
品牌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复杂文化系统,它包括内部管理文化、商品文化、质量文化、服务文化、营销文化等。品牌文化作为在品牌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的提炼,是品牌特有的传统和风气,它是属于全体品牌成员的,是品牌的内化了的“内在规则”。成功的品牌文化就像一种遗传因子,不仅可以渗透到每个成员的血液中去,还会代代相传下去,不会因为品牌内部人员的更迭而消失。  相似文献   

9.
定位:是北京市体育产业聚集区、都市商业区和传统文化旅游娱乐区。 发展思路:以规划统筹文化发展,以市场整合文化资源,以特色培育文化品牌,以科技推动文化创新,以产业创造文化价值,以宣传营造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与企业文化之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是全国文化大森林中的群落文化和个体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充分挖掘这一群落文化和个体文化,有助于区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助于形成有特色的企业个性文化。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和谐的因素。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加快发展现代文化,构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黄攀 《魅力中国》2014,(25):26-26
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壮大,必须重视民众的文化价值观的动向,而在这种价值观中“国民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突出,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因为国民自信是一种公认的成熟的国民文化心态,是伴随一个国家文化事业不断前进发展的无形动力。然而,这种国民文化自信的培养关键在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因此面对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国民文化的自信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培养已近成为时代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马双群 《魅力中国》2014,(8):215-215
对高中物理教育而言,教学文化尤为重要,从它的发展情况中可以看出高中物理的教育教学情况,高中生是国家的未来希望,我们必须要给其以好的引导与教育。本文从文化和教学文化的概念界定出发,引出高中物理教学文化,并就好的课堂教学文化的形成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王征国 《黑河学刊》2012,(10):30-33
中共十六大以来的文化建设,是新中国文化发展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文化创作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方面的基本经验,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决文化发展难题、谋求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对于解决在未来文化建设中坚持什么、沿着什么方向继续前进,特别是对于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于桂芝  张志环 《宁波经济》2004,(10):20-21,25
全球化越来越在文化领域显示出它的特殊效应,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构成了全球化时代特有的文化景观。笔者认为,单一性的全球文化体系的提法是错误的,在全球化进程中长期存在的全球文化,实质上是一个多元化的全球文化系统,既有与人类命运相关的普遍性的文化观,又有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产业》2007,(2):64-64
“乡土型”企业文化 “乡土型”企业文化是指建立在民间地方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地方文化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理应将地方文化作为基础。特别是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乡镇集体企业和部分私营中小企业,或资源依赖于地方,或员工来自于本土,或产品销售主要集中在本区域,  相似文献   

17.
王玉琴 《理论观察》2008,(1):172-173
文化馆是国家设立的文化事业单位,自从建馆那天起,就肩负着宏扬先进文化、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括的重大使命。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紧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宣传教育的同时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赵建辉 《南方经济》2005,(12):47-49
本文论述了我国企业文化贫困的现状和原因,提出消除企业文化贫困,应搞好企业文化创新。笔者认为领导文化是企业文化创新的主要源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及良好的组织环境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必备条件,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文化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何旭 《宁波经济》2003,(1):28-30
基层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工作究竟抓什么,怎么抓,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一乡一品”是针对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而提出的,其中“品”是核心,是重点,本文提出抓“品”,就是抓“品”文化,即抓特色,抓精品,抓典型。  相似文献   

20.
乡镇文化市场是广大农村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基础文化设施如果缺乏市场文化的辅助支持,就难以满足农村多元化的精神需求。乡镇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能否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实惠。当前,广大农村尤其是经济落后的一些地区,乡镇文化市场不景气,严重阻碍了来自农村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人应大胆实践探索,因势利导,改进县乡文化市场管理模式,繁荣乡镇文化市场,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