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器人技术是工艺综合自动化主要手段之一。加速科技进步,集约化生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取决于广泛使用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技术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1990年初全世界机器人总数为40万台,其中,日本22万台,独联体6.2万台,美国3.7万台,德国2.2万台,意大利1万台。世界机器人总数以年均  相似文献   

2.
据日本机器人工业会调查,当今世界63%的机器人(约36万台)在日本运行,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机器人王国。预计2000年时日本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兆3300亿日元,1994年约6000亿日元  相似文献   

3.
自197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建立自动化电焊生产线,世界出现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和自动化应用已深深地扎根于工业。20年来,特别是在最近5年中,这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引言到了近代,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问世之后,不同功能的机器人也相继出现并且活跃在不同的领域,从天上到地下,从工业拓广到农业、林、牧、渔,甚至进入寻常百姓家。并联机器人是一类全新的机器人,它具有刚度大、承载能力强、误差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世界机器人的研究和更新速度逐年加快,机器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航天航空、科学研究、工业生产等各领域都使用了机器人。工业生产技术的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许多行业都应用机器人来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生产速度。瑞典ABB公司专门从事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于1974年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1979年开始成套生产机器人焊接系统,1983年采用带操纵杆的示教器,1986年采用AC伺服电机.1991年采用中空手腕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6.
工业机器人     
目前,美国安装工业机器人的总台数达到2万台。据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估计,1984年美国机器人生产约5878台,价值4.87亿美元,1985年估计生产机器人6500台。在过去两年  相似文献   

7.
未来世界市场的特点是竞争激烈,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成本不断下降。因此,谁能掌握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谁就能占领市场。第三代机器人的出现为完善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提供了条件。根据 BIT(Bureaux International du Travail)预测,工业机器人在未来十年中将以三倍的速度增长。到1990年,日本将有机器人7万台,美国6万台,英国、联邦德国各2.6万台,法国略少。同期内,苏联、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也将有总数为20万台的机器人投入使用。综观世界工业的发展趋势,进入八十年代以来,自动化生产已开始从少品种、大批量的刚性加工系统向多品种、中小批量的柔性加工系统过渡,而机器人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通用性,成为柔性自动生产线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此外,使用机器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据美国汽车行业统计,一台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可代替2至7人工作。机器人又是现代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典型产物,是当前电子技术与机械相结合的象征,是一个新兴的产业。  相似文献   

8.
一、基本形势 美国的第一台商品化机器人是60年代中期造出来的。尽管美国最大的公司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史密斯先生在80年代初曾预言,将来汽车工业的生产线上工人的位置会一个个地被机器人所取代,但是在70—80年代机器人并没有在美国工业中被广泛采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早期的机器人价格昂贵、可靠性差。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美国的制造业复兴计划,还是德国的工业4.0战略以及中国制造2025计划,工业机器人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未来机器人+互联网的数字化生产方式将极大地改变制造业。中国虽然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的第一大市场,然而,本土工业机器人产业却存在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差、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本土企业还存在很大的技术差距。实证研究表明,本土企业通过零部件出口、为FDI企业配套生产零部件以及进口关键零部件等方式,嵌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会产生“嵌入中学习”效应和“干中学”效应,进而对本土企业技术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施“机器换人”可显著降低企业在用工、原材料、能耗方面的成本,在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及降低安全事故、提升生产效率方面效果更为突出。而在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汽车产业,工业机器人应用量已占到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总应用量的50%以上,全世界用于汽车工业的工业机器人也已达到总用量的37%。  相似文献   

11.
工业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劳动力区位选择,经济学界并未达成一致。本文通过扩展劳动力市场空间均衡模型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区位选择的影响,并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盟发布的工业机器人存量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降低了劳动力的流动意愿,并未将劳动力挤出到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较低的地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需求的积极创造效应相较于消极替代效应占主导地位,促进了劳动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工资水平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劳动力的流动意愿。其中,中等受教育程度、中青年和农业户口劳动力的流动意愿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更为敏感;在信息化程度较高、户籍管制程度较低以及劳动保障程度较高地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留人”效果较明显。为此,地方政府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的同时,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社会保障,放松户籍管制,这将有助于平稳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促进“稳就业”“保就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绿色转型对于中国“双碳”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是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环节。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企业智能化改造成为推动生产方式转变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则是企业智能化改造的常用手段。本文利用2000-2013年进口工业机器人企业层面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产业链传导效应模型,对智能化改造的减排影响及机制进行分析。实证研究发现,进口工业机器人显著抑制了制造业企业污染物排放,但这种效应主要通过生产线中的工业机器人实现,特别是多功能工业机器人。其有助于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扩大产出规模,减少能源消耗,改进全要素生产率;进口工业机器人还通过产业链传导效应促进上下游企业污染物减排;同时,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产业结构越优化、基础设施越完善的地区及技术水平越领先的行业,越能发挥工业机器人污染物减排的作用。本文以工业机器人进口额存量指标为核心解释变量,区分了不同工业机器人的使用,同时将影响效应延伸到产业链传导上,丰富和拓展了现有工业机器人减排效应研究,为机器人等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中国绿色发展提供了决策思路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装备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汽车的生产制造中。在生产过程中,汽车车身的钣金冲压线是主要设备,其对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以及汽车的质量有着直接性影响,而冲压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因此,工业机器人作为可靠性强和灵活性高的机械设备被切实应用到冲压自动化生产线上,对汽车制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本文对工业机器人在冲压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工业机器人在企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能否重塑企业生存优势值得探讨。基于IFR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影响企业生存的效应与机制。结果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可以重塑企业生存优势,机器人渗透度每增加1%,企业生存概率会上升35.60%;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生存促进效应在非出口企业、民营企业效果更显著,政府补贴并未增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生存促进效应。同时,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生存促进效应在不同工业部门及制造业细分行业存在明显不同,该促进效应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显著。此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东部区域、高科技创新区域企业生存的促进效应更强;从作用机制来看,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生产效率提升和产出规模扩大均是工业机器人应用重塑企业生存优势的重要渠道。在数字经济时代,上述发现为下一阶段工业机器人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日本工业机器人从开发到进入普及阶段大约经历了十年的时间,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1980年在日本被称为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元年,产值较1979年增长85%,达784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8亿元),产量达19,900台,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1981年产值达1千亿日元(约11亿人民币),预计85年与90年产值分别达  相似文献   

16.
工业机器人与劳动力的空间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媛媛  张竞  周亚虹 《经济研究》2022,57(1):172-188
本文使用2005—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各行业运行量的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中国劳动力空间配置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减少了地区外来劳动力的迁入率,这一负向影响主要来自低技能劳动者。机制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与其应用规模和劳动力的迁移成本有关;从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看,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和户籍制度松绑的双重作用主要影响高技能外来劳动力的迁入。最后,在区域劳动力市场内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地区总就业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工业机器人产业为切入点,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为检索范围,利用TDA、Matlab等软件全面挖掘工业机器人专利数据,绘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专利地图,分析中国工业机器人专利申请年份、机构、技术分布现状、专利技术周期以及与世界周期的差异,可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专利布局提供可靠的产业技术情报。  相似文献   

18.
1994年,日本机器人市场规模为6003亿日元,据预测,至2000年时可达9500亿日元,2005年将扩大到1兆7000亿日元,前景十分喜人。 众所周知,日本机器人已广泛应用并普及于汽车、机电为主的制造业中,为产业自动化立下了汗马功劳。日本机器人在汽车生产线(点焊、弧焊机器人等)及集成电子流水线(接插、贴装机器人等)技术闻名于世,纷纷为各国所效仿。日本成熟的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继续加速前进的同时,已朝着建筑、医疗、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推动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已有研究主要从劳动力市场视角讨论了工业机器人的经济效应,而文章主要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对城市工业碳排放的影响。首先,文章构建包含工业机器人和能源投入的理论模型。理论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能够赋能城市工业碳减排。其次,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有效降低城市工业碳排放,推动城市经济向低碳方向发展,且具有长期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能够抑制非资源型城市、数字化水平较高城市、东部以及南方城市的工业碳排放,但对资源型城市、数字化水平较低城市、中西部以及北方城市的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工业机器人发挥城市工业碳减排效应的过程中,绿色技术创新和人机匹配度是重要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采用门槛模型发现,随着互联网普及率、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科技投入的提升,工业机器人减排效应呈边际效应递增态势,这意味着完善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是促进工业机器人减排效应的实现路径。文章的研究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低碳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欧洲机器人技术具有广泛的工业研究基础.21世纪欧洲机器人技术更加着眼于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外科设备、太空探索以及到世界各个角落执行危险任务.先进的机器人系统技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内容包括欧洲机器人技术平台出台的背景介绍、对其目标的阐述以及未来欧洲机器人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简要介绍,最后探讨了欧洲机器人技术平台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