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AM和石膏对坡地水分入渗及土壤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小区试验,研究内蒙古砂土地区坡地土壤表层施用PAM、石膏及其混合物后对产流、产沙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M对试验所用的砂土具有减小降雨入渗及减少土壤流失的作用,而施用石膏既可以增加水分入渗又可以减少土壤流失。施用PAM与石膏的混合物,在PAM用量为1 g/m2时,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入渗;在PAM用量为2 g/m2时,石膏用量大时入渗效果比较好,而在石膏用量为20 g/m2时,则不能起到增加水分入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河套灌区长胜试区把盐碱地治理成中低产田取得了成功的模式。为巩固改良效果提高改良后中低产田的土地利用潜力,对改良后的中低产田是性质与当地同期测试高产田的结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PAM对土壤入渗量和抗侵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试验模拟,研究了关于土壤中施加不同分子量聚丙烯酰胺(PAM)对土壤抗侵蚀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M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入渗率。分子量500万PAM对增加土壤入渗率效果更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子量500万PAM处理过的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减弱,而分子量由1200万PAM处理过的土壤抗侵蚀能力变化不大。PAM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量。  相似文献   

4.
沼泽排水土壤物理性质变化规律试验研究金瑞,杨晓红(内蒙古水利学校)(水利部牧区水利科研所)我国有沼泽约10kha,多集中在人口稀少的东北草原和青藏高原,这些沼泽地多数尚未开发,利用率和生产水平都比较低。随着我国畜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草场资源日趋紧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对PAM等高分子材料阻控侵蚀产沙功能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其对丰富水土流失治理基础理论和促进水土保持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高分子材料PAM和PG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入渗、坡面产沙的调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5°、10°、15°黄土坡面上施用PAM、PG可以提高土壤入渗率并缩短达到相对稳渗的时间、减少坡面产沙量,即对入渗、产沙过程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施用PAM和PG的各种处理中,PAM施用量为2 g/m2的增渗效果最为明显,PAM施用量为2 g/m2和PG施用量为200 g/m2的减沙效果较明显,但在5°和15°坡面上PG施用量为200 g/m2时反而降低了土壤入渗率,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施用PAM、PG后没有改变土壤入渗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规律和产沙量对径流量增加的响应规律,土壤入渗率与降雨历时呈二次多项式关系,产沙量随径流量增加呈幂函数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土壤物理学原理为指导,充分利用土壤基本物理性质,提出一种通过调整土壤剖面的分层组合方式,达到调控水土过程的技术,命名为人工分层配土(artificially?layered?soil,ALS)工程。为验证人工分层配土工程在水土调控方面的作用,开展室内积水入渗试验、植被蒸散发试验和野外干旱区土壤水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室内试验中,通过调整土壤剖面结构,人工分层配土显著提高了土壤的入渗能力,初始入渗速率提高 3 倍以上,平均入渗速率提高 67.57%,土壤累计入渗量增加 47.14%,同时降低了表层土壤含水量,减少 38.39% 土壤的无效蒸发量;野外试验中,分层配土处理组土壤含水量主要储存在地表下 31~50cm 处,而野外原状土土壤含水量主要位于表层土壤,且相较于原状土壤,人工分层配土耗水量减少 13.32%,耗水速率降低 12.90%。因此,人工分层配土工程实现了水土调控的目的,对干旱区水土资源调控和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温室模拟试验,研究人工土壤,经不同分子量和电荷密度PAM处理后团聚体水稳性的变化状况。试验结果表明,经PAM处理后土壤团聚体水稳性相对对照有了很大的改善,PAM分子量和电荷密度对土壤团聚体水稳性交互作用经历了由极显著到显著再到不显著的过程,并且分子量为1000万电荷密度为30%的PAM改善土壤团聚体水稳性效果最佳,在农业生态建设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干热河谷地区土壤物理特性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干热河谷地区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坡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环刀法分别采样,分析表明: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土壤侵蚀和土壤抗蚀性能的内在因素,干热河谷地区土壤贫瘠化特征明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和草地比耕地和荒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好,因此能有效缓解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蚀能力大小依次为林地>草地>耕地>荒地.  相似文献   

9.
详细分析了辽宁北票市大黑山生态修复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的物理性质,提出改良林分土壤结构,提高蓄水保土功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PAM对坡地降雨径流入渗和水力侵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渠昌  雷廷武  李瑞平 《水利学报》2006,37(11):1290-1296
通过野外沙壤土坡地人工降雨产流试验,研究了地表施用高分子聚合物PAM Polyacrylamide)对降雨径流量、径流含沙量、一次降雨土壤侵蚀总量等的影响。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了表面施用PAM用量对径流、土壤侵蚀影响规律的数学模型。对于所试验的洪积沙质壤土,PAM用量0.5g·m-2时,可以提高土壤的入渗率,减少径流量;PAM用量3g·m-2时,可明显降低土壤入渗率,增加坡地径流量。用量在1g·m-2时,PAM对土壤入渗率影响的效果不稳定,该用量是PAM对土壤入渗率影响的一个拐点或非稳定点。利用PAM调节土壤入渗率存在一个最佳值(最大入渗速率),对应的PAM用量为提高土壤入渗率的最佳用量,对于所试验的洪积沙壤土来说为1.0g·m-2左右。PAM的使用方法和用量对减小土壤入渗率也存在一个阈值,对于试验土壤此值在2.0g·m-2左右。不同用量PAM都能降低坡地径流的径流含沙率;当PAM用量较大时(2g·m-2),也能显著地降低一次降雨径流的挟沙总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鞍山矿区自然植被恢复条件下的铁矿矸石山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实地观测和室内分析测定,研究了铁矿矸石山土壤物理特征.研究表明:土壤容重随着废弃年限的增加而减小,废弃同期的阳坡由于风化滞后,其土壤容重大于阴坡.土壤自然含水量、饱和含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随废弃年限的增加呈同步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12.
黄河足沿岸许多地区农业生产的保证,但引黄灌溉必然涉及泥沙问题.借助于山东省西部引黄灌溉年限不一形成的天然试验场,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分析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分析了几年到几十年时间尺度上引黄灌溉对土壤物理性质的累积影响.结果表明,引黄灌溉引起了土壤容重的略微增加,孔隙度增加幅度小,出现土壤质地枯化趋势,细小泥沙颗粒入田促进了团聚体形成,但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应用空间对比法研究放牧干扰对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揭示人工林群落在人为干扰下的退化。  相似文献   

14.
冒建华  雷廷武  周清 《北京水务》2005,(2):24-25,31
研究了灌溉条件下,PAM对于土壤孔隙度的改变由此带来的对于紫花苜蓿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的影响,并且采用了实物对照、图表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有利于北方广大地区种植苜蓿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试论土壤渗透系数的经验公式和曲线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渗透性能是土壤主要物质性质之一,在水利部门设计灌排系统和改良盐碱土等方面是不可缺少的数据,本文重点阐述了土体平均颗粒直径值,砂粒含量和土壤渗透率之间相关关系,快速估算土壤渗透系数,并推导出经验公式和土壤质地渗透曲线图,通过进一步研究,努力探索出土壤渗透的内在联系,达到定向控制土壤渗透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探索适合滨海盐渍土区的水土保持技术,江苏省水利科教中心在东川农场采取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聚丙烯酰胺(PAM)同3种牧草对滨海盐渍土区实施水土保持。研究表明:PAM的施用对3种牧草均有促进土壤提高抗侵蚀能力的作用,可减少土壤侵蚀量,提升雨水截留量;1g/m~2的PAM施用后,其水土保持效率最高,可减少年侵蚀量42.8%~46.7%。PAM的施用可抑制土壤腾发总量28.7%~40.4%,增大土壤水分散失量5.0%~12.4%,有利于防治滨海盐渍土区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砒砂岩区土壤理化性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保国 《人民黄河》1992,(8):27-28,34
砒砂岩是中生代陆相碎屑沉积岩的泥岩、砂岩、砂砾岩的俗称,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的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达拉特旗、东胜市,陕西北部的神木、府谷县,晋西北的河曲、保德、偏关等  相似文献   

18.
《人民黄河》2015,(11):142-148
蒸渗器中的作物耗水量与土壤入渗能力密切相关,而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复杂,与降水、地表径流、表土结构、土壤密度、孔隙度、含水量和持水特性等关系紧密。对青海省大峡、礼让、官亭泵站3个典型灌区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分层次进行测定,并采用桑斯威特排水式蒸渗器进行土壤水下渗模型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大峡灌区土壤密度最小,具有较好的孔隙状况和持水特性,礼让灌区次之,官亭泵站灌区最差,这可能与官亭泵站灌区高程较高,土壤质地较紧实、孔隙较少有关。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官亭泵站灌区蒸渗器灌溉量最大,耗水量显著高于礼让和大峡灌区,蒸渗器土壤出流速率最小,但其变异系数最大,出流速率波动较大。蒸渗器中作物耗水量与土壤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体积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总孔隙度、孔隙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毛管孔隙度、饱和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开封惠北试验站进行清水灌溉、污水灌溉田间试验,探讨了污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土壤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水灌溉在冬小麦关键用水期更有利于对土壤水分的吸收;污水灌溉后对土壤有一定的重金属污染;污水灌溉对冬小麦的茎叶及子粒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能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灌水次数对土壤入渗影响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野外双环入渗仪和TST-70室内土壤入渗仪进行入渗试验,分析室内以1.35 g/cm3容重装土与田间翻耕地在0、1和2次灌水后的土壤入渗过程,研究Kostiakov入渗模型中各参数随着灌水次数的变化及田间与室内试验中入渗参数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灌水和室内装土试验均使经验指数α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大。同时,灌水和装土试验的Kostiakov入渗模型中第一个单位时间内平均渗吸速度i0较田间未灌水都有了明显的减小,经验指数α取值范围较有关资料中所给值小。4种处理中,一次灌水和室内装土试验的累积入渗量与时间双对数关系拟合很好,室内试验的误差分析值最小。因此,在利用Kostiakov入渗模型确定灌水技术参数时,应该考虑适用条件以及灌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