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宏观经济决策、调节、控制都要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的宏观经济信息为依据。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进展,我国原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完善与改革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已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行业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其经济收益的不断增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我国的宏观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房地产金融结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想要实现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合理增长,将房地产金融结构的研究作为重点对象,是非常必要的。房地产金融结构的合理优化以及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增长,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我国房地产金融机构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进而对其与房地产经济的增长关系展开了研究,希望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增长方式应该是:尽可能地节约使用资源和资金,尽量利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目前实际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瓶颈是劳动方面的诸多问题。需要规范国营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劳动者的行为,提高劳动力素质,并扩大开放,使国民经济转向知识、技能和技术的更高级和更有力的竞争。实行节约使用国内稀缺资源的政策;宏观上调节就业容量,使失业率保持在适当的水平上,国家积极地对劳动经济运行进行间接调控;有组织地将劳动力过剩劣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剩余优势;对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进行扶持;在不影响效率的前提下使收入分配公平化;政策上重视劳动力素质因素对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完善劳动者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 货币供给决策问题就是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增长速度问题。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平衡和国民经济的效率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个主要调节目标。国民经济的效率增长,是在相当一段调节考虑期间内,由结构平衡所允许的尽可能快的国民收入增长。这种效率增长的含义自然也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即一定时期存在的、可供挖掘的资源潜力得到充分利用状态下达到的大体均衡。显然,不同的经济成长目标下会产生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会形成不同均衡水平的供求关系。一个较低均衡水平的社会总供求关系肯定无法保证国民经济效率增长目标的实现。而一旦社会总供求关系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实现了均衡状态,国民经济效率增长的目标也就自然地得到了实现。然而问题在于,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各种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的矛盾运动的总体反映,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及失衡是由千差万别的个量  相似文献   

5.
在理论上探讨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3SLS和系统GMM方法,结合中国1982-2011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通过宏观经济稳定性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负相关,其中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加剧了经济增长波动性,资本项目收支失衡是形成通货膨胀波动的重要因素,而且经济增长波动性也加剧了通货膨胀波动,因此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投资和出口比重过大,消费需求比重过低.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加大的负面影响.为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力。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在控制房地产住房价格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使房地产业的发展更加趋于理性。文章分析了影响我国房地产经济周期波动的因素,并对房地产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联性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实现县域经济与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淼 《经济师》2009,(6):24-25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最基本的单元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因素,县域经济增长不能脱离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统筹,城乡统筹必将会为县域经济的增长创造条件。目前农村和城市在收入分配、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二元经济结构分割现象,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推进城乡统筹制度改革,是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文章根据对河北省各县域统筹发展指标的监测情况的调查论证,提出了在推进城乡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统筹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县域经济有效增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需求管理主要调节经济主体的购买力,使经济接近潜在的增长水平,属短期调节手段;供给管理主要调节生产者的积极性和供给结构,改变潜在的经济增长水平,可用于短期或长期调节。当前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问题既有周期性特征,但主要是结构性矛盾带来的趋势性问题,凯恩斯的短期刺激政策很难奏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认识上的理论升华,也是当前经济形势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需要在劳动力、资本、创新和政府4条主线上推进。  相似文献   

10.
一、扩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及我省今年投资思路1993年以来全国以抑制通货膨胀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取得了成功,使国民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同时也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新问题。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启动最终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三大因素来促进经济的增长。从全国的情况看,1997年消费、投资、出口三大因素的拉动作用分别为34.4%、33.0%、32.6%。今年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出口增幅下降,消费需求不足,必须相应加大投资的拉动力度。据国家计委有关部门测算,今年全国经济增长8%中,将有6个百分点要靠投资拉动,投资对经济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对中国总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加快中国农业经济的增长,有利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此,分析影响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因素,有利于我们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抛弃过去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不断促进中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理论思考社会对经济的运行如何调节和控制,决定于社会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要从产品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化。因此,在宏观经济管理上,必须充分利用价值规律,建立以价值控制为基本手段的国民经济调控体系,这样才能既搞活微观经济,又实现宏观经济控制的目的。直接掌握在国家手中并能够直接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价值运行状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成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蔡昉  都阳  高文书 《经济研究》2004,39(9):18-25,47
尽管通常的计算低估了中国的就业弹性 ,但调整后的弹性数值仍属偏低。为什么经济的增长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呢 ?首先 ,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自然失业是无能为力的 ;其次 ,在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节的周期性失业方面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所引导的投资方向往往是就业密集度较低的行业 ,进而导致反周期措施拉动就业的能力大为降低。因此 ,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推动高就业产业发展 ,应成为经济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美国因素”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方面。从贸易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美国经济的波动已经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可以预计。这种经济的依赖性会使中国经济不知不觉地纳入美国经济周期当中。因此,中国要警惕“美国因素”加大的趋势。重视自我增长因素的发展;同时调整贸易政策,采取多元化方针,尽量减弱美国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十一五”发展的主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宏观经济的话题,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如何转变,学术界探究甚少。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重要主体,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已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心环节来抓。研究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拟就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2004年我国经济走势判断(一)关于2004年宏观经济走势的不同看法。1郾认为宏观经济仍可能出现过热趋势的观点。2003年的经济过热趋势将继续对2004年的宏观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如果政府不及时采取宏观调控措施或调控政策效果不大,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加快,经济过热将进一步发展。2郾认为宏观经济不但不会过热,而且可能趋于过冷的观点。2004年中国面临着导致经济紧缩的十大因素,如果处理不当,经济不但不会过热,还会趋于过冷。这十大因素是:城镇失业问题将非常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不会太快;消费增长预期不会十分乐观;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收缩影…  相似文献   

17.
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展望三季度,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稳定,国民经济将继续稳步回升,消费持续旺盛,投资高位略降,外部需求降幅趋缓,工业生产形势继续好转,预计GDP将增长8.5%左右。由于当前经济发展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社会上对于货币政策调整的时机、通货膨胀是否出现、下一轮投资接力棒如何传递等焦点问题的看法出现分歧。因此,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力争科学、准确地把握形势,使宏观调控向着更加有利于保持平稳增长、实现结构改善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8.
消费是关系整个社会国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消费增长是产生新的社会需求、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对消费需求实施管理和调控,是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其中最为显的特点是,国民经济开始走出短缺状态的束缚,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经济增长方式开始由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转变,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如何通过刺激包括消费需求在内的各项需求,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已成为宁夏经济工作和决策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中国GDP高速增长具有恢复性增长和补偿性增长性质,属于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过程中的经济扩张初级阶段,总体上并不存在经济过热现象。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保持其连续性与稳定性,避免政策指导方针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速度饥渴”转变为市场经济时代的“速度恐慌”,发生非理性经济萧条。在2003—2004年间经济周期扩张初期,中国经济应该继续采取适度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取向,通过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逐步建立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宏观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成长的内在效率解决紧缩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骥 《经济学家》2003,70(2):50-54
我国最近几年宏观经济面临生产能力过剩、通货紧缩的问题,并不是单纯的供求关系所导致的结果。从宏观经济的内在增长效率来看,资本的高速增长是经济增长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要解决通货紧缩问题不单单是宏观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从调整产业结构、改革融资体系、减少收入差距等方面综合治理,使经济增长走向一个高效率增长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