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在金融危机后愈加突出,商业银行作为信用资源配给的关键部门,其授信行为在此背景下是否遵循了市场化原则还有待商榷。论文以中国上市银行2001-2012年的经验证据为样本,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后产能过剩下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行为。研究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遵循市场化原则。但是,基于控股股东持股结构视角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持股结构对在产能过剩下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行为具有负面影响,但该负面影响并不显著。论文从产能过剩视角为中国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行为趋于市场化和商业银行股权改革的红利逐步释放提供了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2.
在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下,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主要取决于银行的信贷经营行为,银行对可选择的贷款机会做出的信贷决策的质量是决定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信贷官作为银行机构的决策代理人,在不同的激励—约束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收益—风险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信息空间和决策偏好。信贷官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质量以及信息披露的行为,存在不同的策略空间,每一种行为策略选择都对应着不同信贷决策所导致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金融结构性因素既定的条件下,银行的治理结构因素,成为决定信贷效率的原因。在我国银行主导金融资源配置的结构下,金融资源配置效  相似文献   

3.
朱庆 《江苏科技信息》2007,211(3):25-27
信贷配给理论产生于信息不对称现象普遍存在的现实经济生活。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特殊信贷配给行为——关系型信贷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提出了一些消除我国商业银行关系型信贷行为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刚 《辽宁经济》2007,(1):44-44
商业银行信贷中的道德风险是难以完全规避的,因为信贷相关主体的利益矛盾是客观存在和不可避免的;参与信贷人员的道德观念、道德水平是参差不齐的;而且道德可变性决定了任何人都具有不道德行为的可能。道德风险不能被完全化解,但却可以控制。要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信贷的道德风险,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信贷融资中审批腐败与支付腐败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南旭光  孟卫东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127-131
文章将企业家在向银行寻求信贷融资时遇到的信贷腐败分为两类:金融机构中主管信贷审批的高层人员的审批腐败、负责信贷发放的基层人员的支付腐败。通过分析两种类型的腐败在项目寻求信贷融资时的影响,揭示信贷腐败与信贷融资之间的关系。指出两类腐败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基层支付腐败对信贷融资项目产生逆向选择,阻止了低风险项目的信贷融资行为,而高层人员倾向于和融资项目合作,并有旨在降低基层机构支付腐败的动机。  相似文献   

6.
信贷文化是指信贷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总称。农发行的信贷文化是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信贷文化是农发行的立行之本。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就必须用现代先进的信贷文化来规范各级行的信贷经营行为,确保国家信贷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只有构建健康的具有农发行特色的信贷文化,农发行才能不辱使命,才能兑现对国家、对公众、对未来的庄严承诺,才能有效地遏制不良贷款发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出口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是贸易成本融资约束制约了企业出口行为。文章构建离散动态选择模型,探讨信贷融资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及方向,发现信贷融资通过缓解贸易成本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出口行为。借助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和Heckman选择模型,文章从双重信贷(商业信贷和银行信贷)和双重出口边际(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角度检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双重信贷融资提高了企业双重出口边际,信贷融资促进出口的主要方向是扩大集约边际,且该促进作用因企业所有制和规模有所差异。因此,完善商业信贷市场以及改革银行信贷体系是推动中国企业出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出口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是贸易成本融资约束制约了企业出口行为。文章构建离散动态选择模型,探讨信贷融资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及方向,发现信贷融资通过缓解贸易成本融资约束影响企业出口行为。借助中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和Heckman选择模型,文章从双重信贷(商业信贷和银行信贷)和双重出口边际(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角度检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双重信贷融资提高了企业双重出口边际,信贷融资促进出口的主要方向是扩大集约边际,且该促进作用因企业所有制和规模有所差异。因此,完善商业信贷市场以及改革银行信贷体系是推动中国企业出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双重信贷担保的制度安排可以降低信贷风险,促成信贷担保协议的达成,但是,信贷担保各方的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行为,必然会致使双重信贷担保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博弈模型分析表明,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银行、担保公司和贷款人之间的博弈结果,信贷发放则是该博弈的均衡解,利率、保费率和贷款人的投资收益率等是影响博弈均衡的重要变量;双重信贷担保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但是,当贷款人的投资收益率低于临界点时,担保公司的抵触行为仍旧会在客观上加剧融资难。  相似文献   

10.
国有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已经发挥到极致,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发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微调。羊群效应可能使股份制商业银行模仿四大行的扩张行为,成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设计纳入信贷抵押品价值、抵押清算成本等因素的银行信贷决策模型,分析信息不对称的非竞争性信贷市场,得出结论:现实中存在的信贷配给是银行理性行为的结果;由于借款企业产权不明晰、信贷利率受管制等,信贷抵押很难成为有效的信号传递,容易形成混同均衡;较高的抵押清算成本降低了抵押品价值的信号作用,严重影响银行理性信贷选择。  相似文献   

12.
宗强 《中国经贸》2011,(12):102-103
在我国现有银行业监管架构和采取信贷规模管控的调控方式下,调控行为、监管行为和监管目标会明显影响信贷规模进而影响银行业创造货币的能力,从而可能在基础货币供应不变的情况下引起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动。因此,研究宏观调控行为、监管行为及其所指向的目标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是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完成货币政策目标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简述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针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资金供给不足、农村信用社的历史遗留问题、行政干预过多和农户自身的问题等分析制约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持续经营的原因.提出实现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持续经营的路径:采取多种途径增加小额信贷资金、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培养高素质的小额信贷从业队伍、建全小额信贷的风险防范和监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大学生校园贷款盛行、信贷安全事件频发的形势下,为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的校园贷款行为,文章从校园贷运作流程入手,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校园贷的利弊,归纳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了完善高校大学生校园贷款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何靖 《南方经济》2011,(9):57-72
融资约束的存在要求企业持有必要的现金以预防可能的流动性冲击。不同于以往研究,本文从融资数量的硬约束——信贷配给视角将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及其经济后果的考察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并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流动性冲击下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行为。研究表明:民营上市公司持有高额现金的原因出于在信贷配给约束下的预防性动机;在遭受流动性冲击时,增持现金对民营上市公司具有正向的价值效应,且信贷配给水平越高的企业这种正向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信贷营销激励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建文 《改革与战略》2005,50(10):17-22
从人的行为产生及循环出发,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营销激励存在的缺陷,通过对有关激励理论的分析和借鉴,设计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综合激励模型和薪酬激励模型。信贷营销激励必须贯穿于从信贷营销计划目标制定到信贷营销绩效实现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对信贷人员持续给予参与激励、目标激励、团队激励、授权激励、机会激励、情感激励和欣赏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应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7.
消费信贷是银行、信用社运用一部分资金用于满足居民生活消费需要的一种信贷行为。它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消费水平,促进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消费信贷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预见,它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扩展而日益壮大,并将成为银行信贷行为中的一种固有形式长期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信贷行为反应与分布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仅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且规模越大、股权资本越多的银行对货币紧缩姿态有更大的信贷行为反应,这隐含当银行业结构高度集中或监管当局实施严格的监管资本约束时,货币紧缩政策能较大地降低银行业的信贷供给。在政府普遍的隐性保险保护或支持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均由准备性的"保险"储蓄构成,货币紧缩未能显著降低或改变其储蓄基础与构成,其信贷缩减与银行借贷渠道隐含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所不同。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冲击下,即使市场观测到的银行信贷供给有重大调整或变动,那很可能是在央行货币政策姿态的暗示或督导下,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其信贷供给计划的主动调适,而非对其资金来源结构进行被动调整以适应信贷供给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全国性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信贷行为反应与分布特征,发现货币政策仅对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信贷供给有显著影响,且规模越大、股权资本越多的银行对货币紧缩姿态有更大的信贷行为反应,这隐含当银行业结构高度集中或监管当局实施严格的监管资本约束时,货币紧缩政策能较大地降低银行业的信贷供给。在政府普遍的隐性保险保护或支持下,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储蓄资金均由准备性的"保险"储蓄构成,货币紧缩未能显著降低或改变其储蓄基础与构成,其信贷缩减与银行借贷渠道隐含的微观传导机制有所不同。在央行货币政策的冲击下,即使市场观测到的银行信贷供给有重大调整或变动,那很可能是在央行货币政策姿态的暗示或督导下,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其信贷供给计划的主动调适,而非对其资金来源结构进行被动调整以适应信贷供给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卫彦琦 《科技和产业》2012,12(6):140-143
主要从内部性即行为金融层面和外部性即资本监管层面来分别讨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和资本监管的亲周期性,并通过运用EVIEWS软件中的葛兰杰因果检验与相关性分析,验证我国商业银行的亲周期性。最后围绕如何减缓我国商业银行的亲周期性,从银行内在信贷机制,银行外部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