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五”期间,福建省各级旅游部门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运用“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旅游重点产业,抓好旅游行业两个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九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出现了五个新变化。  相似文献   

2.
临沂市旅游形象定位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地形象设计、推广是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形象定位是其重要环节。本文确立了临沂市旅游形象定位:整体旅游形象-“沂蒙好风光”和类别旅游形象-“绿色沂蒙,休闲养生”、“历史名人,文韬武略”、“两战圣地,沂蒙精神”及“蓬勃发展,满意服务”,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3.
《唐山经济》2007,(6):31-32
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绿色产业”和“朝阳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近年来,乐亭县委、县政府充分挖掘县域内独特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龙头、蓝色旅游为支撑、绿色旅游为补充的三色互动的旅游发展总体思路,全县旅游产业迅猛发展,200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92.6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4000万元,创社会效益2.6亿元。  相似文献   

4.
最近,参观考察了成都市近郊区三个“农家乐”旅游点。成都是最早开展“农家乐”旅游活动的城市,由于其特色突出、发展迅猛,使小小的旅游项目做成了大产业,成都市所辖19个区(市)县“农家乐”已达5000家以上,年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超11亿元。通过这次参观考察,加深了对“农家乐”旅游的认识,也加深了进一步发展石家庄市“农家乐”旅游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龚读法 《中国报道》2013,(11):78-78
临安位于杭州西30公里处,是首批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拥有“国家级生态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慢生活旅游名城”、“浙江养生福地”等“金名片”。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为主导产品的临安旅游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健康休闲旅游的目的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阐述了关于文化旅游四种类型的定义,概述了文化旅游中的“文化”与“旅游”的涵义及二者的关系,重点剖析了文化在文化旅游中的价值作用,强调其价值作用主要体现在文化可提升文化旅游资源品位、有助于找出文化旅游者旅游行为的规律、主导文化旅游形象定位与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时期游客对旅游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界对品质旅游的已有研究多侧重旅游供给品质的提升,而对旅游需求品质的关注相对较少。关注旅游需求品质,采用扎根理论的技术手段对网络游记进行文本分析,挖掘品质旅游时代的游客诉求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品质化是游客的核心诉求,且在技术支持与保障体系的保障下,具体表现为产品品质、服务体验、主客交互与文化需要四大旅游诉求。游客诉求体现出“身体需要”与“精神需要”内部的品质化升级,以及旅游诉求从“身体需要”向“精神需要”的转向与升级,对旅游业提质升级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池永强 《宁波通讯》2012,(18):43-43
2011年11月21日,由宁波市旅游局携手浙江省旅游协会、中国市场学会、经济观察报社共同主办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营销事件评选”颁奖典礼在宁波举行,揭晓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旅游营销事件奖”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优秀旅游影响事件奖”的榜单,对两年来国内旅游营销的成功案例进行盘点,在业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中国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魏小安在颁奖典礼上给予了高度评价:“浙江人能够为全国的旅游事件营销搭一个台,这是浙江人的大气;同时又能够借助营销别人来营销自己,这是宁波人的聪明。”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2013,(5):160-167
2012年,重庆市旅游坚持实施“大项目、大投入、大营销”三大战略,不断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成功创建“世界温泉之都”,极大地提升了“重庆非去不可”旅游品牌整体形象。全年共接待2,9亿人次,同比增长30.7%.旅游总收入1662.05亿元,同比增长31.2%。2012年重庆旅游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亮点:  相似文献   

10.
杨晓云 《今日重庆》2010,(12):124-125
2010年,重庆旅游是可喜可贺的一年,1-9月首次实现旅游人数破亿大关,创旅游收入676亿元,重庆旅游呈现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市旅游局围绕一圈两翼战略部署提出“一心两带”发展目标,打造以“一小时经济圈”为西部旅游集散中心,把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分别打造成“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民俗生态旅游带”。  相似文献   

11.
沈国斐 《浙江经济》2005,(14):59-60
自1999年起,我国开始推行“春节”、“五一”、“十一”三个七日长假,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旅游热潮,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假日旅游经济。假日旅游经济的兴起,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年的“五一”黄金周,浙江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850.7万人次,旅游收入68.22亿元。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假日旅游经济也面临许多困难,如果不加以积极引导,有可能逐渐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12.
流泉 《福建经济》2001,(4):34-35
“九五”期间,我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兴办的旅游发展战略,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抓,使旅游业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带动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进入“十五”,各地不但继续顺应“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协作”的趋势,不断调整符合旅游经济发展规律的新思路,瞄准旅游市场的热销点运用市场规律运作,而且还借势发力,各显神通,加大力度,开辟特色,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使全省旅游业呈现出风格多样,特色突出、软硬俱佳、欣欣向荣的景像。  相似文献   

13.
呼吁设立“中国旅游日”,是2009年春天旅游界的舆论热点。2009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一些全国政协委员发出了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呼吁,经媒体大力度的宣传以后,一时曾占据了报刊的相当版面。在此之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2月25日邀集部分专家,专题座谈了设立“中国旅游目”,座谈内容也在旅游专业媒体作了全面的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4.
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景区点,是旅游业的主要产业要素之一。通过多年的开发建设,上海旅游景区业初具规模,对推动都市旅游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上海景区点吸引率逐年递减,景区点的“非景区化”状态、莆区点的“非旅游化”管理等问题影响了景区业的进一步健康发展。直面世博会,为将上海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上海旅游景区业应以创新发展为根本,革故鼎新,大力开发都市型旅游资源,优化旅游景区产业结构,加强景区点的“旅游化”管理,在不断发展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颁布的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战略目标。2011年八月国务院提出,联接澳门的横琴岛,实行比经济特区更特的“一线放开、二线管好”模式。本文结合澳门、横琴的新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从战略高度深化认识和创新‘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营造世界旅游休闲产业链和聚集区”、“重点开发构建横琴旅游休闲聚集区”等新思路,以求共建“澳门一横琴”一体化的“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凉山模式”高端研讨会6月25日在北京召开,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暨西昌市人民政府旅游产品推介会同期在京举办。据了解,凉山州是四川汶川“5·12”大地震以来和四川省在6月15日首批恢复启动13个市州旅游市场后,全省第一个进京推介旅游产品的地区。据了解,近年来,凉山州委、州政府立足全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民众参与”的原则,举全州之力打造旅游,实现了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星 《中国西部》2012,(7):30-35
2008年,四川经受住地震“大考”,成功树立了“汶川地震百年不遇·四川旅游依然美丽”的安全旅游形象; 2009年,四川旅游达到震前水平,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2010年,四川旅游总收入达到1886.09亿元.同比增长28.1%; 2011年,四川旅游总收入达到2449.15亿元,同比增长29.9%。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取得骄人成绩。  相似文献   

18.
《宁波通讯》2009,(5):F0002-F0002,1
石浦镇党委、政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实施“工业强镇,旅游兴镇,渔业稳镇,港口促镇”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千强镇”、“全国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改革发展试点镇”、“省级文明镇”、“省级旅游强镇”等众多称号。  相似文献   

19.
山东     
《走向世界》2014,(6):10-11
山东“2014贺年会”启动发布十大经典旅游线路 2013年12月30日,山东省旅游局在济南举行“2014年好客山东贺年会旅游产品发布会”,并宣布2014年“好客山东贺年会”正式启动。本次产品发布会重在推介产品,面向全国乃至海外游客,推出山东年节期间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在发布会上,省内17地市各自推出了针对“贺年会”的两道丰盛旅游大餐,一项是各市二日游、三日游的线路产品,另一项则是凸显出年节期间浓郁地方年俗特色的“过大年”主题产品。两条线路产品的共同推出,既体现了山东年俗旅游特色,  相似文献   

20.
韶山是以毛泽东故居为依托,由革命纪念地发展起来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辖 5乡 3镇,面积 210平方公里,人口 10万,其中,农村人口 8.5万。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及全市人民对韶山的发展进行了广泛调研,深入思考,初步形成了“旅游带动、兴工强农”的发展战略思路。一致认为,韶山优势在旅游,潜力在旅游,出路也在旅游。韶山的个性特征决定市域经济发展定位不是“农业”市,也不是“工业”市,而应当是“旅游”市。 一、正确看待旅游业在韶山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把旅游业作为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