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经济特区的基本功能定位是在我国开放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先走一步的试验区,这个实验的内容又是因情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我国特区的性质和定位根本不同于国外经济特区明确特区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验区,对当前特区建设和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珠海,因中国最早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而家喻户晓,以“蓝天、碧海、沙滩”的“百岛之市”而享有美誉;以昔日边陲渔村今日已成为南中国一个花园式海滨城市而闻名全国;以毗邻港澳成为“一国两制”的交汇点而令世人瞩目。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珠海历经25年的凯歌猛进,经济社会各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申勇 《特区经济》1996,(3):20-21
<正> 本文从体制转变入手,以独特的体制转折成本有关理论为基础,着重对比分析了特区和内地的体制转折成本的差异,提出了特区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体制转折成本分析 经济体制既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同时又是稀缺资源的具体配置方式。一般来说,它有两种形式:一是计划经济体制;另一种是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两者可以相互转变。当一种体制运转不灵,缺乏效率时,就会在既定经济制度框架下或者在改变经济制度的同时,转向另一种新的高效运转的经济体制。当一种体制向另一种体制转变时,会花费一定的成本。这种成本就是体制转折成本。 影响体制转折成本的因素主要由以下方面构成: 1、经济体制转变前的状况。包括经济体制转变前的企业制度状况、所有制结构状况、社会保障状况、市场体系状况、宏观调控状况、人的素质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状况等等。经济体制转变前的状况是影响体制转折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体制进一步转折的基础。如果经济体制转折前的状况好,体制转折成本就会低些。如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过渡中,产权界定清晰,交易成本就会低一些。相反,经济体制转变前的状况差,体制转折成本就会高,如有些地区市场体系没有建立,要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就要花很大的成本去建市场  相似文献   

4.
黄育新 《南方经济》2003,(11):74-76
198 8年在汕头特区召开的第三次经济特区讨论会 ,是在中央提出加快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这一重大决策之后召开的。这次讨论会由广东经济特区研究会、广东经济学会、汕头、深圳、珠海特区经济学会共同举办。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广东、福建、北京、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共 6 0多人。研讨的主题是探讨经济特区如何进一步推进、实施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以加快特区前进的步伐。会议的理论研究成果 ,集中反映在许隆、黄兰淮主编的《中国特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0年 1月出版 )一书…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经济特区的伟大实践呼唤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必须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特区经济学,最近笔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新的思考,现提出来跟大家一起商讨。 一、社会主义经济特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理论上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6.
历史经验表明:涉及全民族命运的理论中隐含的任何微小差错或疏漏,都可能在实践中酿成巨大灾祸。市场经济的大潮已然涌起,现于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暴露出理论探索方面的种种不足。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理论实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左连村  贾宁 《南方经济》2010,(10):78-80
一创新是经济特区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国的经济特区建设创造了一个东方神话,特区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然而,经济特区的这一历史性传奇的诞生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创新。甚至可以说,没有新就没有特区,中国经济特区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8.
何永乐 《特区经济》2005,(1):247-248
一、特区经济发展中计算机教育的重要作用 经济特区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通往世界的桥梁。1979年创办经济特区,经过5年的努力,取得初步成功。国务院马上推广特区经验,于1984年5月宣布开放了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等14个沿海城市。同年10月,中共中央又做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比较不发达地区,沿海、内地和边疆,城市和农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等条件较好地区的开发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提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新阶段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滨海新区纳人国家总体发展战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11.
<正> 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国际经贸合作与竞争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崭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处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环境,其对外贸易的拓展也遇到一些新问题,必须寻求新的对策.一、国际经贸形势及其对我国特区外贸发展的影响(一)国际经贸关系调整的新趋势与特区外贸发展的机遇及挑战.90年代国际经贸关系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它处于战后最为剧烈的大调整阶段.1、国际经贸关系大调整日益显示出其结构的非均衡性质.尽管90年代国际经贸关系大调整过程是全球性的,但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下,其调整程度与力度的地区分布结构不均衡性质日益明显.从总体上分析,由于80年代经济保持较高增长率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亚太地区在当前国际经贸关系大调整中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对于我国经济特区来说,外贸发展可能借助全球特别是区域经济繁荣跃上新水平、新的结构层次和新的效益标准;另一方面,亚太地区将成为全球经济角逐的主战场,国际分工领域的激烈竞争使各国更加注重贸易争夺,若特区外贸在亚太及全球竞争中落败,则将宣告我国经济特区走向全面衰亡.2、虽然国际市场竞争愈趋激烈使贸易保护主义不可避免,但贸易自由化将日益成为国际主流.因此,我国经济特区对外贸易发展环境正逐步  相似文献   

12.
从世界经济特区的演进看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宇 《特区经济》2002,(10):33-34
一、世界经济特区的演进 经济特区也称经济自由区或自由经济区,是主权国家或地区实行与国内其他地区相异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特定经济区域。……  相似文献   

13.
14.
<正>经济特区的设立及发展已成为当前许多转型经济从计划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经济特区对其所在地区的发展到底产生什么作用,进而讨论经济特区对体制改革及促进经济市场化所扮演的角色.另外我们也参考匈牙利、南斯拉夫、波兰等其他转型经济的实例及经验,作为借鉴.一、经济特区与地区发展的理论基础在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中不少讨论到一个地区的发展与该地区某一个特别发展的城市及中心相互间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引用这些理论来帮助我们了解经济特区对地区发展所能产生的影响及所发生的作用.这些理论中,人口及资本的流动及使用特别重要,同时该地区的出口贸易也是一个推动地区发展的基本动力.一  相似文献   

15.
论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特区经济发展战略福建社会科学院亚太经济研究所夏桂年TRENDSFORWORLDBCONOMICDEVELOPMENTINEARLY21STCENTURYANDECONOMICDEVELOPMENTSTRATEGYFORS...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外资来为本国的工业化建设服务不仅有必要,而且是"必然".也就是说,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它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规律了.历史的进步离不开各个国家(地区)之间的物质、人员、技术知识交流,这种交流可能在火和剑的暴力征服中进行,可能在兄弟般的合作互助中进行,也可以在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中进行,它可以是平等的,也可能是不平等的,然而总之,它是割不断的。  相似文献   

17.
“深港合作建设前海现代服务业示范区,不仅是产业发展的试验,也是制度规则的试验。”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20日在前海合作区发展规划说明会上称,前海试点是一项重大历史性工程,是特区中的“特区”,将全面借鉴香港在政府管理、法律制度、运作规则、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先行先试的前提,是“用好特区立法权”。  相似文献   

18.
中外经济特区的模式差异与我国特区发展转型的思考厦门大学外贸系黄建忠,陈钟婷一、中外经济特区的经验模式比较与我国特区模式评价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起步于15世纪的西欧。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特区尤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相互间既有普遍性,又各具特色。以中国经济特...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范围从2011年5月1日起扩大到全市,这无疑为汕头的新一轮腾飞和跨越式发展,带来了机遇,汕头应紧紧抓住特区扩围的机遇,谱写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从特区到试验区:中国特殊区域战略措施的演进与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特区与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都是中国特殊的区域战略措施,但它们是在不同的背景下设立的,不能混淆其区别。中国特殊区域战略措施可分为三个层次,即经济特区、全面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局部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三者在设立的初衷、区域与主体方面是不同的。随着改革与发展的推进,未来趋势必然是将重点放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能否在体制机制方面明显创新,是新试验区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