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6年-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和验证了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碳排放水平下,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可以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绿色金融可以同时通过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助力经济低碳转型。但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在高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的调节机制没有发挥出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为负向,在低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发挥了正向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
“双碳”目标为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色金融则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然而,现有实证研究主要针对绿色金融对碳达峰的影响(碳减排效应),鲜见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个维度探究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经验分析,且缺乏对相应空间效应的检验。本文认为,绿色金融会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有利于绿色发展的生产活动,促使更多资源被配置在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领域中,这将减少单位产出的碳排放量并增强地区碳移除能力,进而推动实现碳中和。具体来讲,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活动中节能减排投入的增加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清洁化,进而从碳减排维度赋能碳中和;有利于通过绿色农业和林业开发提升陆域碳汇能力,进而从碳移除维度赋能碳中和;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产业结构及外资结构低碳化和生态化转变,进而从碳减排和碳移除两个维度赋能碳中和。同时,在绿色金融发展、碳排放和碳移除的空间溢出作用下,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运用动态SDM模型对2010—2020年中国30个样本地区的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和碳赤字水平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本地碳减排和碳移除进而降低本地的碳赤字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相邻地区的碳排放和碳赤字水平;总体上看,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短期效应大于长期效应;此外,节能环保支出增加、能源消费结构清洁化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等可以抑制碳排放量的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可以促进碳移除能力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则可以同时促进碳减排和碳移除。相比现有文献,本文主要进行了如下拓展和深化:一是在理论上较为系统地探讨了绿色金融赋能碳中和的传导机制,二是将碳赤字、碳减排和碳移除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检验了绿色金融发展对碳中和的促进作用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发展不仅会助力本地碳中和的实现,还会对相邻地区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应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绿色金融发展的积极效应,强化其对资金流向的引导作用,并加强绿色监管,着力解决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绿色资源错配等问题,尤其应重视和避免“漂绿”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绿色、环保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绿色金融之风正悄然兴起,开展绿色信贷将成为未来信贷业务发展的重点.我国最早开展绿色信贷的是兴业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中碳金融的倡导者,兴业银行一直投身于实践,在发展碳金融方面开创了多个“中国第一”,其各项数据更具代表性.以其为研究对象,通过净利润、总资产、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分析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银行竞争力的影响,为银行业开展碳金融业务提供依据,并从中总结出能够支持碳金融市场长期发展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自2002年赤道原则提出以来,绿色金融在全世界得到较快推广,我国的绿色金融业务也取得了初步发展.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近年来,如何切实实现可持续发展亦是学界十分关注的焦点问题.解决这一焦点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所以以绿色金融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有其必然性.本文以绿色金融的理论为基础,探讨绿色金融业务实践对我国银行业的意义,并分析其发展必要性.我国银行业的绿色金融发展中,应该坚持绿色金融理念,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与我国银行业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相结合,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金融经济发展道路.本文针对我国银行业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我国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设计了金融发展规模指标、结构指标和深度指标,对陕西、西北及全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并做出比较分析,揭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因果导向.提出加大信贷投入、建设良好的金融环境、加强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作用、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绩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惠平 《西部金融》2007,(6):9-11
本文在分析陕西省能源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形势下金融支持能源产业发展的特点与问题,同时提出加快金融创新.推动陕西省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发展阶段中国绿色发展亟须全面构筑数字金融发展新优势。引入绿色福利指标,构建了以绿色财富、绿色增长、绿色治理和绿色福利为特征的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构建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绿色发展水平呈现攀升态势,但区域差异较大,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数字金融能显著促进绿色发展,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的绿色发展水平上呈现倒“U”型特征。分区域回归表明,数字金融对东部地区绿色发展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分维度回归,相较于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使用深度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从作用机理看,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推动绿色治理和绿色增长来促进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测算的甘肃省14个市州2015-2020年绿色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构建空间联立方程模型,分析甘肃省绿色普惠金融发展与乡村振兴之间的交互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一是甘肃省各市州2005-2021年乡村振兴水平和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均得到显著提升,但区域之间的增长差异较大;二是通过空间联立方程模型测度出绿色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之间存在正向交互影响:绿色普惠金融提升1个单位,乡村振兴水平提高0.62个单位;乡村振兴水平提升1个单位,绿色普惠金融提高1.59个单位;三是甘肃省绿色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之间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但存在差异:邻近市州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对本市州乡村振兴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邻近市州乡村振兴发展对本市州绿色普惠金融发展存在挤出效应。最后,本文对未来甘肃省如何推动绿色普惠金融更好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辽宁省已经出台了相应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方案,并将能源消耗和碳减排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本文选取辽宁省鞍山市等6个存在资源枯竭问题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选用石油、煤炭的能源结构作为投入指标,人均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期望产出指标,同时将“三废”等重要污染物产生量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用DEA模型对辽宁省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城市低碳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面对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形势,绿色金融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促进了金融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但如何解决绿色金融实践的风险管控问题,已成为绿色金融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针对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治理绿色金融风险的制度安排和有效模式十分必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及第三方应共同探究多边协作、混合治理的方式和路径,明确不同参与主体的功能定位和操作模式,分析推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制度保障问题,构建绿色金融风险管控的激励约束综合治理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的绿色发展,银行业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但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绿色金融总体比例低、绿色金融体系不完善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我国应积极采纳赤道原则,建立相关信息披露制度及有效激励补偿机制,设立绿色金融服务部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金融体系,促进我国银行业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能源消费需求日益不断扩大情形下,发展低碳能源金融是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及基本措施,但目前低碳能源金融存在着社会认识不足、管理体制不适应、能源科技基础薄弱等问题.政府应当加大低碳能源金融发展战略宣传力度,提高金融全行业低碳能源金融意识;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新低碳能源金融发展的金融业务运作模式;加大对低碳能源金融发展支持力度,优化促进低碳能源金融发展之政策环境;强化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加强企业与金融业的协作;加大对能源科技开发与应用的支持力度,提升我国能源科技整体实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愈发地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绿色金融的理念便被提出,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可以说,绿色金融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然而,即使经过多年的研究,学术界依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理论体系,这使得深入的研究难以继续开展。本文将通过绿色金融的含义、表现和实行措施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绿色金融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活跃的金融部门,对绿色TFP的提升有关键作用。然而,城市作为现代经济的载体,如何通过金融发展的传导效应影响绿色TFP,现有研究往往语焉不详。本文理论分析了城市化对绿色TFP的直接作用及通过金融发展的间接传导效应,并借助"一带一路"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化对绿色TFP有着先抑制后促进的直接影响。通过金融发展中的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规模的间接传导效应,城市化进一步恶化了绿色TFP的增长。门槛效应表明,城市化在以资本市场衡量的较高金融结构下,对绿色TFP有正向的传导效应,而金融效率、金融规模则不存在这一促进机制。一方面,应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是破解当前城市化自身对绿色TFP负向影响的核心。另一方面,随着金融部门的日益重要,应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优化改善金融结构、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经济与生态平衡问题,我国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创建绿色金融体系,以减少碳排放。本文基于2017年出台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绿色金融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和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显著抑制了碳排放,且消费结构升级在绿色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占比较低以及碳排放强度较高的省份更显著。因此,要发挥好试点地区先行先试的作用、倡导全民“绿色低碳”消费进而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同时因地制宜地搞好绿色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绿色金融是我国促进"两高一剩"产业转型、建设绿色环保社会的关键一步,从理念、目的和发展前景等方面区别于传统金融,代表了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从我国"赤道银行"的数量、绿色信贷、绿色信用卡、碳排放权交易的发展现状来看,当前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缺乏统一的标准、市场参与度低、相关产品创新力不足以及缺乏专业型人才等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绿色金融的对策建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各省市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我国自1972年参加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起,便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1981年至今,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各省市及金融机构也纷纷采取措施,促进绿色金融及绿色经济的发展,我国绿色金融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目前来看,吉林省的低碳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在中等.因此有必要从吉林省绿色金融大发展现状出发,与全国发展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吉林省绿色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及做法,提出加快吉林省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选取15个指标构建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陕西省2005-2019年制造业数据,采用熵值法计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对金融资源规模、结构、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构建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十四五"时期,陕西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将呈现稳中有升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17年—2021年辽宁14个地级市宏观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财政、金融以及二者协同支持经济绿色发展的效率进行测度。研究发现:财政金融在支持经济绿色发展方面存在协同效应,二者协同支持效率高于财政或金融单独支持经济绿色发展效率;剔除环境变量及随机噪声影响后,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经济绿色发展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地级市之间财政金融协同支持经济绿色发展呈现非均衡性,“一圈一带两区”的发展战略可以缩小区域间财政金融协同效率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构建辽宁经济绿色发展的财政、金融“双维”支持体系,加大对环保节能、低碳转型等绿色技术的投入,发挥“一圈一带两区”的区域发展战略优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绿色经济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有力支撑.现阶段,吉林省绿色金融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来看仍处于低水平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配套制度不完善、信息共享机制缺失、市场主体积极性差、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制约着吉林省绿色金融的长远发展.基于此,吉林省应尽快打造具有省级特色的绿色金融制度框架,构建省级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激励制度并建立完善的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