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微观面板数据的中国农民预防性储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CHNS数据集,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对1996~2003年中国农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进行经验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农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行为。农民的不确定性感受引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在于通过积累性的储备来抵御未来的风险,农民持久收入的稳定提高能显著减少其预防性储蓄动机。我们还注意到,农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反而促使其增加预防性储蓄动机,对此的一个合理解释就是,农民所承受的教育负担相对过重。  相似文献   

2.
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对预防性储蓄有挤出效应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垩 《南方经济》2010,28(9):64-72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和倍差法,分析1998年的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对预防性储蓄的影响,实证发现: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对预防性储蓄没有挤出效应;对贫困个体而言,医疗保险改革甚至使其增加了预防性储蓄。医疗支出风险并没有随着改革的推进而降低,是我国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对储蓄没有影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农村金融效率、金融相关率、储蓄投资转化率等一系列指标衡量山西省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并基于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理论,研究了山西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协整检验表明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相关率、储蓄投资转化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②格兰杰因果关系表明山西省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相关率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储蓄投资转化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彼此不是格兰杰原因;③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山西省农村金融效率、农村金融相关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期正向效应,而储蓄投资转化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相应较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1978-2010年省级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政府民生支出对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民生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挤入作用,但其政策效应存在着的地区和城乡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城乡居民具有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其中支出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负向影响大于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1978-2010年省级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考察了政府民生支出对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民生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挤入作用,但其政策效应存在着的地区和城乡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使得城乡居民具有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其中支出不确定性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负向影响大于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储蓄,特别是预防性储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经济变量间的互相影响,论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对于预防性储蓄中不确定性的偏好逐渐发生改变,这包括从初期的失业风险,到后期对于社会福利不确定性风险的关注.同时,社会福利不确定性中医疗和住房影响因素较大,而教育作为一种投资,相对于前面两种纯粹的消费,其影响程度较小.而中国居民消费产生持续减少很有可能是由于渐进式改革对于人们预期产生持续的冲所引起的.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小人们的不确定性预期,同时,有针对地加大对于医疗和住房的改革力度,尤其是医疗,这也符合我国当前正在推行的改革措施,同时改革措施尽量不要产生很长的政策时效期,或者持续不断地推出改革政策会导致居民的预期产生持续性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预防性储蓄理论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本文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研究框架,根据中国居民消费、储蓄的实际调查数据,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研究中国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文章的结论为居民的收水平低,消费的生命周期特征,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的存在是造成中国居民消费行为变异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了刺激居民消费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医疗保险对预防性储蓄的挤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医疗保险的实施可以减少经济个体面临的风险而影响个体的消费和投资(储蓄)的选择,对个体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产生挤出效应,增加消费。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两期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这种挤出效应。从宏观效果上看,大范围的社会医疗保险计划有助于缓解目前对中国高储蓄的担忧,这种制度性的规避风险安排比预防性储蓄的自我融资方式能提升整体的社会福利效果。本文最后就此对中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OLG模型框架下研究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关系,结果表明,储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跨期效应,上一期的储蓄对当期的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在实证层面,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发现,1979—2011年我国的居民储蓄能显著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原因,并且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基本一致的特征。文章研究表明,过去30多年我国城乡居民的节俭行为实际上为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诸多学者从预防性储蓄的角度解释我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的现象。然而,作者通过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支出分组数据的研究发现,1996—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预防性储蓄占储蓄增量的比重仅为24.5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4.32%,并且,所有的收入分组都具有较低的预防性储蓄边际收入倾向,这说明预防性储蓄对于解释我国储蓄持续增长和消费疲软的现象十分乏力。  相似文献   

11.
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的居民消费水平过低。2008年中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37%,而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这一比例都接近或高于5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特有的增长模式和过高的预防性储蓄水平。过高的预防性储蓄是因为与养老和健康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以及高等教育费用的增加。这种"高储蓄、低消费"倾向被认为是导致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和全球经济失衡的关键因素,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2.
四季度末,我行根据工作安排,在海西二市一县二行委地区进行了城乡居民储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海西地区当前居民收入无较大增长,通胀预期心理仍强烈,物价水平偏高,居民参加储蓄的心态相对稳定,但储蓄在行业、地区分布不均衡,差别大。同时我们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海西地区储蓄发展问题做了调查和分析,现就以上问题做如下分析和探讨。 居民储蓄问卷调查 一、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幅不大。调查中发现,在国家工资制度改革后,由于海西地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企业效益不佳,亏损面积增大,职工工资不能及时足额兑现,加之市场物价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无实质性增长。与之相应地在问卷中反映出:选择收入水平在100—300元的占57.3%,300—500元的38.54%,500—800元的占4.16%。说明海西地区中低收入的居民占比较大。同时选择500—  相似文献   

13.
Feldstein-Horioka之谜的中国经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春海 《世界经济》2007,30(1):39-48
本文在对Feldstein-Horioka之谜及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利用1978~2004年的数据,分析中国的储蓄-投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在长周期样本中,中国国内储蓄和投资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并且国内投资对国内储蓄的敏感系数较高;在分阶段的短周期样本中,资本流动性的变化对储蓄-投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资本流动性不能解释中国储蓄-投资关系的特殊表现,主要原因之一是储蓄行为和投资行为的不可分性,另一个原因是经济增长阶段和增长模式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金言  周守文 《江苏经济》2003,(12):58-59
据人民银行统计,今年以来居民储蓄快速增长。8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机构)本外币并表的居民储蓄余额为10.67万亿元,同比增长17.9%。事实上,近5年来居民储蓄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1998年到2002年的5年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率达62.7%,平均每年递增17.1%,但同一时期  相似文献   

15.
王冬  王新 《南方经济》2014,(6):42-55
本文使用省(市)数据研究收入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一)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城镇居民消费增速只有确定性环境下消费增长的30.5%;(二)我国城镇居民尽管普遍存在着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但是各地区储蓄动机不平衡,其中西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且中部和东部差异较小,西部与中部和东部差异最大;(三)样本期间全国及分地区城镇居民相对谨慎系数呈下降一平稳一上升的走势。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慢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区域和时序差异提示我们: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各地区收入结构和储蓄动机的因素。本文的创新在于提出:全国性和区域性经济环境或经济政策差异,会造成不同地区的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强度发生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西方预防性储蓄假说在理论和实证上的不断发展,国内学者也开始运用预防性储蓄假说对我国转轨时期储蓄高增长和消费不振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逐渐从早期的定性分析为主过渡到实证研究为主,成果众多。本文将主要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介绍预防性储蓄假说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几点与实证研究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储蓄,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储蓄总额、储蓄增长额、储蓄增长率等指标已经成为衡量某个国家经济稳定程度及其发展势头的重要标志。储蓄,关系到金融机构的经济活动,城乡居民存款是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吸收储蓄是金融机构组织信贷资金的重要途径。储蓄,还当然地关系到储户的家庭生活,存折是家庭富裕的象征,储蓄数额则是衡量一个家庭生活水准的标准。因此,储蓄无论对国家、对银行,还是对居民家庭都是重要的,研究储蓄行为是有必要的,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该文认为收入假说难以解释居民消费的一些特殊现象,而预防性储蓄消费函数理论和生命成本假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好地解释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特征的理论平台。作者从预防性储蓄消费函数理论和生命成本假说入手,提出了积极采取有关措施,提高我国居民消费率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部论丛》2006,(5):89-89
目前,储蓄依然是城乡居民理财的主要途径,怎样才能通过储蓄有效地增加自己的收益呢?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合居民消费习惯、可支配收入、实际利率、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延迟退休等因素,运用预防性储蓄异质性理论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以我国31个省市2007-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考察延迟退休政策对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口抚养比和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交叉项、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障基金收入和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交叉项对消费支出有显著负影响,即延迟退休对我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有显著影响。建议通过建立完善养老保障体制、改善消费环境以及降低居民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等措施,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刺激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