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欧盟委员会阻止UPS和TNT意向合并的最终决定,使得UPS意图通过收购TNT布局欧洲市场、TNT寄希望出售资产改善经营状况的算盘双双落空。1月14日,全球快递巨头美国UPS发布声明,声称将撤回对欧洲第二大快递企业荷兰TNT的收购要约。自去年3月双方宣布已达成一致的并购意见以来,这宗备受全球物流业瞩目的重大联姻一直被多数业  相似文献   

2.
《中外管理》2009,(7):38-38
致力于成为集包裹运输及物流服务为一体的全球物流业顶级供应商的UPS,盯上了中国的中小企业,认为他们在物流专业化管理方面有很强的需求。UPS正在为成为中小企业的供应链专家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李琳 《企业文化》2006,(2):63-65
从近几年世界物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UPS(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的风头可谓独一无二。作为全球最大的快递公司,UPS在其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通过一系列的并购与整合,完成了自己从快递巨头向供应链集团的巨大转变,而且在中国也率先实现了梦寐以求的  相似文献   

4.
微语录     
@物流头条:【UPS称欧盟计划禁止其收购TNT快递的交易】UPS表示,欧盟委员会已经通知该公司,将决定禁止UPS对TNT快递公司的收购。UPS在一份声明中称,UPS的出价条件无法得到欧盟竞争监管机构的批准,在欧盟委员会正式禁止收购后,UPS将支付TNT公司2亿欧元的终止费。  相似文献   

5.
《中外物流》2007,(9):72-75
外资对中国物流业的“入侵”,如同他们干的专业一样——快速!2005年底中国物流业实际放开,2006年,荷兰TNT收购华宇物流,UPS4以1亿美元的代价同中外运“协议分手”……市场80%的业务归于国外巨头门下。这一年,物流业人士都“有话要说”、“摧毁”这样的字眼每每被专家提起。如果按“中国人自己的事还是要中国人自己来办”的话,究竟该怎么办?目前似乎还是一头雾水。[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这些年,UPS胃口越来越大,触角越来越长。但这次,它还是足以把所有人都吓一跳。3月19日,全球最大的包裹快递公司UPS同意以51.6亿欧元(约合68亿美元)现金收购欧洲第二大快递服务企业TNT快递集团,收购价格为每股TNT普通股9.5欧元,合并后,双方将通过合并加强和整合全球业务网络,打造一家年营收超过450亿欧元的全球物流行业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7.
《上海物流》2005,(3):17-17
国有航空公司一统航空货运市场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UPS、TNT、FEDEX……外国物流巨头纷至沓来,国内民营资本开始涉足航空物流业。中国航空物流业竞争变得空前激烈。  相似文献   

8.
周良毅 《物流技术》2005,(7):104-105
1引言 2004,发生在国际物流、快递市场中超过亿万美金的物流并购项目有UPS收购Menlo,TNT收购Wilson、UPS收购亚洲合资公司、FEDEX收购Kinkos、DHL收购BlueDart等.国内物流企业并购市场也是非常活跃.有国际物流企业进军中国的并购,也有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物流企业并购将是未来的发展主题.  相似文献   

9.
公司动作     
UPS大单批购东南得利卡近日,东南汽车向世界物流业巨头UPS(联合包裹服务公司)首批交付83台符合国Ⅳ排放标准的得利卡。据悉,东南得利卡整车环保性能也是此次UPS批量购车的主要考虑因素之一,根据北京市"十一五"环境规划,国务院批准北京市自今年3月  相似文献   

10.
从物流企业生长曲线看物流企业并购的复杂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良毅 《物流技术》2005,(7):104-105
1引言 2004年,发生在国际物流、快递市场中超过亿万美金的物流并购项目有UPS收购Menlo,TNT收购Wilson、UPS收购亚洲合资公司、FEDEX收购Kinkos、DHL收购BlueDart等。国内物流企业并购市场也是非常活跃。有国际物流企业进军中国的并购,也有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物流企业并购将是未来的发展主题。  相似文献   

11.
UPS在科技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对UPS的全球商业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让UPS同其他国际快递巨头有了本质上的不同。商业上的不断创新,让UPS在全球快递市场上的霸主地位愈发巩固。根据UPS公布的2010年财报显示,2010年,UPS包裹货运量为39亿件,每天平均为1560万件。  相似文献   

12.
景楠 《价值工程》2012,31(22):164-165
全球经济危机迫使中国经济降低了对国外市场的依赖程度。制造业也同样必须适应国际需求的变化。外国子公司的加工出口容易受到西方需求放缓的影响,而中国的出口企业却在转型进入活跃的新兴市场中处于有利地位。同时,中国的一般进口正日益增长。亚洲国家扩大了其国内市场的份额,欧洲国家也留有强势地位,而北美国家却失去了自己的市场。中国成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中国的进口及工业生产中,外资企业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与确定外国伙伴进入其国内市场的汇率政策至少是同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自从UPS、TNT、FedEx、DHL等纷纷抢滩中国物流市场,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自此,便有不少人开始为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担忧,但是光靠担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必须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们所处的环境,在清晰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清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自从UPS、TNT、FedEx、DHL等纷纷抢滩中国物流市场,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自此,便有不少人开始为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担忧,但是光靠担忧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必须冷静、客观的分析我们所处的环境,在清晰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清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We find positive contemporaneous, short-, and long-run effects of an increase in the acquisition rate on management compensation. A positive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exists between acquisition frequency and management compensation. A higher firm value is likely to associate with higher acquisition frequency. Acquisition rate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market share. Acquirers with lower market share are more likely to become frequent acquirers. A causal order follows from lower market share to higher acquisition frequency to higher firm value to higher management compensation. The impact of acquisition frequency on management compensation is higher for value-enhancing acquirers relative to value-destroying acquirers.  相似文献   

16.
颜琳  孙月 《物流科技》2009,32(3):142-145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快递业发展迅猛。EMS作为国有企业,一有直维持着霸主地位。但自从中国加入WTO、DHL、UPS等跨国快递巨头迅速抢占中国快递市场,民营快递也风起云涌,发展迅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这种形势下,EMS该如何面对竞争,迎接挑战,发挥自己的优势?对此,文章在分析EMS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7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上市公司签订的股份回购合同中所规定的股票回购价格高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应当计算稀释每股收益。但由此所造成的每股收益信息披露失真,会使信息使用者无法正确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因此,为避免每股收益信息披露失真所带来的信息误导,上市公司应当在充分考虑管理层的筹资意图的前提下,对从基本每股收益分子、分母到稀释每股收益分子、分母的调整过程加以改进,从而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杨贵中    剑杨贵中   《企业经济》2014,(5):144-149
2011年中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国际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一,但其细分行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及排名差异较大,产业发展基础和行业地位是引起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根据劳动生产率构造相对优势指标和绝对优势指标,分析发现中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相对优势指标大于2而绝对优势指标小于1。根据我国1995-20111995 2011年数据通过面板协整回归结果表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绝对优势指标对其国际市场份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认为,金融危机以后,中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9.
建筑产品价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梅  周明 《基建优化》2004,25(2):24-26
建筑产品价格的变动趋势影响业主、承包商、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利益团体的投资决策,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建筑业与世界接轨,计划经济时期以行政命令方式决定建筑产品价格、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依据统一定额和费率决定建筑产品价格的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成熟的无底招标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也正在探索之中。为了正确理解建筑产品价格并进一步为建筑产品价格的预测奠定一定的基础,结合我国建筑业的实际,探讨建筑产品价格的特点、不同经济时期建筑产品价格形成的模式以及建筑产品价格运动的规律,并初步探讨了可能影响建筑产品价格的宏观经济变量。  相似文献   

20.
WORLD OUTLOOK     
The world recovery, now three years old, has proved more resilient than many expected and will be sustained in 1986 by lower oil prices. Fears that the early-1985 slowdown would turn into renewed recession have proved unfounded, as output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picked up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year. The improvement stemmed from lower interest rates, falling inflation and weak commodity prices and was further helped by the sharp correction to the value of the dollar following September's G5 agreement. To these factors, which will remain supportive this year, is now added a lower oil price. The recovery in world output has not produced an increase in oil demand and, as the oil price rise of 1979-80 gave a further boost to supply from non-OPEC sources, a severe imbalance has emerged in the oil market. To maintain a £26 marker price (itself cut from £29 last July) has required a cutback in production of ever-increasing magnitude from Saudi Arabia in its role as OPEC's swing producer. Now that Saudi Arabia has abandoned this role in favour of stabilising its market share, oil prices have fallen sharply. We assume that the oil price will fall to £20 by the end of this year, a fall in real terms of 30 per cent. As a result the world recovery is given renewed impetus and output accelerates over the next twelve months. A cyclical peak in activity emerges in 1987, after which output growth settles at 2%-3 per cent and inflation at 4–5 per c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