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黄鳝在暂养、运输过程中,发生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发烧”缺氧,使黄鳝窒息所谓“发烧”,是指盛装黄鳝的容器内水温显著升高,如果不及时换水,水质进一步恶化,直至呈暗绿色,并有强烈的腥臭味,这标志着水中严重缺氧,大批黄鳝会因窒息而 相似文献
2.
<正> 黄鳝在暂养、运输过程中,发生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发烧”缺氧,使黄鳝窒息 所谓“发烧”,是指盛装黄鳝的容器内水温显著升高,如果不及时换水,水质进一步恶化,直至呈暗绿色,并有强烈的腥臭味,这标志着水中严重缺氧,大批黄鳝会因窒息而死,但是这时体质比较健壮的黄鳝,往往能挤到表 相似文献
3.
<正> 河蟹暂养,是将性成熟的河蟹捕捞后进行短时间暂养育肥,待价而售。但暂养过程中如管理不当,易造成大批暂养蟹死亡。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生理性死亡河蟹性腺成熟后,为繁衍后代而进行生殖洄游,如继续在淡水中暂养,会造成生理失调,体内渗透压过高而死(胀死)。因此,河蟹暂养过程中,应将过于成熟的黄蟹剔除。 相似文献
4.
5.
6.
<正> 近年来,由于竞争激烈,某些育苗单位利欲熏心,以次充好,坑害广大养殖专业户,使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蟹苗的优劣从表面很难察觉,往往是损失惨重之后才略知一二,因此请养蟹者到声誉好、育苗规模大的单位去购苗,最好通过水产技术推广部门把关,这样购得的蟹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养殖贝类死亡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贝类死亡的种类、面积及范围不断增加,使贝类养殖业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养殖贝类大规模死亡问题已引起水产养殖场(户)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泥鳅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特性,在自然水域中病害较少,但在池塘精养条件下,养殖密度大,对养殖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高,使得引发鱼病的因素增多,如鳅种选择不慎、放养密度过大、投饵不合理、池塘水质管理措施不力、生产操作方法不当使鳅体受伤而感染病菌 相似文献
9.
<正>养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鱼类大量急性死亡的现象,给养殖生产带来极大损失。根据笔者多年鱼病防治实践,就 相似文献
10.
11.
<正> 用河蚌培育珍珠,往往需从外地大量购进河蚌。这些购进的河蚌,如果运输和暂养不得法,就易出现中毒现象,造成以后逐渐衰弱、染病而死亡。 河蚌运输和暂养易中毒的原因分别是:河蚌在运输途中,蚌壳会紧闭,只能依靠其外套腔中所含的水分维持生命。如果运输的时间过长,运到以后,蚌壳内的代谢废物浓度增 相似文献
12.
13.
<正>河蟹养殖生态系统中,水草作为生产者,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水草可为河蟹提供部分植物性饵料;水草提供河蟹不可缺少的栖息、蜕壳场所;水草维持水温稳定和水体生物多样性;增氧、净化水质和改良底质。因此保 相似文献
14.
<正> 文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属帘蛤科,文蛤属,是颇受欢迎的海产品之一。同时文蛤也是沿海渔民开发滩涂,发展贝类增养殖的理想对象,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大批文蛤集中死亡的现象,死亡的时间大多出现在高温季节的7—8月份,此时的文蛤繁殖期刚过,体质瘦弱,抵抗力 相似文献
15.
16.
17.
<正>近年来,我省欧鳗养殖发展迅猛,至今欧鳗养殖占鳗鲡养殖总量的90%以上,已取代日本鳗成为我省养鳗业的主养品种。从我省目前的欧鳗养殖总体情况看,养殖获得成功的场家逐年有所增加,但养殖效益好且能连续3年以上取得成功的毕竟为数不多。几年来,笔者通过对我省多家鳗场欧鳗养殖情况的跟踪调查及业主求诊上门服务,发现有些场家在白苗开食前发生大批量死亡的现象。死亡率有的高达30%。究其原因多为苗种质量差,调理不当引起的。在当前成鳗销售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如何积极探索提高欧鳗养殖成活率的有效途径及应用技术,从而降低欧鳗养殖生产成本,已成为提高欧鳗养殖整体经营效益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现将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越冬鱼种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致死原因有以下四方面。一、池塘条件差。1、池塘水质清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弱,产生氧量少;2、池塘水中有机质过多,分解耗氧量过大;3、池塘保水性能差,水位下降,水很浅,鱼儿活动空 相似文献
19.
黄鳝养殖过程中,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很重要,目前绝大多数疾病已能防治,但仍有一些新的疾病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把握好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一般在养殖过程中不会发生重大的病害。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有以下几种:一、出血病症状:白天黄鳝头部伸出水面,晚上身体部分露出水面。体表有大小不一的血斑,有时全身出现出血,腹部尤为明显,肛门红肿,口腔、鳃部有血粘液,与烂尾病并发时,可感染至肛门,再从肛门传染到体内。发病原因:苗种放养后,由于连续低温阴雨或苗种质量差、抵抗力弱而引起的细菌、病毒交叉感染的综合病,易和烂尾病并…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7月1日,我地区一养泥鳅鱼户,所养的泥鳅鱼开始死亡,死亡规格8-10cm,初放苗种规格1-3cm,养殖时间39天,由于该户无养殖经验,又无水产养殖知识,因此泥鳅鱼死亡之前毫无发觉,我们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水质化验以及鱼病解剖检查。一、死亡原因有以下几方面1.水中藻类是蓝藻门的颤藻、念珠藻、螺旋藻等有害藻类。2.水中藻类基本是蓝藻门,池塘水质从养殖开始至今从未泼洒消毒剂、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