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水库网箱养殖草鱼常见病害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出血病1、病原:呼肠孤病毒。2、症状:"红肌肉型",病鱼以肌肉出血为主而外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出血;"红鳍红鳃盖型",病鱼以体表出血为主,口腔、下颌、鳃盖、眼眶四周以及鳍条基部明显充血和出血;"肠炎型",病鱼以肠道充血、出血为主,并常伴随松鳞、肌肉充血。  相似文献   

2.
<正>近几年,湖北仙桃、江西九江、湖南长沙等很多以草鱼为主的养殖区都普遍发生草鱼出血病,损失极为惨重,给当地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草鱼出血病防控策略作一简述,仅供生产实践作参考。1.草鱼出血病常见的类型草鱼出血病有如下三种类型:一是红肌肉型,病鱼体表无明显的出血症状或仅表现轻微点状出血,但肌肉明显充血,往往全身肌肉均呈红色,同时鳃丝鳃瓣失血严重,出现"白鳃",有时伴有  相似文献   

3.
<正>根据多年来从事鱼病诊断工作的实践经验,现将常见鱼病的诊断、防治方法简要介绍如下:一、微生物病1、出血病:每年5-9月份常见,分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形和肠炎型出血病,三种类型症状有时混杂出现。  相似文献   

4.
<正> 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及肠炎病统称为草鱼四大病,是草鱼的多发病,尤以病毒性出血病危害最为严重。 一、病毒性出血病 1.症状(1)红肌肉型:病鱼体色发黑或暗红,无明显出血症状;呈点状或块状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紫红色;鳃多粘液,鳃组织为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结合多年养殖生产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池塘草鱼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总结,旨在为渔业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1.出血病1.1病因:该病由呼肠孤病毒引起。主要危害当年草鱼鱼种,从3.5cm夏花到15cm鱼种均可感染发病。1.2症状:发病初期,病鱼体色发黑,食欲减退。(1)红肌肉型。撕开病鱼皮肤,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并有点状出血,重者  相似文献   

6.
<正> 一、症状 牛蛙红腿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病蛙行动迟钝,食欲退止,后腿和腹部出现点状出血,继而扩大为红色斑块,并可感染至体表及肺、肝、脾、肠等部位,使组织坏死、出血,腹部膨胀。该病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牛蛙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7.
草鱼出血病是在草鱼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以下症状:①剥去鱼体表质,可见肌肉点状出血,或全身肌肉充血呈鲜红色,对着太阳光看时尤为明显。与此同时,鳃瓣失血变白,这种症状一般在较小(体长7~10厘米)的草鱼种中常见.②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眼眶等明显充血,但体衰充血不明显,这种症状一般在较大(13厘米以上)的草鱼种中常见。③鱼的肠道全部或部分呈鲜红色,但体表和肌肉症状不明显。这三种症状分别为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草鱼出血病。三种类型症状有时也混杂出现。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种,青鱼也有发病。该  相似文献   

8.
草鱼出血病是在草鱼养殖过程中,会出现以下症状:①剥去鱼体表质,可见肌肉点状出血,或全身肌肉充血呈鲜红色对着太阳光看时尤为明显。与此同时,鳃瓣失血变白,这种症状一般在较小(体长7-10cm)的草鱼种中常见。②鱼的鳃盖鳍基、头顶、口腔、眼眶等明显充血,但体表充血不明显,这种症状一般在较大(13cm以上)的草鱼种中常见。③鱼的肠道全部或部分呈鲜红色,但体表和肌肉症状不明显。这三种症状分别为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草鱼出血病。三种类型症状有时也混杂出现。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种,青鱼也有发病。该病是鱼种培育阶段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9.
<正>2007年8月,江门市新会区某养殖场发生了"身体变红、甲壳上长有黑斑"等症状的疾病,经现场调查和症状观察确诊为桃拉病毒综合症即红体病。我们用5%戊二醛等药物进行及时综合治疗发现:效果显著,病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对虾表现正常。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一、草鱼出血病1.病原体:为一种草鱼呼肠孤病毒。2.症状及病变:病鱼体色暗黑而带微红色,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充血发红。口腔、眼眶、头顶、下颚、鳃盖、鳍条基部充血,甚至眼球突出。将病鱼皮肤剥除,肌肉显示点状或块状充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严重出血的病鱼可出现"白鳃"或呈斑点状充血,但有些病鱼鳃瓣无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11.
<正> 龟鳖“红脖子病”多发生在春夏秋三季,4—6月份为流行盛期,在我国华中、华南地区此病往往流行期持续到10月份中旬。其症状是:病龟鳖咽喉和颈部肿胀、充血发红,以致颈部不能缩回甲内。腹甲有红斑,皮下充血,周身水肿,严重时眼睛混浊失眠,舌尖出血。病龟鳖背甲失去光泽呈暗黑色,反应迟钝,不摄食,多数病龟鳖在上午、中午晒背时死亡。此病对龟鳖危害很大,常给养龟鳖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这种病怎样进行防治呢?浙江省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红体病(又称桃拉综合症)病因:由桃拉病毒感染引起。症状:病虾不摄食,肝胰脏肿大、变白,虾体变红,尤其尾部更为明显。幼虾一般急性死亡,成虾呈慢性死亡。防治方法:1.用0.2—0.3克/立方米二溴海因全池泼洒两天,隔2天后再全池泼洒清水素枯草杆菌)0.2克/立方米、光合细菌2克/立方米和沸石粉20克/立方米。2.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2克、红体消15克、EM原露3克,连续内服5—6天。二、红腿病病因:由副溶血弧菌、鳗弧菌感染引起。症状:病虾附肢变红,尤以游泳肢最明显。病虾在水面慢游或旋转或上下垂直游动。防治方法:1.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  相似文献   

13.
红花又名黄兰、红兰花、草红花、红花菜、菊科红花,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晋代张华著《博物志》称中原的红花是"张骞得种于西域",可知其为丝绸之路上的物产之一。东汉时的《杂病论》称:"妇人六十二种风,乃腹中  相似文献   

14.
<正> 牛蛙红腿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病蛙行动迟钝,食欲退止,后腿和腹部出现点状出血,继而扩大为红色斑块,并可感染至体表及肺、肝、脾、肾、肠等部位,使组织坏死、出血,腹部膨胀。该病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牛蛙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可参考以下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呼肠孤病霉病 草鱼出血病 该病又称为出血病,是养殖草鱼的一种主要疾病。主要发生于夏、秋季,流行广泛,危害性大。 症状识别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病鱼呈暗黑色。小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充血,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这时鳃常呈现“白鳃”;肠壁充血,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4-8月,江苏盐城地区普遍发生鲫鱼"大红鳃"病,造成鲫鱼的大量死亡。病鱼常在池边的水面下窜游,肉眼可见病鱼的头部和背部发黑,俗称"黑头",池边的"黑头鱼"甚至可以用手捕捉到。病鱼肝脏常呈土黄色,腹腔内有淡黄色积水,也有些症状与败血症相似,但鳃盖及腹部两侧很少有呈淡红色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7.
<正>翘嘴红鲌是我国淡水中分布较广的中上层经济鱼类,近些年在增加放养密度和扩大养殖面积的同时,病害逐渐增多,被感染后引发死亡,使养殖户蒙受经济损失。经过几年调查与检测,笔者对翘嘴红鲌养殖过程中已出现的病害进行梳理,对其发病症状、原因及治疗方法进行系统整理,现做如下介绍:一、肠炎病病因及症状:  相似文献   

18.
1.别名:赤斑病、红斑病、腹甲红肿病、气单胞菌症。2.病因: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是该病病原之一,也有人认为该病为病毒引起,也有人认为存在其他病原体。常因捕捞运输、撕咬或池底堤岸粗糙使腹部受伤病原体感染而导致该病发生。3.症状:病鳖腹部有出血性红斑,重者溃烂,露出骨甲板;背甲失去光泽,有不规则的沟纹,严重时出现糜烂状增生物,溃烂出血;口鼻发炎充血,舌呈红色,咽部红肿;肝脏呈紫黑色,严重淤血,肾脏严重变性,血管扩张,甚至出血,肠道发炎充血,内无食,病鳖停食,反应迟钝,常一动不动地躺在池塘斜坡、晒台或食台上,极易捕捉,该类鳖一般2—3…  相似文献   

19.
<正>病因:羊口疮又叫"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羊口疮多于春秋两季群发于3~6月龄羊,成年羊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呈散发性流行。病羊和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自然感染主要是因购入病羊的带毒羊传入,或是利用受污染的畜舍及草地而感染。症状:病羊以口唇部感染为主要症状。首先在口角、上唇或鼻镜上发生散在的小红斑点,以后逐渐变为丘疹、结节,继而形成小疱或脓疱,蔓延至整个口唇周围及颜面、眼睑和耳廓等部,形成大面积具有龟裂、易出血的污秽痂垢,痂垢下肉芽  相似文献   

20.
<正> 作者已发现大口胭脂鱼可患打印病、赤皮病、烂鳃病、水霉病和出血病,其中以出血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该病的症状为鱼体发黑;吻端、下颌、眼眶、鳃盖、鳃丝以及胸、腹、尾部和各鳍基部均出血,有的鱼侧线以下出血而侧线以上呈灰白粉状,还有的全身体表出血,但肌肉出血不明显;鳍末端腐烂呈“蛀鳍”;无腹水;肠内无食物或极少,肠粘膜出血,肛门红肿外突。常并发水毒或烂鳃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