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冬至到春节前后,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少,而且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此时放养鱼种极为有利,并且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同时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  相似文献   

2.
<正>在水温5℃左右时最适宜放养鱼种,此时鱼的鳞片紧密,捕捞、运输不容易损伤,可提高放养成活率并减少鱼病的发生。在鱼种下塘前和鱼种下塘时必须做好下列几项工作。一、放养前准备1.清塘消毒。冬季排水捕鱼干塘后,进行冰冻曝晒,杀灭大部分病菌及虫害,并清除塘底过多淤泥,因淤泥过多,酸碱度不适,易造  相似文献   

3.
<正>一要注意天气。要选择晴天无风的日子进行放养,阴雨天、冰冻天不宜放养,以防冻伤鱼体,影响成活率。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确定放养的具体时间,一般在春季水温6~8℃时就应放养,此时气温低,鱼活动弱,不会因剧烈碰撞而受伤,且早放可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稀疏精养,较早适应环境,充分利用生长期,促使鱼较早生长,提高产量。水温适宜时就应及时放养。鱼种质量的优劣影响放养成活率及产量,保证鱼种质量可提高放养成活率,增加产量。好的鱼种规格整  相似文献   

4.
<正>冬至到春节前后,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少,而且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此时放养鱼种极为有利,并且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同时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可利于鱼种早适应、早开食、早生长。但冬季水温较低,在放养细节上要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5.
<正>冬至到春节前后,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少,而且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此时放养鱼种极有有利,并且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同时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可利于鱼种早适应、早开食、早生长。但冬季水温较低,在放养细节上要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6.
<正>冬至到春节前后,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少,而且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此时放养鱼种极为有利,并且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同时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可利于鱼种早适应、早开食、早生长。但冬季水温较低,在放养细节上要多加注意。一、鱼塘改造。要及早着手鱼  相似文献   

7.
<正> 提高鱼种放养质量是池塘高产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应把握好以下关键四点。一、放养时间 冬至后惊蛰前是最佳投放鱼种时间,此时水温都在5℃—12℃,有利鱼种捕捉运输和放养中的分拣挑选。但宜选择晴天操作,遇雨雪风冻天气不宜放养,以防冻伤鱼种,影响下塘鱼的成活率。二、选好鱼种 俗话说:“种好鱼满塘。”优质的鱼种,肉质肥满结实,体形正常,鳞片完整,体表光滑,体色和眼睛明亮,拿在手中跳动激烈,在  相似文献   

8.
<正>在渔业养殖中,必须立足一个"早"字,从季节、时间、规划和经营、管理上先人一步,提早筹划,及早着手,坚持早放养、早施肥、早投喂、早调水、早防病、早上市,从而达到养殖增产增收的效果。1.早放养鱼种早放养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增加鱼类生长期,二是鱼类可以早日适应养殖环境。传统养殖一般都是讲究春季放鱼,实际上,冬至到春节前后,这段时间水温较低,鱼的鳞片紧密,便于捕捞操作和运输,这样可提高鱼种的成活率。同时,此时水质稳定,鱼体壮实,病害较  相似文献   

9.
防治鱼病,综合措施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调整放养结构,提前放养池塘养鱼的主要特点是多品种、多规格混养、轮养,发病对象主要是草、鲢、青鱼等,发病期主要在成鱼阶段。因此应适当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利用杂食鱼清除残饵、肥水鱼净化水质的功能,调整草食鱼、杂食鱼和肥水鱼的放养比例;还应改放小规格鱼苗为大规格鱼苗,  相似文献   

10.
“鱼种放养莫过春,冬放鱼种长三分”这是成鱼养殖的一条成功经验。实践证明,冬至至立春是放养鱼种的最佳时机,其原因有三:一是此时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二是水温低,鱼活动力弱,在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三是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产,增产30%以上,减少冬季损耗,促进鱼生长使其出塘快,提高池塘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正>2.5放养方法苗种放养时,尽量分散放养,方法是在离池塘上风处岸边1m处沿池塘边分散放养;避免集中一个地方放养,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的苗种。放鱼时先调运输水体的水温,保持运输水体与养殖水体的水温温差不超过2℃;放鱼时先拨动水面,将运鱼器具口贴近水面,把鱼徐徐放出。2.6放养密度首先根据池塘条件、设施水平、技术管理水平来决定池塘单产,然后根据养殖品种、池塘单产和商品规格来决定放养密度。即,放养密度=池塘单产/商品规格/养殖成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改变饲养模式:少养给食性鱼类要想实现高效养殖:一是减少给食鱼的放养量,多养滤食性鱼类,通过养殖畜、禽,利用其粪便来肥水养滤食性鱼。一般增重1kg给食性鱼要消耗2kg—3kg饲料,而每公斤给食鱼的成本高达3元以上;二是减少鲤鱼的放养量,多养殖鲫鱼,这  相似文献   

13.
<正>一、调整品种结构,增加优质鱼放养比例。改变传统的以"肥水鱼"为主的养殖方法,增加受市场欢迎的鲤、鲫、青、草等优质鱼的放养比例,养成规格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有条件的可混养套养鳜鱼、翘嘴江鲌、鳖、花鱼骨、鳝鱼、泥鳅、河蟹、青虾等名特优水产品。  相似文献   

14.
<正> 早春季节,阴雨连绵,水温较低(15℃—20℃),病菌生长繁殖旺盛,是水霉病最适流行时节。一些地方习惯早春放养鱼种,将密养于越冬池中的并塘越冬鱼出池分养,或进行鲤鱼鲫鱼等家鱼的春繁生产,均会因拉网、转运、放养等操作过程造成鱼体表受伤,  相似文献   

15.
《农家之友》2006,(1):21
俗话说:“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冬至至立春是放鱼种的最佳时机,其原因有三:一是此时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二是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三是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  相似文献   

16.
<正>入冬后,气温、水温逐渐下降、鱼类由旺食转入少食、停食直至进入冬眠阶段。此时要及时做好商品鱼的起捕上市工作,还要抓好池塘清整消毒、鱼种放养、并塘、冰封期增氧等管理工作,让鱼安全越冬,并为下一年生产做好准备。一、起捕成鱼进入冬季,大部分鱼达到了起捕规格。这时,养鱼户要注意做好网具修补、运输工具检修、市场销售情况调查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对鲢鱼、鳙鱼、草鱼、青  相似文献   

17.
<正>一、忌不清塘就放养对于已养过鱼的老池塘,水质老化、天然饵料减少、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及病原菌增多,池底淤泥较多,不仅会影响水质,而且是一些病菌的孳生地,因此鱼种放养前一定要进行清塘消毒。首先,鱼捕出后要抓紧对小塘、浅塘、  相似文献   

18.
<正>鱼种放养模式决定着采取不同水质管理技术措施,水质管理措施是围绕着主养鱼来进行。加强水质管理,创造良好水质环境,改善池水溶氧条件,有利于提高池塘载鱼能力,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原来池塘放养模式主要以鲢、鳙鱼(肥水鱼)为主养鱼,搭养草鱼、鲫鱼、鲤鱼等,池塘中"肥水鱼"的产量约占池塘总产量的60%~80%。肥水养鱼主要围绕着"肥水鱼"来进行,  相似文献   

19.
<正>1.池塘条件背风向阳、底泥少或无,水深2m左右,排灌增氧完善。放养前10-15天进水10cm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00kg化水全池泼洒,清塘消毒。2.饵料鱼培育(1)饵料鱼品种鳜鱼以活饵为食,作为活饵料,可选择鲫鱼、草鱼、鲢鱼、鳙鱼。(2)饵料鱼养殖配备专池饲养饵料鱼,其面积是鳜鱼池的2-3倍,宜采用多池高密度饲养,分次起捕,以保证饵料鱼与鳜鱼同步生长,饵料鱼适口长度控制在鳜鱼体长的1/2-1/3之间。3.合理放养一般不超过6月中旬放养,规格为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春放鱼种鱼发瘟,冬放鱼种长三分”。实践证明,冬至到立春是放鱼种的最佳时机,其原因有三:一是此时鱼种壮、鱼鳞紧,适应力强;二是水温低,鱼活动力弱,捕捞和放养过程中成活率高;三是免去并塘越冬的麻烦,使鱼种较早地得到疏散精养,促进早春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