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3)肠炎病【流行季节】7~9月为发病高峰,其它时间也可发病。【发病原因】投饲不均,饲料变质,水质恶化引起消化机能紊乱。【表现症状】病鳝行动迟缓,不进食或食  相似文献   

2.
黄鳝的人工饲养技术问答(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3.水霉病:又叫鳝白毛病、肤霉病。主要是受伤的皮肤伤口侵入霉菌所致。霉菌的菌丝在体表迅速蔓延扩散而生成“白毛”,使病鳝食欲不振,最后消瘦死亡。 预防方法:(1)养鳝池在黄鳝入池前,用生石灰清池消毒。(2)黄鳝大小分养,避免受伤。(3)运输操作中,尽力减少鱼体受伤。 治疗方法:(1)用2%—3%的食盐水浸洗鳝种。(2)大鳝可用5%碘酒涂抹患处。 4.腐皮病:腐皮病在养鳝中最为常见,病鱼表现症状为:体表皮肤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红斑,其腹部两侧尤为最多,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  相似文献   

3.
<正>一、打印病1.病因:此病常因鳝体受伤引起细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夏秋两季。病鳝常将头部伸出水面,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充血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黄豆大小,主要分布于腹部两侧。病情严重时,红斑处表皮腐烂,形成不规则的小洞,可见肌肉下  相似文献   

4.
正黄鳝体表发红,可能是细菌或者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若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出血病,病鳝一般表现为体表、鳃、尾部及肠道等出现病灶,发病后往往拒食、消瘦、红肿、腐烂等,体表无黏液,一抓就着。治疗时每立方米使用1克漂白粉或红霉素3万国际单位全池泼洒,也可在饲料中添加磺胺胍或呋喃西林进行治疗;若是寄生感染引起的体表发红,病鳝多消瘦,体表灰暗,甚至有瞎眼的情况出现,治疗时可每立  相似文献   

5.
<正> 黄鳝具有罕见的性逆转性,其初期为雌性,后期会转变为雄性。所以,对黄鳝进行准确的识别雌雄时,一般均需在繁殖季节到来之前。有经验的养殖人员也可利用其个体差别、生长周期、外形等进行较为准确的推断。 一、在繁殖季节来临时,黄鳝均会显现出较易识别的特征; 1、雌鳝特征:雌鳝的腹部膨大,鳝体腹部  相似文献   

6.
<正> 1.赤皮病:又叫赤皮瘟、擦皮瘟。此病大多是因鳝鱼的皮肤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细菌浸入皮肤所引起的。 症状:体表局部出血、发炎,尤其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病灶,严重时可腐烂至骨。病鳝身体瘦弱,春末夏初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7.
<正>一、赤皮病该病发病快,传染率高,发病死亡率达90%以上,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治疗方法:在鳝鱼池埂上栽种辣蓼和菖蒲,可长期预防,效果显著。二、白皮病此病常发生于幼鳝尾部,但投喂营养全面且投饵充足的黄鳝不易感染。  相似文献   

8.
<正> 1、腐皮病 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病鳝行动无力,将头伸出水面。体表有圆形大小不一的红斑,腹部两侧为多。有的还会在腹部出现蚕豆大小的紫斑,严重的表皮腐烂成漏斗状的小洞,若剥去腐肉,可见骨和内脏。防治方法:(1)经常更换池水,保持良好水质;(2)在加注新水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g/m~3,连续3天;(3)每1m~3水体用红霉素2.5万单位全池泼洒1次,同时,每50kg黄鳝用5g磺胺嘧唑拌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6天。 2、烂尾病 此病在高密度养殖的黄鳝地或运输途中容易发生,病鳝尾部发炎充血,继而肌肉腐烂坏死,  相似文献   

9.
一、发病时期及病因 从九月份进入白露季节直到鳝鱼起箱前均会发生此病,主要是大鱼容易发生危害较大。大头病主要是由于高温季节食量大、排泄物多及网箱内残饵大量积累而引起水质恶化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又因此时箱内水草生长茂密随气温降低时箱内水草开始老化腐烂,池底残饵、粪便等进行无氧化解产生氨气、硫化氢和沼气等有害气体;引起鳝鱼慢性中毒所致。网箱设备过密,鳝苗放养密度过大或水体自净能力差的池塘也易发此病。  相似文献   

10.
<正> 本文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将黄鳝的几种较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技术简介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一、细菌性疾病 (一)体表溃疡病 又称梅花斑病 病原:产气单胞菌 症状:是黄鳝成鱼阶段的主要疾病,终年可见,危害较大。病鳝体表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形如黄豆的红斑,尤其是腹部两侧  相似文献   

11.
<正>亲鱼选择用于繁育的鳝种,雌鳝宜选择体长35厘米以上,重50~150克,腹部膨大有透明带,生殖孔红肿的鳝种,有卵粒者最佳。雄鳝宜选长55厘米以上,重150克以上,腹面有血丝斑纹,挤压腹部能流出透明液,镜检可见精子的鳝种。以2~3条雌鳝搭配1条雄鳝为宜。  相似文献   

12.
<正> 要想使鱼池(或网箱)黄鳝快速集中吃食必须注意和采取以下措施: 一、同池黄鳝个体大小均匀,相差不大。个体悬殊大,小鳝不敢争食,往往要待大鳝吃饱离开饲料台后,小鳝才敢前来觅食。 二、饲料要投在定点的饲料台上。 三、喂食时间固定,不要时早时晚,养成按时吃食的习惯。 四、在饲料中拌加诱食剂。如蚯蚓粉、蚯蚓浆、蚯蚓酶、螺蚌粉等。  相似文献   

13.
<正> 黄鳝抗病力强,一般很少生病。但是,随着人工养鳝的发展,鳝病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因此,养鳝农户必须注意黄鳝病害防治: 1、发烧病此病是由于黄鳝放养密度过大,又未及时换水所致,病鳝极度焦躁不安,相互缠绕,严重时造成大批死亡。防治方法:①适当稀放,并在池  相似文献   

14.
<正> 鳝苗生长发育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成鳝产量。培育鳝苗的方法概括起来有四种,即肥料培育法、饲料培育法、大草培育法和草浆培育法。现将各方法的技术要领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仿野生配套高效养殖黄鳝是在湖泊、稻田中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利用当地湖泊、稻田等水域中自捕或收捕或收购的幼鳝作鳝种,配套养殖蚯蚓、福寿螺,培育蝇蛆,辅以灯光诱虫解决黄鳝饵料,按照综合防治程序预防和控制鳝病的一种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一、水质调节良好的水质是保证规模化池养鳝取得高产高效益的重要因素。养鳝池经过一段时间投饲后,水质会渐渐变浓,透明度下降,溶氧量降低,若不对池水水质进行及时的人工调节,势必影响黄鳝的摄食生长,甚至孳生病原体,给黄鳝带来疾病。只有保持良好的水质,才能使黄鳝食欲旺盛,生长快、少发病。鳝池的水深以10~15cm为宜,高温季节也不应超过25cm,并要求水质新鲜洁净,溶氧量充足,pH值6.8~7.8。养殖初期(即4月初-6月初)每隔3~4d更换池水的1/3。6月中旬以后是黄鳝生长旺盛期,随着其个体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正> 黄鳝抗病力强,一般很少生病。但是,随着人工养鳝的发展,鳝病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因此,养鳝农户应注意防治。1、打印病。症状为:身体表面、背部及两侧出现黄豆大小的梅花状斑,严重时表皮腐烂,无法钻入洞穴。治疗此病  相似文献   

18.
<正> 问:我们选购了黄鳝的苗种,运输时一定要有水吗,用什么样的运输工具好呢? 答:要根据不同大小的鳝种及距离的远近,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和是否用水。一般有无水湿润运输(用蛇皮袋装水草放鳝)、带水运输(用箱或桶运输)或冲氧运输(塑料袋装水长途运输)的方法。用湿润放水草短途运输,要在途中洒水。在运输前先将需运输的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笔者开展了黄鳝病害种类调查,并结合养殖区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几个常见疾病的主要控制技术。1.花斑病(红斑病)。由细菌引起,患病鳝背部出现黄豆至蚕豆大小的黄色圆形病斑,在鳝池中放养4-6只蟾蜍,可防此病。如已患病,可用已剥好的蟾蜍皮,放入池水内,拖洗,连续2-3天后可治此病。2.发烧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鳝体表面分泌黏液,使水中微生物加速分解,消耗水中溶氧,放出热量,使鳝因缺氧而焦躁不安,互相缠绕,造成大量死亡。在池中混养2000-3000g泥鳅,减少鳝的缠绕,可防此病,如已发病,应彻底换水,并用0.7mg/L硫酸铜全池  相似文献   

20.
<正> 在自然生态条件下,黄鳝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抗病力,而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饲养密度增大,易引起病害发生。黄鳝发病初期是很难观察到的。一旦病症明显已经很难治了,因此,鳝鱼养殖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现将常见的几种病害的土法防治介绍如下。 一、梅花斑病。初期于伤口处或弱鳝肛门附近等出现小红斑,继而扩大成豆粒大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