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生产实践证明,利用藕池养鱼就是把育藕同养鱼结合起来的一种生产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商品鱼产量,而且养鱼也有利于藕的生产,可明显地提高藕池综合效益。其措施为:一、藕池条件。农村坑塘、稻田等凡能保水或原用于养鱼水面都  相似文献   

2.
<正>藕鱼共生是一种新型种养结合模式,浅田种藕,深水养鱼,鱼藕混作,立体种养,高产高效。一是利用藕田丰富的生物资源,如现在面积逐年增加的浮萍为鱼类提供饵料,减少投饵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二是利用鱼类排泄物及残饵为莲藕提供肥料,减少施肥量,少施农药,减少药残污染;三是利用鱼类活动疏松土壤,促进莲藕根系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既提高莲藕质量,又提高鱼类品质,促进藕鱼双丰收。  相似文献   

3.
<正> 鱼藕混作模式就是把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在同一环境中,充分利用藕鱼之间的共生关系,立体利用藕田发挥藕田生态系统的最大负载量,使藕、鱼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是一种集约经营的好形式。 一、环境条件 1、水源:水源以无污染的黄河水为好,因为这些水的溶氧量高,水中含养分较多,适宜养鱼种藕。井水作为水源,只能少量加入,并  相似文献   

4.
<正> 万年县90年代以来,湖云、齐埠、陈营等乡镇部分农民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利用低洼低产田栽种田藕,取得了高出种水稻3倍多的经济效益。近几年有少数藕农在藕田增养罗非鱼,使藕田又增加了一项收入。每667m~2藕田一般产鱼60kg左右,产值420元,可获利310元。现就藕田增养罗非鱼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利用藕田养殖泥鳅,不占用其他土地资源,节约养殖泥鳅成本,降低藕田害虫的危害,减少用肥量,可以大大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1公顷藕田可以产出莲藕30t、泥鳅975kg,其收益可达12万余元。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藕田条件用作养殖泥鳅的藕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良好、进排水方便、光照充足、土壤要黏、腐殖质丰富,以利于莲藕的生长和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田埂无  相似文献   

6.
<正>藕塘套养龙虾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利用、相互补充的一种生产模式,它是利用藕塘的自然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既种植河藕又套养龙虾,使藕塘内的水资源、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以及其他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被龙虾所利用;在河藕采收后的空闲期,套养的龙  相似文献   

7.
<正>我县有十多万亩藕田,是种藕大县。但部分藕田由于多年单一种植,使产量下降、品质退化、效益降低,亟需轮换茬口。为了寻求新的种养品种替代种藕,笔者经过几年的藕田套养小龙虾试验,取得了成效。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改良藕田养殖环境1.清淤整埂。老藕田淤泥较多,套养小龙虾应清除圩槽沟过多淤泥、整做修补塘埂;如果藕田埂低窄,不利于小龙虾防逃管理,利用冬春季节在藕田四周开挖圩槽沟,取土加高加宽塘埂,使四周塘埂宽1.8m以上,高度应保持汛期不满水。2.清杂晒塘。在荷藕发芽前排干田水,进行适度晒田;并人工拾除荷藕残存  相似文献   

8.
<正>藕田套养龙虾属于种植和养殖相互利用、互相补充的创新模式,其投入小、无风险、产出效益高,仅养虾增加的收入就可以抵充藕田的承包上缴。而且在荷藕采后的空闲期,套养龙虾,藕田中的水草作为天然的饵料,又  相似文献   

9.
<正>藕塘套养小龙虾是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利用,相互补充的一种新的生产模式。采用这种模式可以利用藕塘的自然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使藕塘内的水体、水草、水生动物资源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充分被小龙虾利用。藕塘中零星的藕把子和拾不起来的小藕,腐烂后危害很大,污染的水面很容易产生各种病菌,而且这些病菌能一直潜伏在藕塘里,第二年种的藕会被它们感染,长黑斑,致使藕品质下降,卖不上价。  相似文献   

10.
<正>2009年,我们在渔业科技示范户中推广了藕田套养小龙虾养殖模式,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实践证明,通过套养小龙虾,藕田中的水草可作为小龙虾的天然饵料,既起到了为藕田生态除草的作用,又提高了藕田的利用率,龙虾的排泄物还为藕田增加了有机肥料,实现良性循环,属于种植和养殖互相利用,互相补充的创新模式,有条件的养殖户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1.
<正>在广西很多地方种植莲藕往往是单一的种植模式,而利用藕田水体、肥力、生物资源等自然条件进行生态种养模式可达到藕、鱼双丰收。现综合广西宾阳县的藕田套养鱼模式归结出该种养模式的技术要点。一、养鱼藕田的选择1.水源、水质、土壤条件养鱼藕田要优先选用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较好(溶氧在4mg/L以上,酸碱度适宜,没有污染)且进、排水比较方便的藕田。藕田要有较强的保水、保肥能力。2.环境条件藕田要求环境安静,  相似文献   

12.
<正>为改变池塘老化、池底淤泥深、养殖效益低、鱼池面临抛荒的局面,江苏省姜堰市水产站通过结构调整,利用藕鱼之间的共生关系,在淤溪镇马庄养殖场采用藕鱼混作模式,把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池底淤泥的营养成分种藕,通过种藕来改善池塘底质、水质,使其符合鱼虾的生长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藕田养蛙套鱼既能为藕田治虫而节约农药,又能以蛙粪养鱼而节约饲料,鱼粪又是藕田的优质有机肥,产品更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从而达到藕、蛙、鱼三丰收,是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的立体生态农业好项目。其技术如下。一、藕田选择:藕田应水源充足,无污  相似文献   

14.
盱眙生态藕     
<正>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依托优良的陡湖生态资源,打造万亩连片"生态藕"经济。眼下正值冬藕采收时节,成熟的冬藕散发出阵阵清香,藕塘里到处是一片丰收景象。鲜藕将销往北京、上海、南京等地。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七章小龙虾与水生作物综合种养77.如何在藕田里养殖小龙虾?在藕田中养殖小龙虾,是充分利用藕田的水体、土地、肥力、溶氧、光照、热能和饵料生物资源等自然条件的一种养殖模式,能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达到藕与小龙虾双丰收,这与稻田养小龙虾的情况颇有相似之处。我国华东地区、华南地区的藕田资源丰富,但是进行藕田养殖小龙虾的很少,使藕田中的天然饵料生物白白浪费,单位面积的藕田的  相似文献   

16.
<正> 山东汶上县次邱镇党委、政府为了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选准了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致富新路子——利用藕池放养革胡子鲶。今年该镇加大开发力度,使藕池面积扩大到2000亩,放养革胡子鲶苗种200万尾。目前综合开发已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17.
<正> 近一两年来,藕池养彭泽鲫在我们当地搞得很红火,彭泽鲫生长快、肉味美,在藕池中放养可充分利用水中生物资源,提高藕池总体的效益。一般每亩可产藕2000公斤、产彭泽鲫200公斤,亩纯利润超过3000元,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一、养彭泽鲫藕池的条件:藕池要求池底平坦、池埂坚实、进排水方便、水质好、不渗  相似文献   

18.
藕田养鱼     
<正> 一、藕田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通风向阳、保水保肥的田块作为养鱼藕田,面积以1—3亩为宜。 二、藕池改造将选好的田块深耕  相似文献   

19.
2003-2004年,我们在立岗镇黄顺珍渔场利用养殖时间过长,淤泥澄积过厚,养鱼已无利润可图,但能适合菜藕生长的池塘进行菜藕栽培试验,亩均产量达到2000kg以上,亩获纯利1000元以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一、菜藕栽培具备的条件1、池塘条件根据菜藕的生长生活的生物学特性及所需的环境条  相似文献   

20.
<正>藕田套养小龙虾方式属于经济植物与特种水产种养有机结合的养殖模式,通过水生动物与水生植物的特性互补,藕田中为小龙虾丰富的动植物饵料,小龙虾的排泄物又为莲藕生长提供了肥料,相互利用,且能有效减少了病害的发生,提升了水体空间的利用率,提高种养品种的品质,通过沙沟等地藕田套养小龙虾技术总结,进行养殖模式的调整,可以充分挖掘当地老旧鱼池的增值潜力,增加养殖效益。一、池塘选择选择水资源充足、无工业污染、灌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