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农村城镇化是西部重大战略性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辜胜阻 《经济界》2000,(6):29-31
农村城镇化指的是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不断向农村城镇地区不断集中的社会经济过程。农村城镇的水平是由农村城镇化率来度量的。农村城镇化率指的是农村镇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西部非农业人口占西部总人口的比重为17.9%,东部的这个比值在28%左右,西部要比东部低10个百分点。城镇化滞后是制约西部经济发展的新“瓶颈”。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速西部的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西部农村城镇化的效应或战略意义表现在以下8个方面。 (1)西部农村城镇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中城镇化道路的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全面地分析了西部城镇化发展的概况及存在问题 ,根据不同的地域条件 ,提出在大开发中 ,城市化发展的意见及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发展优势产业是促进西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强大动力,是整合利用西部资源,促进西部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战略选择,对提高西部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赵立地  沈传宝 《现代企业》2000,(10):44-44,30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整个西部乡镇企业而言不失为一次难得的机遇。西部乡镇企业如何认识这一战略,加快自身发展,并能促进西部开发,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一、西部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乡镇企业虽然创造了光辉业绩,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就整体而言,由于偏僻的地理位置、落后的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市场机制在整个国家经济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发展的乡镇企业仅靠原有机制…  相似文献   

7.
葛玉辉  郭杨 《现代企业》2000,(11):11-12
开发西部,首先要求我们必须了解西部的情况,也就是有关的优势劣势。究其优势,主要是土地辽阔、旅游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能源资源丰富,并有多种特色经济。究其劣势,主要是体制相对落后,科技教育事业落后、人才严重不足、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资源极其匮乏、生产力水平落后、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落后、观念意识落后且封闭等等。基于此,关于如何开发西部的问题,经济学家已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大体有“制度创新论”、“资源优势论”、“科技先行论”及“政策倾斜论”等流派。对此,我们认为西部大开发应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下,对症下…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战备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开发的战略重点已由沿海地区逐步转向广大西部地区。小城镇建设作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拉动地区经济增长、传导城市文明的有效载体,在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总结东部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如何加快西部小城镇建设,以期为振兴西部地区提供一个启动点。  相似文献   

9.
盘晓灵 《企业经济》2003,(4):169-170
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从20世纪中叶开始,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经济上的极端反差。如“落后的内地巴西”与“现代化的沿海巴西”,“城市印度”和“农村印度”形成巨大的反差。美国的西北地区,日本的丘陵山地领域曾经都是经济非常落后的地区。经过它们半个世纪的探索,总结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可结合我国的实际应用予以选择。1、资源导向型,这种战略就是将具有资源优势的初级产品通过出口来换取外汇,再用外汇从发达国家进口技术、中间产品等,以推进本国或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西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建立西部地区金融集聚和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了评价金融集聚和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因子得分计算出不同地区金融集聚和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结合因子分析得出的结论,用误差修正模型对金融集聚与城镇化水平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并验证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短期内,二者互为彼此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西部地区城市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步伐对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从区域情况出发选择发展模式是城市化的战略原则,推动产业聚集是城市化的基本途径,改革户籍制度、创新用地机制是城市化的重要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2.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西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中彩页1-中彩页4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源动力,城乡收入真实的差异和能否在城市获得稳定收入是人口形成乡--城流动的经济动因,而产业集聚是推动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区域发展的内生经济动因.在非均衡的大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化进程也由于地区间的差异呈现出非均衡性.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都表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滞后城市化"、"教育滞后"、"经营城市过度"等偏差现象.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论的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归纳总结了对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同意见 ,对占主流的“滞后发展”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评价 ,指出其存在方法论的缺陷。作者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 ,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相适应的 ;中国的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呈现出与其他国家有别的特征 ,是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城市发展中的结构出现偏差的结果 ;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应该从经济结构和城市结构的改善着手。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期中国西部地区城镇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现状的综合分析 ,提出 2 1世纪初期西部地区的城镇发展要以中等城市为核心 ,以中小城市为主导 ,谋求大中小城市的和谐发展 ,构筑完善、有序的城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冯刚 《城市问题》2006,(5):45-50
新一轮的北京郊区城市化不仅为郊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和资源条件,拓展了发展空间,也使郊区产业发展面临新的竞争与挑战.新的竞争态势下郊区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构建牢固的产业基础,因应本地的资源和机遇建立相关配套产业,促进产业的集中与集聚,优化投资环境,在此基础上形成体现本地资源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和高科技农业、现代制造业及会展旅游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16.
以地方响应作为中介,将全球化、城市化之间的互动作用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机制分析框架,从城市和农村两个空间维度来解释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机制。结合对昆山和玉环两个不同全球化路径的案例探讨,从制度创新与政策投入、全球生产网络与治理、产业升级与新型城市化道路、城乡统筹与城镇化四个方面进行了理论论证。  相似文献   

17.
户籍政策与人口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户籍政策的形成背景及特殊意义,指出尽管户籍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因其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取消.据此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思路:不再过分强调人口向城市聚集,代之先进要素向城市聚集;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则以职业转换取代空间转换,或采取人口迁移的反梯度政策,走先发展经济,后进行人口空间聚集的农村城市化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偏离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衡量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几个典型模型 ,度量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偏离度 ,剖析中国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原因 ,探讨了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对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省烟台地区为例,对农村城镇化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就农村城镇化对城乡发展的积极效应及其负面影响进行研究,并探讨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城镇化"是我国特定社会经济条件、特定体制背景下的产物,自1990年代以来,"城镇化"的背景和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单纯的小城镇发展战略矛盾突出,实现由"城镇化"向"城市化"的战略转变迫在眉睫.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不仅是城市化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是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