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新区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当前新的形势和政策引导下,引领我国新区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研究我国新区城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城市新区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我国城市新区发展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产城融合的模式完善科学规划、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着力改善民生等全面推进柳东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不协调较为突出。本文从城市与产业的关系入手,产城分离的主要表现人口压力、职住分离、产城互动不足、新老城区功能衔接困难,并且结合产城分离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推动产城融合必须要解决人、城市、产业之间的关系,加强新城区功能和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张维 《价值工程》2023,(10):1-3
文山州广南县是一个多民族、山地多的农业县。该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需进一步认识产城人融合发展时代要求。本文根据广南县城镇化建设实际情况和特点,采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现有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归纳梳理并分析,旨在对广南县城镇化建设的个性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并探索出符合广南县实际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以期能为当地政府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其中小城镇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保定市满城区为例研究产城融合的小城镇发展模式。近年来新成立的满城区,其新型城镇化中出现的问题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满城区的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城镇化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融合路径,对满城区的新型城镇化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承接产业转移与推进新型城镇化两大国家战略在中西部地区呈现出了时空耦合态势。把握承接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互动演化规律,找准两大国家战略的契合点,有利于两大战略在中西部地区的协同实施。文章对世界产业转移与城镇化互动演化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分析了承接产业转移与城镇化互动的适应性成长阶段模式。研究认为,城镇化的外在形式是产业规模聚集与人口规模聚居,内在本质是地域产业承载系统的不断升级与完善,因此,遵循"产-城"互动规律,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动态适配是中西部地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中西部地区应以提升地域产业承载适配能力为主要抓手,合理引导新一轮产业转移,最终实现有产业支撑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阶段。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可融资空间的受限,传统的政府投资模式已经不可持续。近年来兴起的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困境,对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对整体性、协同性和系统性的要求。作为传统PPP模式在中国的创新性实践,开发性PPP基于产城融合、平台生态、多元共治、区域价值等理论,对主体功能设计、社会资本方遴选、项目运营管理以及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做出新的制度安排和策略选择,能更好地契合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以服务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为代表的产城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耦合理论对中国30个省市2004—2013年的产城耦合情况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全国省际及省份独立发展差异导致东部地区耦合协调程度略低于西部,西部略低于中部,全国最低。进一步研究表明,全国和东部地区产城耦合对经济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积极作用,且高于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度对产城耦合提升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积极作用;而劳动力、交通可达性和技术进步则起着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中,由于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人口大规模异动和产业过度集群化,形成了大城市城市病与中小城镇空心化的两极趋势,使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失衡的困境。应以中心大城市的功能疏解为突破口,通过大都市非核心功能和产业的精简和转移,解决城市病与空心化问题,为我国解决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均衡问题和突破经济贫困陷阱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建设涉及到经济与社会管理多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就扬州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相关的对策研究,以期能够促进扬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实现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并重是城镇可持续发展和评判美丽中国的标尺,如何认识和处理城镇化面临的挑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科学命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其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提升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智慧地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已越过中期,当务之急是要将原有粗放的城镇化模式转变为能承载生态文明转型的"智慧式城镇化"。本文首先介绍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之后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阐述,并从数字化城管升级到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与生态城市有机组合、明确智慧城市创新重点等方面提出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最后对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安排提出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是地区人口、产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以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地级城市的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以揭示城市人口—产业—空间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变化态势。结果显示,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城市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但整体波动范围相对较小。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人口发展高水平地区集中于中原城市群西部和南部,产业发展高水平地区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空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多分布在河南、河北部分城市。耦合协调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长三角城市群,且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空间分布态势逐渐由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向西北—东南轴线左下方转移。改变中原城市群低水平协调发展状态,应以产促城,发挥区域人口规模优势,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区际联系,推动城市产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梅志敏 《价值工程》2021,40(33):74-76
为了高效高质量地推动四化同步的发展,国家提出了产城融合理念,成为新时期促进城市发展和战略产业布局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并备受关注.而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理念的智慧城市概念,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城市配套等各方面紧密关联,对于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推动产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城镇化水平一直以来相对较低。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突出,人均资源占有量较低,且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是河南省的基本情况。这就要求河南省在加快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实施内涵式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云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得以快速提升,对促进云南省的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云南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云南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不科学、忽视中小城镇的发展、破坏生态环境等,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仔细分析,并提出了一条适合云南省实际情况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长三角地区2003—2020年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空间相关性检验、标准差椭圆、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测度该地区产城融合度,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产城融合进程由产业发展主导、城镇功能及人口集聚支撑,总体不断抬升并呈现出东高西低渐进演变的特点;区域内产城融合发展不平衡,各城市步调差异较大,但单个城市产城融合度不断提升;经标准差椭圆分析,产城融合度重心先由常州市西移至南京市,再向东移,最后向西北移动;研究期内,长三角产城融合度空间分布趋于集中,并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制造业发展、信息化程度、人均GDP、医疗服务及教育资源水平为产城融合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伴随城镇化的大力发展,大量的房屋建造会使建筑行业面临新一轮的挑战。传统建造模式由于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将不再能满足快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本文将对建筑工业化这一新兴生产方式在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运用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并且尝试给出基于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业化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与企业》2014,(2):I0001-I0001
正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应尊重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让市场在城镇化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土部、住建部等13个部委参与编制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目前正在做最后修改。《规划》拟提出,城镇化建设中要更多地采用市场化方式,企业将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政府则主要负责城市建设的管理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鄢林昙  刘娟  张书维 《价值工程》2012,31(26):89-91
本文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宜春市社科联课题立项要求,对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概念进行了诠释,分析了当前宜春市的城镇化和城市规划建设概况,以较大篇幅、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宜春市推进城镇化和新型城市建设进行了研究:城市规划、投融资渠道、人才引进、户籍制度、特色文化建设。探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推动宜春市新一轮城镇化建设高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