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学者对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特征虽有诸多表述,但均未抓住其本质特征。从国际、国内大环境来看,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只能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或曰"两化融合")。理论上说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有"嵌入式融合"和"渗透式融合"两种模式,从河南实际和两种模式的实施效果来说,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要真正发挥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应该以"渗透式"为主来加快对传统产业改造的步伐。因此,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对河南省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与提升。其结论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河南能否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其关键是要找准抓手和突破口;同时,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还必须正确处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的互动是其发展的结果,文章以湖南"3+5"城市群为例,从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本内容入手,对"3+5"城市群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互动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在产业结构、制度创新、信息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刘新辉 《企业活力》2010,(10):10-12
新疆具有鲜明的资源产业富集优势,是全国重要的战略储备基地,但传统产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的矛盾始终制约着新疆的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即在资源转换方式上进行"创新"和"互动",以此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加速新疆工业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内陆经济崛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格局重大特征,内陆中心城市的工业发展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成都作为典型的内陆中心城市,正处于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工业发展面临着传统工业转型和新兴产业突破的重任。应根据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探索一条适合内陆中心城市发展的新型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中,由于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人口大规模异动和产业过度集群化,形成了大城市"城市病"与中小城镇"空心化"的两极趋势,使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失衡的困境。应以中心大城市的功能疏解为突破口,通过大都市非核心功能和产业的精简和转移,解决"城市病"与"空心化"问题,为我国解决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均衡问题和突破经济"贫困陷阱"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城市扩张,空气污染、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从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际出发,分析了环保产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发展绿色产业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绿色产业,是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新型工业化替代传统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在发展绿色产业过程中,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由于利益目标的驱使,普遍存在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和环境效益等问题;社会公众则因个体认识的短期性和局限性而持观望或被动参与态度。因此,强化宏观经济利益主体的政府行为、规范微观经济利益主体的企业行为是发展绿色产业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城镇化的根基,文化的认同是城镇化的粘合剂,新型城镇化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遗产城市、美学城市、生态城市和人本城市为文化维度,为全球视野下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加强顶层设计,秉承文化自觉,传承文化基因的有效路径;为文化语境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优化产业路径,加强城乡配套,实现创新驱动的探索和实践,是寻求城乡认同,消弭城乡心灵距离,实现"人的城镇化"的有益方式。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开发》2016,(7):86-88
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然要求和途径,也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文章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生态化发展进行了相关综述;探讨了当前新型城镇化生态绿色发展建设所面对的困境;并基于绿色营销的视角,从绿色研发与设计、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生态发展的对策来全面推进城镇化的生态化发展与转型。  相似文献   

10.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提出,为园区发展指明了方向。欠发达地区在推进园区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此同时,园区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从新型工业化视角来探讨和解决欠发达地区园区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绿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对江西省新型工业化和园区可持续发展两者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西新型工业化对促进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达到93.6%。因此,本文从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推进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发展产城融合三个方面提出了新型工业化要求下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上与发达地区存在显著差异。这不仅制约了其工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以宿迁市为研究样本并构建模型,研究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分析原因,提出通过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新型工业化动力;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质量;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型工业化和谐发展;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新型工业化发展潜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增强新型工业化发展助力的应对策略,以推动欠发达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内在统一的关系,不仅表现在目标的一致性,而且体现在实现路径的一致性。高新区作为一种有效的产业集聚形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在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保护是基本手段,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是重要手段,制度建设是保障。文章认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优化生态产业体系、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控和预警系统、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立法是构筑区域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各类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被广泛应用。为保障建筑企业项目收益,文章全面分析了新型建筑材料,衡量其对工程各阶段造价管理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更好地保障工程造价管理目标的实现,不断提升项目投资收益,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内在统一的关系,不仅表现在目标的一致性,而且体现在实现路径的一致性.高新区作为一种有效的产业集聚形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在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保护是基本手段,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技术创新是重要手段,制度建设是保障.文章认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优化生态产业体系、建立和完善环境监控和预警系统、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立法是构筑区域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发挥后发优势的现实选择,它蕴涵了深刻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保障。湖南在进行两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金融资源的集聚效应,沿着新型工业化建设的道路,走出了适应区域两型社会建设的金融改革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5,(23):29-31
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进程,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径孕育科技创新。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进行科技创新。新乡市要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就要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本文对新乡市科技创新和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指出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科技创新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思考和理论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给大自然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过去100多年的现代主义理念认为"功能城市"是解决城市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方式。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也没能摆脱这种发展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因此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通过研究分析,作者认为"生态文明"作为战略,明确了新发展模式的目标。这是一个过程、一种进步,是为了转变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方式,而新型城镇化则是"生态文明"的具体载体。推动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转型和创新,特别是各不同系统在转型过程中的整体的运作和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工业发展历程,对技术创新发展进行总结,并进行初步展望。沈阳是我国工业发展起步较早的城市,在工业技术创新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技术创新为主线,分析沈阳从第三次工业革命至今的工业发展,总结各个阶段的技术发展特点,能对我国工业技术创新发展有着更加深入的微观认识。在"再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视角下,从七个方面对工业发展新阶段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对技术创新发展做出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早在1993年12月4日就推出《乡村建设城镇化》构思。2007年,在张荣寰的《中国复兴的前提是什么》一文中正式提出了新型城镇化。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央政府更加重视新型城镇化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好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四化同步发展。一、城镇化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涵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种规律性经济社会现象,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农业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和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三维一体"互动的社会变迁过  相似文献   

20.
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信息化建设对于实现新型城镇化追求发展质量和内涵的目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梳理了信息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机制,提出要通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信息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智慧城市等措施来实现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