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刘春雄 《化工管理》2013,(7):111-112
品牌是品牌稀缺时代的产物。在品牌稀缺时代,品牌是消费者选择的依据。现在已经进入泛品牌社会,品牌光环在消失,形成了"品牌相似"现象。比如:不同品牌的洗衣粉、电视机,在消费者眼里并没有特别的差异。在品牌相似时代,品牌是消费者排除选择的依据。但是,品牌曾经作为消费者"排它"性选择的依据却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2.
正一、企业诚信对品牌的意义1.诚信是品牌的基石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一个品牌想要在市场众多的品牌中立足,没有诚信是不行的。一个著名品牌,诚信更是不可缺少。名牌企业一旦丧失诚信,就会被消费者所抛弃。三鹿品牌的陨落就是一个例子。2.诚信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指的是不容易被其他竞争对手复制,  相似文献   

3.
气质,是比较稳定的个性,亦是一种更为典型突出而具有神韵的风格。人有气质,品牌也有气质。品牌气质是比品牌个性层次更高的一种品牌特征,是更为重要的品牌元素。有气质的品牌更能吸引欣赏这一气质的消费者。那么,如何才能让品牌具有气质呢?一、用品牌名塑造品牌气质当我们一听到或一看到"浪莎"与"梦娜"这两个袜子品牌的时候,一股女性化的气息扑面而来,透过这股女性气息,我们便会真切地感受到两个品牌的"诗意、浪漫、梦幻、温柔"的品牌气质。我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呢?这是因为"莎"、"娜"是国外女性常用的名字,当你选用类似上述这些字词做品牌名称的时候,自然就能让人们  相似文献   

4.
品牌建设首要的是对自己的品牌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就是要在目标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客户心里占据一个特定的位置。定位不在产品本身,而在客户心底。品牌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而品牌定位则是培育这种资产的基础。当品牌定位正确时,品牌就获得自我发展的保证,进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得以提升;相反,品牌定位不当时,品牌  相似文献   

5.
品牌活化     
苏华 《中华商标》2012,(1):62-64
正和越久越醇的美酒不同,品牌的取胜之道是年轻化。保持品牌年轻化的主要方法就是不断进行品牌活化。品牌活化是品牌长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任何品牌都经历了产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如果管理不善,品牌还将会走向衰亡。何为品牌活化?品牌活化不是一次简单的营销活动,而是品牌长期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只有面临衰退或者即将死亡的品牌,才需要进行活化。事实上,一个品牌就像一个人,要经历出生、成长和壮大的过程,只有对其不断进行活化,才能使其永葆青春活力。对于那些具有一定历史的品牌,活化是其品牌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企业品牌二维评价模型,提出企业品牌价值由企业应对其他品牌挑战的竞争力和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度两个因素构成.在已有九类品牌中最具有竞争力的是主导品牌,主导品牌具有较强的品牌竞争力和较高的环境适应度,是品牌发展的最终目标.品牌评价是时点评估,不同时期的品牌可以相互转化;企业应该客观分析品牌自身特点,找出品牌的发展潜力,不断提高品牌竞争力,使品牌不断向主导品牌产品转变.品牌竞争力是企业的可控因素,而品牌适应度是企业的外在因素.品牌生态管理目的不是向孤立的企业品牌系统进行投资,而是去发展结构合理的品牌生态系统,以便能够通过良好的合作与沟通,产生生态协同效应,创造出高于资本成本的收益,并带来持久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力;品牌生态管理的实质是与利益相关者群体建立一种和谐共生关系,塑造名牌,不断提高组织运作和资源利用效率以改善品牌"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7.
企业是由故事构成的,但最具有吸引力、最引人如胜的当属品牌故事。每一个品牌,都因品牌故事而被赋予了神秘色彩与文化底韵。这也恰恰是一个品牌的魅惑之处,更是品牌文化与品牌精神的浓重之笔。  相似文献   

8.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国际市场环境中,品牌老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品牌老化的实质在于品牌资产的流失,品牌老化问题的解决根源是重新建立品牌资产。根据创建品牌资产的相关步骤,品牌老化可以从品牌定位、品牌营销组合、品牌传播等方面进行诊断和改变。  相似文献   

9.
"品牌之魂"是:诚信、创新、敬业,"品牌推广艺术"指的是在推广品牌过程中加入创造性成分的活动。本文阐述了品牌与品牌创新的内涵,重点分析品牌创建与推广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品牌是一面旗帜,是服务信息的载体。一个品牌蕴含着一个企业的视觉、情感、理念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印象。打造品牌是一项科学系统的全面工程。经过多方论证,安徽省合肥供电公司从推出品牌员工作为服务品牌构建的切入点。确定了邓玲作为品牌典型,通过她来带动公司服务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常把品牌文化同企业文化相混淆,甚至有些人认为品牌文化就是企业文化。其实,两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既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品牌文化是品牌最核心的DNA,它蕴涵着品牌的价值理念、品位情趣、情感抒发等精神元素,是品牌价值内涵及情感内涵的自然流露,是品牌触动消费者心灵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2.
武钢总经理邓崎琳多次提出,要加强品牌建设,让武钢产品赢得客户的信赖和忠诚,这是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更是把武钢建设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大的国际一流企业的需要。什么是企业品牌文化?笔者认为,企业品牌文化就是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创造品牌信仰,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拥有品牌忠诚就可以赢得顾客忠诚,赢得稳定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讲,品牌决定产品的生命力,品牌文化决定企业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David Aaker提出了品牌五大资产,即品牌忠诚、品牌知名、品质认知、品牌联想和专有资产。这些资产的总和构成了企业的品牌资产,它可以提升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其中,品牌忠诚在品牌资产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载体[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忠诚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企业带来切实的利润增长和竞争优势。任何品牌想要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培育消费者长期的品牌忠诚是有效途径,这就需要品牌企业准确地分析行业特征和目标客户群,不断地维护和提升目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相似文献   

14.
陈飞荣 《山东纺织经济》2009,(6):112-113,123
任何一个品牌,都是由三重因素构成的。第一重因素就是产品的品质、产品外观、产品价值等产品属性;第二重因素是销售价格、广告宣传与市场推广、经营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品牌属性;第三重因素是企业环境、竞争环境、消费环境等环境属性。所有的品牌都有这三重因素,但是,只有极少数的品牌升级为优势品牌。这是因为优势的品牌是一件无价的艺术品,而优势品牌基因是成就其无价的因子。这篇文章通过对优势品牌基因的分析,为企业提供寻找优势品牌基因的线索,希望能对推进中国品牌的优势进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全球视角下的品牌资产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一品牌在各个国家得到的认可度是不一样的,这意味着在不同国家中,其品牌资产大小是不相同的。重视并充分分析这些不同是企业管理全球品牌,更好提升品牌资产的重要的方面。全球视角下的品牌资产评估模型基于Interbrand和Motameni&Shahrokhi模型,充分考虑了全球不同营销背景下的品牌资产差别,可以让企业更真实地看待自己企业的品牌资产。  相似文献   

16.
管理的概念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品牌文化是最近业界谈得比较多的一个概念。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有"文化"。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都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都是一种亚文化现象。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都脱离不了文化,它们的形式和内容与文化都密切相关。企业文化的塑造可分成三个层次,核心理念、制度与行为、文化群体;品牌文化也包括品牌精神、品牌传播、目标消费者三个方面,可以说正是对企业文  相似文献   

17.
"十五"期间,针织行业加大了品牌建设力度,涌现出一批充满活力的品牌。"十一五"期间,针织行业品牌进入提升期,品牌号召力、影响力有所提高,已经出现具备冲击国际大品牌的实力型品牌。但是,必须认识到,作为在纺织行业"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针织行业来说,品牌建设还远远不够。如何实现品牌尤其是一线品牌的飞跃,将是建设针织强国的重要任务。唯有品牌兴,才有行业强。  相似文献   

18.
企业是靠产品的品牌来支撑成长的,因此我们不能光做企业品牌而没有产品品牌。国内的企业大多会做企业的品牌,而不愿费劲地把产品品牌塑造出来,让消费者感知并喜欢这个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实施品牌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1世纪世界进入了品牌经济主导市场发展趋向的时代,21世纪的竞争最主要地表现为城市的竞争,现代城市进入了品牌形象主导城市竞争胜负的时代。品牌学所确立的理论概念,指导实践形成了品牌的十大基本特征;品牌的理论概念及其基本特征决定了各个领域能够打造品牌,发展具有特色的品牌群;打造品牌经济和品牌城市必须以文化为根。从一个城市的视角看,发展强大品牌经济,打造亮丽品牌城市,是一个完整的运用现代品牌学指导实践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历经若干不同发展阶段的过程,是驾驭品牌发展规律,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颖慧 《中国纺织》2010,(7):52-53
企业因品牌而兴。品牌的成长,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命运,然后它的成长,更是如此艰辛和漫长。如何培育一个品牌,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自主品牌,可谓难上难。如何在品牌之路上求索成功,一直以来是纺织服装企业寻找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