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明进 《浙江经济》2006,(24):53-53
内河航运是一种最为古老的交通手段,在人类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虽然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随着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的兴起,内河航运在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对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一直以来为人们所重视。在运输消耗不断增加、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的形势下,发展环保和资源节约优势突出的内河航运,对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渐显著,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我国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但与此同时,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根本改变。党中央针对这种状况提出了“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并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进而提出了“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的具体要求。这表明,完善税收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已成为我国税收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张新竹 《中国经贸》2011,(22):148-148
“两型社会”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新阶段必须应对的新挑战,新型工业化、城市化道路、循环经济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崭新课题,本文通过对两性社会内涵、特征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为什么两型社会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李庚生 《天津经济》2006,(10):43-45,54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发展趋势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十分注重增强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和环保责任意识,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科学方式合理利用浅层地能,能够切实改善空气质量,美化人居环境,提高生活水平,使天津市走上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此,我们应高度重视金融的作用,尤其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于节能减排、转变发展方式以及建立“两型社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生态文化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卫军 《特区经济》2007,216(1):275-276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当代生态伦理学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反思。其追求目标是“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树立生态伦理学的生态世界观和生态价值观,有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两型社会建设对于广东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根据两型社会的内涵,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基础上,参照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个标准的内在要求,提出了两型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使用了2013年广东省统计数据,对广东21个地级市行政区的两型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两型社会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即经济发展优先型、经济发展偏优型、产业结构偏弱型、规模经济偏弱型;从空间分布来看,两型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级市大多位于珠三角地区,而两型化程度相对较弱的地级市大多位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  相似文献   

8.
《上海国资》2006,(10):88-93
越来越多的并购取得成功的一个原因是,人力资源部门比以往更早地参与并购项目在过去的5年中,亚太地区的并购交易案显著增加。同时,交易的规模也有所增加。根据翰威特2006年亚太地区企业并购研究显示,56%的并购交易为企业收购并且大多数的被研究企业预测,并购交易在未来2到3年内还将增加。和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许多并购交易不同,近几年的并购交易似乎取得了应有的回报。近80%的参加研究的企  相似文献   

9.
发展绿色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手段。我区正处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转型期,这是我区传统产业加快迈向绿色产业的重要契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就是由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包括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转变。建设绿色经济要根据我区自然资源状况、生态战略地位、产业特点、文化社会特征等因素统筹谋划。  相似文献   

10.
2002年衡水市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经济社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也进入了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凸显期。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确保衡水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衡水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坚持企业、园区、社会三层互动、系统推进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了“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经济循环式发展”的新型发展格局。推动了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1.
陆兵 《广西经济》2007,(8):8-11
节能减排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中央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去年以来,我区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结合广西实际,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相似文献   

12.
当前,正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时期。作为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城市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宁波应该按照国家的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六大联动”战略,正确理解并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全面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3.
吴晓青 《中国经贸》2010,(21):14-17
当前,在能源、粮食、气候变化以及金融危机等多重危机形势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一种趋势和潮流。新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阶段赋予了绿色经济新的内涵与使命。中国正处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转型期。不过,多重危机也给了我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大契机。  相似文献   

14.
《广西经济》2007,(9):8-11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当中,都指出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设“两型”社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莫沛 《重庆与世界》2011,(15):7-9,16
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应基于城镇化发展的"中国实际及现代化建设"、"中国经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论依据,以探明中国城镇化道路的特色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独特规律。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须继续推进当前的"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经济》2014,(19):34-35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浙江省将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以创建全国示范为重点,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怎样加快转变?建议提出了五个基本要求,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8年,国家发改委启动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工作。目前,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全国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等  相似文献   

19.
刘群 《天津经济》2008,(3):69-71
中共中央制订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尤其是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世界呈现信息化、全球化、多极化、区域化趋势。发展在这个新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转型,包括战略转型、经济转型、制度转型以及政府转型,其中经济转型是发展转型的核心。毋庸置疑,经济转型对资源型城市而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十一五”时期的战略重点,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