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可再生能源、中间产品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文  唐兆希 《世界经济》2012,(2):143-159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基于中间产品质量创新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研究了在可再生能源和技术进步的双重作用下,基于市场主体最优决策的均衡增长路径,较为完整地分析了市场均衡中能源资源、研发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我们采用多种连续中间产品的产出效率来刻画技术创新,求解并讨论了经济系统的均衡增长路径及其存在条件,运用比较静态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各类参数的长期产出增长效应和能源消耗增长效应。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经济发展的实质是技术的进步与创新。脱离技术进步与创新的经济增长是不能持久的,不久前的东亚金融危机就是明证。技术进步与创新速度偏慢,是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主要弱点,更是浙江经济增长中的致命弱点。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不足30%,浙江也大致相仿。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地区主义”: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新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 (EastAsianDevelop mentModel,EADM)面临着巨大挑战 ,东亚经济体的长远发展要求推动EADM的变革 ,提升国际竞争力 ,实现均衡的增长 ,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兴起正是东亚经济体对此变革要求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4.
作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国际技术转移的典型实践,东亚经济体大都呈现明显的出口导向、激增的外国投资和迅速的技术进步增长。本文从宏观总量层面上分析外国技术供应对东亚地区的技术溢出在多大程度上和东亚地区的进口、外国投资量和技术进步相联系,是否有助于东亚也成为国际技术转移的技术供应方而对外转移技术。并对东亚独有的技术——经济模式演变过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环境污染、人力资本与内生经济增长:一个简单的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菁 《南方经济》2009,(4):3-11
为研究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了两个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型,并分别在新古典和内生经济增长的框架下考察了环境污染、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同时还在经济增长的均衡路径上考察了不同变量对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影响。模型的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是有可能实现的。进一步的比较静态分析显示,要使经济增长走向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实行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环保型生产技术的进步等。  相似文献   

6.
自然资源耗竭、内生技术进步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通过将不可再生资源引入生产函数 ,构建了一个基于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首先 ,通过对模型的社会最优均衡分析 ,给出了最优增长路径的经济增长率以及最优解存在的条件 ,系统地分析了在自然资源不断耗竭的条件下内生技术进步促进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其次 ,通过对最优增长路径进行比较静态分析 ,讨论了各经济变量以及经济环境参数的变化对稳态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并给出经济学解释 ,本文还进一步对系统的动态与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 ,给出模型的综合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龙少波  丁露  裴红霞 《改革》2020,(2):57-7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技术变迁采取引进式技术进步方式以加快国内技术的追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引进式技术进步以资本为载体,具有资本偏向和技能偏向的特征,导致资本报酬挤占劳动报酬和劳动报酬内部分配不均,致使消费需求增长乏力。中国式技术变迁具有强制性特征,使得技术引进更多地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工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导致生产力结构不平衡,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均衡和消费支出下降。在当前国内外技术差距缩小、国外对核心技术封锁的现实条件下,中国式技术变迁路径需要从引进式技术进步转向原发式技术进步,在实现增长动能转换的同时,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8.
内生性联盟、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当产权保护不完全时 ,在个人之间 (或社会各阶层之间 )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 ,以及在这个社会冲突中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证明 :(1)即使每一个人都是完全同质的 ,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和完全的 ,不存在技术进步 ,也没有事前的随机冲击 ,这个社会也仍然有可能变得经济上非常不平等 ;(2 )当事人之间可以内生地形成生产联盟 ,并且他们的策略性行为联合影响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率。在这个递归的博弈中 ,无联盟总是一个纳什—马尔可夫均衡 ;(3)当产权得到部分的保护时 ,可能有多重均衡增长路径 (BGP)也可能不存在均衡增长路径 ,并且只有当生产率足够高的时候经济才有可能经历正的持续增长 ;(4 )当产权保护的力度充分大时 ,不可能同时具有持续的正的经济增长与完全平等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9.
依据科学与技术耦合强度和成本率不同组合,将耦合路径划分为六种类型。为探究不同耦合路径对经济增长影响,扩展Romer内生增长模型,通过对扩展模型进行的均衡增长路径分析得到三个命题。并以我国2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进行的实证检验得出我国科技发展"短板"所在。结果还得到技术化强势良性路径可在短期内快速提升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科技化强势良性路径则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0.
《结构变动与经济成长》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路易吉·洛多维科·帕西纳蒂的主要著作之一,该书把多部门分析与动态增长分析结合起来,是西方第一部从理论层次综合分析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著作。全书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即动态均衡条件和经济变量运动轨迹,这两个方面又通过技术进步这根主线来贯穿。作者认为技术进步内在于经济体系之中,指出技术是在不断地进步。  相似文献   

11.
Using a global general equilibrium trade model, this paper assesses the long-term implications of global rebalancing for Asian economies and explores the benefits of China–Japan–United States (US) integration.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consumption evaporation, a growth slowdown in the US, and the consequent current account correction would force China, Japan, and other East Asian economies to undergo substantial structural adjustments. A combination of domestic reform aimed at boosting service sector productivity and external liberalization aimed at fostering broader economic integration will be critical for East Asian economies to facilitate their economic rebalancing and sustained growth. Our global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China and Japan need to strengthen their economic ties with the U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bringing other East Asian economies into this integr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索洛增长模型,对辽宁省自主创新、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联关系;短期中,滞后一、二期的经济增长自身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自主创新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长期中,自主创新与技术转移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自主创新与经济增长存在互为因果关系,短期内,技术转移是经济增长的原因;长期内,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自主创新与技术转移也存在着互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陈常 《科技和产业》2012,12(6):75-80
首先综述国内外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然后利用1978-2010年的样本区间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发现浙江省的技术选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改革开放之后浙江省进行了适宜的技术选择,快速促进了经济增长。本文随后又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短期内浙江省技术选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长 《科技和产业》2011,11(7):101-104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依据安徽省1992—2009年间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变量,应用SPSS、Eviews等软件研究安徽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两指标之间的互动关系,建立了反映两者长期协整关系的模型,并对两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两者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东亚经济发展进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各国(地区)经济发展运动的内在迭加形成了东亚地区现代化发展的总绩效和总趋势。因此,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既是一个加速东亚地区经济增长的内在整体,也囊括了各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若干范示。日本经济是东亚经济发展的引擎,其成功的发展模式颇具典型意义,对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中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运用GTAP模型和等递归动态法,针对中国与印度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形成的其他不同区域合作方案,对中国的贸易规模、贸易结构、GDP、福利水平和生产格局等将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了一般均衡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在不同区域合作方案下,中国福利损益有差异;中国的贸易规模及除服务业之外的各产业的进出口增长都比较显著;服务业是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薄弱产业;"10+6"方案对中国最不利,而中国-印度自由贸易区和中国-印度-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方案对中国较为有利。中国的优势方案是争取在印度、澳大利亚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而避免东盟、日本等的加入。  相似文献   

17.
傅如荣 《改革与战略》2010,26(1):170-173
传统贸易利益的取得面临全球化带来的要素流动性以及多边体制的政策约束的限制,贸易带来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应成为发展中国家追求的贸易利益的重点。贸易对技术进步特别是技术扩散有重大的促进作用,而且离开了国际贸易的开放,充分利用国际技术扩散和转移促进经济增长的努力将很难取得成效。东亚新兴经济体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6,17(3):300-320
By establishing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knowledge-driven R&D, this paper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spillovers, the host country's absorptive capability and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The solution to the competitive equilibrium problem shows that long-run growth arises from improvements in absorptive capability and higher human capital stocks, whil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openness, the technology gap and the steady-state growth rate are uncertain. Econometric estimates of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re obtained using province level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1996–2002. The estimates indicate that technology spillovers depend on the host country's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and degree of openness, and that FDI is a more significant spillover channel than imports.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surveys the literature on the links between 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East Asia. It finds that education is important for economic growth but it is not a sufficient condition. The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education and other factors in enhancing productivity and efficiency is commonly seen as the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However, the empirical evidence is ambiguous due to econometric problems. Statistical analysis suggests that educ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East Asia have two-way causality. Nevertheless, valuing education has been a widely-accepted part of Asian values. As a result, education consistently presents as a significant income determinant and consequentially a growth factor, regardless of whether education can increase productivity. East Asian education systems are also formed and extended in close relation to the stages of thei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reater the demand for better and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张振刚  田帅 《改革与战略》2010,26(5):130-133,175
文章基于珠三角地区的非平稳面板数据,运用协整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对珠三角地区的科技投入、资本存量、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上五大经济要素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且五大经济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各不相同。最后,提出了促进珠三角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整合科技资源、优化资本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