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股权分置问题一直被认为是我国股票市场有别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在理论上消除了这种特征.文章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问题一直被认为是我国股票市场有别于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股权分置改革的推出在理论上消除了这种特征.文章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基础上,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分置在很多方面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其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概念上说明了什么是股权分置,并分析了其弊端,阐述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法理基础及解决股权分置对价补偿的原则,并着重分析了几种常见的具体对价方案,分析其优缺点,指出送股式解决方案是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4.
论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苏  贾云洁 《特区经济》2006,(5):111-112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正掀起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浪潮。本文追溯了股权分置制度产生的原因,深入剖析了股权分置管理所带来的影响。分析得出:股权分置制度导致了股东群体缺乏共同利益基础、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以及公司治理无力的局面。作者认为,当前上市公司应抓住股权分置改革这个契机,努力拓宽公司治理改善的路径,必将能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陈佳 《中国经贸》2012,(22):105-106
股权分置问题在诸多方面制约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股权分置改革势在必行。随着改革的推进,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将面临的几个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次重大改革,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有着深刻影响.从历史发展、现实情况来分析,股权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环境得到完善,财务行为回归正道.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性变革,它打开了桎梏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枷锁,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铺平了道路.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股权分置改革的由来,之后从股市制度、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投资者的利益三个方面重点论述了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兼评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江绥  袁宁 《特区经济》2006,(1):99-101
本文首先论述了股权分置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制度特征,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必然是分置的,因此,从一般意义上谈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是个伪命题。其次,通过分析不同企业形态下的控制权配置,逐步论证了由于控制权的分裂,使得股权分置对公司治理产生重大影响。最后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看待股权分置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唐军 《特区经济》2006,(3):135-136
股权分置是中国在特殊经济条件下所产生的制度性缺陷,而其制度性缺陷的表现又是多方面的,本文在提出股权分置改革必须考虑的因素的基础上,对前两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企业通过的股改方案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纯送股等三种值得借鉴的股改方案。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股票市场自从建立就存在着股权分置——其发行的股票分为流通股与非流通股。而这正是我国股票市场的最大弊端,也是我国股票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本文分析了自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措施,指出其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股改后增发活动中的股价操纵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运用事件研究法,对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上市公司增发活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股改后增发活动依然存在股价操纵行为,但是操纵的趋势不同于股改前,并且这种操纵行为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2.
制度具有相互依存性,制度的效率依赖于其它配套制度的发展。类别股东表决机制的建立保证了以支付对价为核心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多数选择原则和帕累托改进性质,推动了改革的顺利完成。解决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性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未来的改革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制度的关联性、互补性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内地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于2005年再次将权证引入资本市场。本文学习借鉴成熟的香港权证市场的成功经验,并避免其存在的问题,是有利于我国内地权证市场的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后,对股权分置问题的研究,从应否改革、如何改革等问题,转到改革后我国控制权市场能否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控制权市场外部治理机制能否有效约束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的行为等问题上来。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公司治理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低效率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5.
Privatisation in China has proceeded on a gradual path over 30 year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detailed review of China's privatisation programmes from its Share Issue Privatisation (SIP) to its Non‐tradable Share (NTS) reform. The SIP was a primary offering process with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issuing new shares to private investors, but after their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 approximately two‐thirds of the shares remained non‐tradable and were mainly held by the government. The SIP achieved only limited success because of its partial trading and partial privatisation, which l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TS reform in 2005. The NTS reform aimed to dismantle the split share structure and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urther privatisation. The review shows that the NTS reform has yielded greater success in improving firm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than the SIP.  相似文献   

16.
从股权分置改革谈中小投资者的自我保护与市场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晖 《特区经济》2006,211(8):172-173
股权分置改革进程表明,中小投资者对股改方案表决参与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小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市场本身又没有形成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有效机制,监管部门对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制度安排也远远不够。因此,监管部门必须加强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制度安排,引导形成有效的中小投资者市场保护机制,中小投资者也要理性地进行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7.
明平智 《特区经济》2007,(2):116-117
对价是当前股权分置改革的关键,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的对价博弈又是对价的核心。该文提出了对价博弈的标准与基本原则,分析了流通股东困境与非流通股东计谋,通过纳什均衡模型分析,提出了对流通股东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亮  姚益龙 《南方经济》2010,28(11):34-46
什么样的企业更容易发生大股东支持现象?企业内部股权、盈利状况等特征会不会对大股东支持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以2002—2008年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和获得流通权的公司发生支持的概率较大;集团企业作为大股东会比非集团企业作为大股东发生更多的支持,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差别并不显著;企业当期盈利状况并不影响支持行为,但是过去两年连续亏损、面临“摘牌”风险的上市公司和过去两年连续盈利超过6%、具有潜在配股再融资资格的上市公司更可能获得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支持的“制度性驱动”假说。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从微观层面运用面板三重差分模型(DDD)对增值税转型的效果进行了测算,发现增值税转型显著降低了劳动份额,并且显著降低了政府份额。为了探索其内在机制,基于收入分配的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增值税转型对劳动份额存在两方面的效果,一是增值税转型降低政府份额,政府份额下降有利于增加劳动份额。二是增值税转型加剧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实证研究发现第二种效果大于第一种效果,最终降低了劳动报酬。研究补充了增值税改革的经验,为2015年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义乌市产业结构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义乌市面临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战略等诸多省及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改革和发展战略,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离不开对产业结构的深入分析。首先,对义乌市三严发展演化及制造业产业的支柱产业进行了分析;其次,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义乌三产和各行业进行了分析,得出它们的份额分量、偏离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