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林森 《中国企业家》2005,(13):22-23
最近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喜气洋洋地庆祝了自己20岁的生日,惠普新上任的全球CEO马克·赫德为此专门到中国走了一趟, 共襄盛举。很多人都注意到,“中国惠普”的叫法在众多跨国公司中是独树一帜的, 你没听过中国微软、中国西门子吧?据说,“中国惠普”当年被注册下来有特殊的历史原因,后来的跨国公司一律没有机会再以“中国××”注册,不过话说回来, 惠普在中国本土化的深入与成功,确实是绝大多数跨国公司比不了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新时代》2004,(7):44-45
在中国的跨国公司会越来越像跨国公司CNT: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观和原则在中国应用时,存在着怎样的“变形”?姜汝祥:这就是文化的变形。中国本质上讲是农业文化,我们都没有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而跨国公司来到中国代表着西方的工业文明,这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变形”的一个重要的逻辑起点。对跨国公司来说这种“变形”其实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如果按西方工业文明的办法来管理中国的生意,那就意味着要在中国改造人的民族性,这太难了。但如果不改过来,跨国公司统一的职业道德体系和战略体系就没法保证。这种结果会导致跨国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  相似文献   

3.
评选说明     
界定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与社会系统中的新角色、新地位,识别跨国公司2012年度在华发展趋势是我们制作“跨国公司本土化指数”榜单的目标.今年在样衣企业的选择上,我们将财富500强作为重点考察目标,在兼顾行业特性、细分市场冠军的基础上,筛选出100家在华发展最具代表性的跨国公司作为指数企业,通过对它们的本土化评价全面反映跨国公司整体在华发展的实力与运营现状;并重点推出“本地创新20强”,表彰那些“为中国而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4.
Ce:今年正好是拜耳成立150周年,作为一家深耕中国市场的"百年老店",拜耳如何看待跨国公司的本地化?在中国市场,拜耳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德友汉:对我们来说,今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拜耳的产品在中国有131年历史,我们第一个在中国投放的产品始于1882年。101年前.我们就在上海设立了分公司。作为跨国公司.拜耳的成功在于很强的占领市场的能力。通过投资和灵活的品牌运作等方式,我们的员工和产品都基本实现了本土化"生产"。我们聘用本地医生,与本地医院合作,还  相似文献   

5.
品牌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一直是争论不休的商业课题,然而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来确保二者的成功。品牌能否“变脸”,不在于产品是否在不同市场发生了变化,而在于品牌是否在不同市场的消费者心中形成不同的感知。品牌“变脸”成功的关键在于消费者认可。品牌“变脸”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际化或者本土化的问题。因为跨国公司通过品牌“变脸”,重塑消费者的心理感知,目的是为了收益品牌最大化。这才是商业的真实逻辑。  相似文献   

6.
品牌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一直是争论不休的商业课题,然而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来确保二者的成功。品牌能否“变脸”,不在于产品是否在不同市场发生了变化,而在于品牌是否在不同市场的消费者心中形成不同的感知。品牌“变脸”成功的关键在于消费者认可。品牌“变脸”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国际化或者本土化的问题。因为跨国公司通过品牌“变脸”,重塑消费者的心理感知,目的是为了收益品牌最大化。这才是商业的真实逻辑。  相似文献   

7.
陈小明 《经营者》2004,(3):202-205
一直以来,本土化经营始终困扰着众多跨国公司,“战略全球化、实施本土化”,易说难为。某全球家电巨头,2003年全球营业额高达上百亿美元,但其在中国的业绩却一直不甚理想,营业额少得可怜。如何将跨国企业在全球的“成功”带入中国,成了跨国公司面临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广州麦当劳的人才本土化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才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企业开发利用东道国的人力资源,使其成为企业员工的主体。人才本土化是海外跨国公司在经营、产品、研发、品牌、管理等方面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基础,也是跨国公司的海外企业与东道国的本土企业争夺竞争优势的重要措施,人才本土化是本土化战略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施瑞龙 《企业经济》2004,(11):72-73
在中国的经济状况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跨国公司改变长时间以来一直实行的“国际战略”,开始越来越多的实行本土化战略,主要有:人力资源本土化;研发中心本土化;配套产品本土化;营销“4P”本土化;融资本土化等。但跨国公司在中国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本土企业针对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如与跨国公司实行合作,实现“双赢”;走专业化与多元化动态结合的道路;实行“查缺补漏”策略;实行“走出去”策略等。  相似文献   

10.
本土化营销已成为跨国公司成功拓展中国市场的战略范式,值得我国企业加以研究和借鉴。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本土化营销的实施动因,阐述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进行本土化营销的主要内容,并提出跨国公司的本土化营销带给我国企业国际化营销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的市场营销战略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进军全球市场作为公司的战略目标。在进入国际市场过程中,究竟是采用全球化营销战略(或标准化战略),还是采用本土化营销战略(或适应性战略),是跨国公司所面临的一个重要决策。然而在实际运作中,纯粹的全球化战略或纯粹的本土化战略都是非常少见的。实践中,跨国公司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应该是介于单纯的全球标准化和单纯的本土化适应性这两者之间——“全球本土化”营销战略。这是一种全新的中间战略模式,已被众多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所选择。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跨国经营成为各国企业常用的经营方式。为更好的适应不同的市场、不同的消费理念、不同的文化背景,“人才本土化”战略已成为跨国公司的重要选择。全球500强企业中有400多家在中国进行了投资,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业务的不断扩展,其人才本土化进程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趋势。我国企业应研究与借鉴跨国公司的经验,为成功进行国际化经营打下人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记者:目前国家对于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标准提法是“主管市场监督管理的有权威的行政执法机构”。对这一命题的科学内涵,您有什么高见? 巴俊宇:工商行政管理的理论研究,涉及一个前提性问题就是“三定”。这里讲的“三定”不同于国务院“三定方案”,而是指定位、定性、定盘,是从职能出发的“大三定”,而不是从机构出发的“小三定”。 首先是工商行政管理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究竟应处在怎样符合科学的位置?其职责范围应怎样界定?从发展来看它又呈现怎样的趋势和规律?  相似文献   

14.
CE:不少跨国公司都在推进人才本土化,但观致的高层中,外籍高管却占了很大比例这是基于何种考虑?郭谦:关于人才的本土化和国际化,观致是按照国际化的企业要求来做的。选择高管时,我们并不是看他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而是放眼全球寻找最合适的人。坦率地讲,在技术领域如果想找合适的人,目前能找到的全是外国人。像Klaus(观致汽车车辆工程执行总监)这样  相似文献   

15.
《中外管理》2004,(9):86-87
波导与西门子的战略联盟,正在融入当今中国企业国际化、国际公司本土化的时尚之中,林林总总的类似事件似乎让国人看到了中国企业突破技术瓶颈的“曙光”。然而欣喜之余,我们仍不禁要再追问一个明白: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合作,究竟怎样去补足自己的“技术短板”?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技术部部长郭励弘的一番交谈,颇有答疑解惑之感。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扩大的21世纪,跨国公司的企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然而,在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的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却要在进入中国市场的3年~5年内实现高达90%以上的员工本土化。文章针对该问题对跨国公司采取员工本土化的原因、实现本土化的过程以及受影响因素和本土化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等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过去,跨国公司一直奉行这样的格言:“全球思考、当地执行”。现在,为了在中国能够成功,跨国公司必须把“全球思考、当地执行”这句格言颠倒过来,即“本地思考、全球执行”。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当地运作的技巧,而且他们的行为必须符合全球统一的规范——后者也是中国人对他们的期望。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成功应用“就地融智”人才策略的案例探讨,指出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就地融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制胜的关键,并对其优越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基于“就地融智”策略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去跟一个外资跨国公司探讨在中国的“本土化”,对方会告诉你这是一个老套的话题,没什么新意。如果你再去跟这个跨国公司探讨“后本土化”的问题,他会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提法,尽管他或许压根没听过这个词。在“本土化”的前面加上一个“后”字,并非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有别于前者。确实,在“全球500强”中已有至少400强进入中国市场的今天,“本土化”这一命题也该寻求创新了。所谓“后本土化”,不是招聘多少名中国员工所能量化的,也不是中国区高管的普通话流畅程度所能衡量的,更不是占有多少市场份额所能代表的;这是一种更深层次上的融…  相似文献   

20.
刘金喜  贾凯 《企业活力》2006,(12):62-63
跨国公司在华的本土化战略作为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是跨国公司经济一体化战略的一种创新模式。营销本土化是本土化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指企业在全球营销过程中,考虑世界各地的传统差异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注重将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与当地的实际营销环境特点相结合,以满足特定目标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